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羌绣传承人李兴秀与徒弟胡春莲展示羌绣作品。 安源 摄
中新网阿坝6月25日电 题: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作者 单鹏 安源
“把羌绣一代代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25日是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节,而李兴秀还在工作室里加班加点。最近她正在缝制一幅抗“疫”题材的羌绣作品。“羌绣不仅仅是装饰,它也可以用来记录历史。”
李兴秀指导胡春莲刺绣。 安源 摄
作为四川省阿坝州茂县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羌绣拥有最原始古朴的技法:以白色粗布为底,在布上勾勒图案或贴上剪纸,再用棉线、丝线或麻线绣制。“这门艺术以前在人们口中叫‘扎花’,我觉得‘扎花’涵盖不了这门艺术的全部内涵,所以我称其为‘羌绣’,这个说法渐渐为人接受。”
三十多年前,李兴秀靠着一块纸板,一支圆珠笔和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的绣花台,开启羌绣传承之路。如今,李兴秀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走进她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完成装裱的羌绣山水画、五颜六色的羌绣服装以及各式各样的羌绣香囊等小饰品。自2016年工作室启动以来,李兴秀在这里创作、教学,把大山里的羌绣艺术带去世界各地。
构图精巧,图案生动,题材丰富,色彩绮丽,李兴秀的绣品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不同于传统羌绣花花草草的题材,李兴秀还会把阿坝的山山水水、时代发展的点点滴滴绣进自己的作品里。曾有一位荷兰游客一口气向李兴秀订购了40幅羌绣作品。
胡春莲独自练习。 安源 摄
更让李兴秀骄傲的,是运用羌绣对传统羌服进行改良。据李兴秀介绍,“老版”羌服装饰少,只在袖口和前大襟上有图案,穿在身上显得很“素”。受旗袍的启发,李兴秀改良了羌服下摆的装饰,让色彩、图案丰满起来。“新羌服一推出就很受欢迎,一个人穿回去,一村人都想找我订做。”
在李兴秀的工作室里,一台雕花机每天高速运转。只要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计算机传输到雕花机控制器中,这台大型机器就会按照图案进行缝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李兴秀坦言,自己更喜欢亲手缝制。“手工作品立体感会更强,而且我更喜欢缝纫机有节奏的声音。”
羌绣是一门很费工夫的手艺,剪纸、绘画、刺绣、裁剪、缝纫,样样都要精通。“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李兴秀说。
而李兴秀对羌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小时候,妈妈在教姐姐刺绣时,李兴秀躲在一旁“偷师学艺”。由于按捺不住亲手试一试的“冲动”,幼时的李兴秀常悄悄拿走姐姐的针线,又在家里翻找出没用的布料,躲到一处无人的角落,模仿着妈妈和姐姐样子,认真绘制图案,一针一线地缝起来。日复一日的练习,为李兴秀打下的非常扎实的羌绣基本功。
如今,她正把这门技术毫无保留地传递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中。今年24岁的胡春莲来自茂县洼底镇雅珠村。经过一年的学习,她已具备独立创作作品的能力。“之前一幅作品绣了4个月,速度还是偏慢,要继续练习。”胡春莲表示,虽然上手难,但羌绣为她打开一扇了解羌族厚重文化底蕴的大门。
李兴秀桃李满门。像胡春莲这样的“关门弟子”还有三十多人,而学员则多达2万人以上。通过李兴秀的课,学生们不仅能绘画、裁剪、打样与绣制,绣出的作品也达到了光、平、顺、细、齐、洁的标准。其中一些佼佼者,已成为州级和县级非遗技艺传承人,继续着羌绣传承的事业。(完)
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时间:2020-06-25 15:1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单鹏 安源
羌绣传承人李兴秀与徒弟胡春莲展示羌绣作品。 安源 摄
中新网阿坝6月25日电 题: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作者 单鹏 安源
“把羌绣一代代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25日是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节,而李兴秀还在工作室里加班加点。最近她正在缝制一幅抗“疫”题材的羌绣作品。“羌绣不仅仅是装饰,它也可以用来记录历史。”
李兴秀指导胡春莲刺绣。 安源 摄
作为四川省阿坝州茂县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羌绣拥有最原始古朴的技法:以白色粗布为底,在布上勾勒图案或贴上剪纸,再用棉线、丝线或麻线绣制。“这门艺术以前在人们口中叫‘扎花’,我觉得‘扎花’涵盖不了这门艺术的全部内涵,所以我称其为‘羌绣’,这个说法渐渐为人接受。”
三十多年前,李兴秀靠着一块纸板,一支圆珠笔和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的绣花台,开启羌绣传承之路。如今,李兴秀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走进她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完成装裱的羌绣山水画、五颜六色的羌绣服装以及各式各样的羌绣香囊等小饰品。自2016年工作室启动以来,李兴秀在这里创作、教学,把大山里的羌绣艺术带去世界各地。
构图精巧,图案生动,题材丰富,色彩绮丽,李兴秀的绣品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不同于传统羌绣花花草草的题材,李兴秀还会把阿坝的山山水水、时代发展的点点滴滴绣进自己的作品里。曾有一位荷兰游客一口气向李兴秀订购了40幅羌绣作品。
胡春莲独自练习。 安源 摄
更让李兴秀骄傲的,是运用羌绣对传统羌服进行改良。据李兴秀介绍,“老版”羌服装饰少,只在袖口和前大襟上有图案,穿在身上显得很“素”。受旗袍的启发,李兴秀改良了羌服下摆的装饰,让色彩、图案丰满起来。“新羌服一推出就很受欢迎,一个人穿回去,一村人都想找我订做。”
在李兴秀的工作室里,一台雕花机每天高速运转。只要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计算机传输到雕花机控制器中,这台大型机器就会按照图案进行缝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李兴秀坦言,自己更喜欢亲手缝制。“手工作品立体感会更强,而且我更喜欢缝纫机有节奏的声音。”
羌绣是一门很费工夫的手艺,剪纸、绘画、刺绣、裁剪、缝纫,样样都要精通。“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李兴秀说。
而李兴秀对羌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小时候,妈妈在教姐姐刺绣时,李兴秀躲在一旁“偷师学艺”。由于按捺不住亲手试一试的“冲动”,幼时的李兴秀常悄悄拿走姐姐的针线,又在家里翻找出没用的布料,躲到一处无人的角落,模仿着妈妈和姐姐样子,认真绘制图案,一针一线地缝起来。日复一日的练习,为李兴秀打下的非常扎实的羌绣基本功。
如今,她正把这门技术毫无保留地传递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中。今年24岁的胡春莲来自茂县洼底镇雅珠村。经过一年的学习,她已具备独立创作作品的能力。“之前一幅作品绣了4个月,速度还是偏慢,要继续练习。”胡春莲表示,虽然上手难,但羌绣为她打开一扇了解羌族厚重文化底蕴的大门。
李兴秀桃李满门。像胡春莲这样的“关门弟子”还有三十多人,而学员则多达2万人以上。通过李兴秀的课,学生们不仅能绘画、裁剪、打样与绣制,绣出的作品也达到了光、平、顺、细、齐、洁的标准。其中一些佼佼者,已成为州级和县级非遗技艺传承人,继续着羌绣传承的事业。(完)
责任编辑:王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