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易》学价值重估
巴蜀《易》学作为一种地域性特征较为浓郁的思想体系,在促进《易》《老》会通、三教合一、仿圣拟经、兼容并包、引领学术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正逐步走向世界
探访四川资中文庙武庙:文风武韵代代传承
资中文庙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庙学合一”建筑的精品之作。
以面向世界的儒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儒学贵和的传统与会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以儒学对话增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融,有助于化解文明冲突,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独特价值。
河北威县出土3尊宋元时期道教神祗石像
3尊神祗石像的发现为研究宋元时期北方地区道教流传和造像艺术又增添了重要依据,它们对研究道教的发展历史再次提供了实物资料,其文史价值弥足珍贵。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揭牌 构建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1月9日在济南正式揭牌,分别设立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47国中华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 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47个国家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道统论》:追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脉络
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看,说中国文化的道统,或者正脉,不可能说道家、佛家思想的正统,中国文化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
长篇小说《长津湖》再版推出 以文字重现冰雪鏖战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出版王筠抗美援朝长篇小说《长津湖》,这部首度全景式刻画长津湖战役的史诗力作的再版推出,令读者可从文学形式再读那场酷烈的冰雪鏖战。
《论语》中的仁德观
“仁”在《论语》中出现频次很高,据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统计,“仁”共出现了109次。“仁”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亮相潘家园第三届古旧书博览会
“盛世修典,富贵藏书”。10月20日,由潘家园携手孔夫子旧书网联合举办的“万阅典藏”第三届古旧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古旧书博览会”)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开启。
辛丑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
山东曲阜举行辛丑年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孔子故里联系海内外40多家孔庙、儒学机构共同参与,并发起2021全球“云祭孔”活动,倡议共同祭拜先师孔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最大道教宫观启动史上规模最大壁画修复工程
永乐宫始建于元定宗二年(124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与北京白云观、陕西卢县纯阳宫并称全真教“三大祖庭”。其中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道教壁画,素有“东方艺术画廊”之称。
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展长沙开展
明清时期,儒道释在延续各自传统的同时,实现了三家在内涵和物质形态上的融合。这在各种人物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中尤为明显。大众熟悉的《封神演义》《西游记》等,都体现了三家合流的思想。
中外儒墨学者山东论道 会通思想献策治国理政
“儒墨应该会通,儒墨也能会通,儒家和墨家表面看似有矛盾,但实质上存在极大的互补性。
山西永乐宫发现蒙元时期珍贵道教纸质文物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近日对外发布消息称,去年,研究院在整理永乐宫搬迁资料时,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经专家鉴定,其中五件蒙元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一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对研究蒙元时期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历时24年,国内首部儒学全集将于明年完整出版
川大出版社《儒藏》是汇聚中国历代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是对2500年间儒家各宗派、各类成果的最大集结,收录自先秦至清末学术文献5000余种。《儒藏》全集共计650册,总字数接近5亿字。目前,《儒藏》已出版453册,计划在明年完成剩余册数的出版工作。
孔子学院搭台 让外国民众领略中国文化
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和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为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帮助,为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世界和谐和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龟井昭阳与《楚辞玦》
作为汇集日本儒者独特见解不可多得的《楚辞》注释,作为了解日本江户时期《楚辞》教学的原始文献,龟井昭阳《楚辞玦》的价值弥足珍贵。
“雍和八景”将展儒道匠心
经过拆违、封堵开墙打洞和整修院落后的雍和宫大街重新展露古风,院落井然,街面干净,绿树成荫。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