学做泥塑 体验非遗
暑假期间,许多小朋友来到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老街的安徽省级非遗淮北泥塑传承基地,了解淮北泥塑的文化历史,动手体验泥塑制作,感受传统非遗魅力。
非遗文化上“云端”
暑假期间,河北省河间市文化馆推出非遗展演“云端”播系列活动,组织当地西河大鼓非遗项目传承人利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展演,通过“云端”传承非遗文化。
体验非遗剪纸 乐享暑假生活
暑假期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永昌社区开设“非遗剪纸小课堂”,邀请自治区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为小学生教授剪纸技艺,让小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乐享暑假生活。
苏扇:怀袖雅物 光阴馈赠
经历数百年传承,而今苏扇在千年古城繁衍生息。苏扇起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最先流传开来的是绢宫扇,也称团扇,明代后折扇和檀香扇兴起。昔日君子之交,多以酬唱、雅集为桥梁,文人雅士兴之所至,纷纷在团扇和折扇扇面上题诗作画,渐成风尚。苏州折扇中的上品,在明代被称为“文人扇”,承载着文人们的满腹珠玑、诗情画意,有着清雅、朗润的美誉。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找到组织了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北安乌鱼绣:在“博物馆”外传承
乌鱼绣是金代传统刺绣,吸收了乌裕尔河流域各民族刺绣技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刺绣流派。北安市是乌裕尔河源头,是乌鱼绣的起源地之一。王春艳是北安乌鱼绣第四代传承人。
2020年7月9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举办非遗展演“云端”播系列活动,组织四股弦、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利用视频直播、多媒体录播等方式进行线上展演,为观众打造一场“云端”文化盛宴。
“藏画之乡”青海热贡启动区块链项目 助力世界级非遗对话世界
中国“藏画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唐卡区块链项目,谋求借力新技术实现古老藏画艺术“对话”世界。
良渚古城遗址:“中华第一城”走过申遗成功一周年
良渚古城,曾被多位中国考古学泰斗誉为“中华第一城”,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实证。
高原追梦人守护非遗“活化石”
“纳顿”由“会手舞”“面具舞”等内容组成,舞艺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的遗风,真实地保留了土族过去的生活形态,原汁原味地再现土族的生活情形。
远山的“鹰语者”
库尔马西的家族世代驯鹰。从小与鹰相处,库尔马西成为名副其实的“鹰语者”。要将凶猛的野鹰训练成听从指挥的猎鹰绝非易事,需要驯鹰人投入大量心血,精心喂养。一代代驯鹰人之间口耳相传,形成了一套涵盖取鹰、熬鹰、驯鹰、放鹰等方面的绝学。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60后”“70后”仍是摇船主力
踏白船已经被保护起来,它被列入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淡淡草药香 浓浓粽子情!非遗传承人“出街”秀绝活
当天,武汉市首个非遗文化漂流体验馆落户江岸区。江岸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邀请木雕、玉雕、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一起,带着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走向街头、社区、楼宇、园区,让更多人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三十多年前,李兴秀靠着一块纸板,一支圆珠笔和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的绣花台,开启羌绣传承之路。如今,李兴秀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
中国鄂温克族指尖盛开的“太阳花”:走出部落世界青睐
从“小部落”到“大世界”,乌仁和艾吉玛正在让鄂温克民族非遗技艺大放异彩。如今,母女俩在当地率先建立起“太阳姑娘”非遗体验馆,以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关注其民族传统文化,探索出文化传播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匠人匠心︱叶建明与杭州“丝绸画缋”
叶建明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画缋”的第四代传承人。积数十年丝绸加工实践经验,让叶建明成功恢复并量产古代丝绸美术技艺“丝绸画缋”,为保护传统技能和非遗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藤县:追梦年轻人传习舞狮非遗技艺
我国舞狮历史悠久,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往往以此助兴。广西藤县舞狮属于我国舞狮技艺中的“南狮”,是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尤其以高桩舞狮的独桩挟腰转体450度等绝技名扬海内外,享有“世界狮王”美誉。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2011年揭阳铁枝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龙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非遗日颐和园真的恋上了京剧
6月13日是“文化与非物质遗产日”,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京剧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策划了特别活动“非遗日的穿越,当颐和园恋上京剧”。
黎锦光辉艳若云(薪火相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十年保护之路
被古人誉为“黎锦光辉艳若云”的黎锦,我们很难说就已认知深透。仅看其纹样图案的形式及蕴涵的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人生奥秘,寄寓和体现的黎族妇女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象和艺术表达的深邃、丰富及高度的概括力,都需要以敬畏之心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蛇年非遗文创产品掀起消费热潮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