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家级非遗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 体验手作乐趣
木版水印专业学名为“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是对中国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复制的传统工艺。
非遗传承人肖光华的思州傩戏傩技梦想
思州傩戏傩技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2005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开幕
对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共同协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
再总结当代“国风” 近百件汉族服饰非遗作品在沪展出
98件非遗作品,静态展览、视频展览及学术论坛,首次聚焦汉族纺织服饰非遗的历史与创新主题,以汉族纺织服饰非遗的纺、织、染、绣等传统工艺为内容,并结合当代设计,呈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技艺、纺织服饰文化和当代时尚传承创新。
“非遗”音乐到身边“桑植民歌”进京展演
桑植民歌是千百年来靠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才保留下来的。
重庆酉阳:设立非遗苗绣工坊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针对留守妇女、残疾人群等开展刺绣培训,设立非遗苗绣工坊、开办苗绣培训班,开发挂画绣品、手摇扇绣品等系列文创产品,帮助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古城台儿庄:传统非遗激活假日夜经济
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龙钢花,每晚都会在古城内的复兴广场前上演。
把“非遗”穿在身上握在手中
带着新思路、新想法的他们正在摸索出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让非遗在产业融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陕西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创作大型花馍祝福祖国
其造型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形象各异,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千年古县城打造假期国风之旅 汇聚非遗民俗文化
为期7天的非遗民俗文化节在千年古县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拉开帷幕,带来一场极具特色国风、鲜绝灵动的国风之旅。
传承戏曲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大力推进传统戏曲进校园工程,通过设立传承基地、兴趣班、“第二课堂”等形式,让非遗传承人及戏曲演员走进学校进行辅导训练,让更多中小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
50余种“非遗”项目展演亮相河北雄安新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文明的节日氛围,雄安新区雄县28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鹰爪翻子拳、西河大鼓、亚古城音乐会等50余种“非遗”项目亮相活动现场。
“非遗”插上科技翅膀 深圳文博会“潮”味足
在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深圳文博会(下称“文博会”)上,不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跨界合作、新颖的表现形式展现给观众。
七旬木版水印师复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写意古韵
“木版水印是中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创作中国传统版画和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马勺脸谱由中国民间社火脸谱演化而来,已有数千年历史。
甘肃庆阳非遗香包蜕变记:千年民俗技艺接轨现代“潮生活”
原本只是当地女孩必修的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因造型立体、色彩明丽、寓意吉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静水人独立 竹上舞人生
独竹漂既不是轻功,也不是传说故事,而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疍歌:“海上吉普赛人”吟唱的南海渔歌
今年六月,由三亚市申报的疍歌,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0后”新苗传承非遗经典 百年湖剧重焕新生
湖剧是浙北地区唯一戏曲曲种,19世纪初由湖州民间艺人利用本地曲艺、音乐、民歌等形式,融入湖州方言和摊簧唱腔后形成的地方戏曲,以唱腔亲切柔和、曲调清新流畅、表演文雅细腻而闻名于世。
河北井陉:创新木雕技艺传承非遗
多年来,许红阳潜心传承,不断创新木雕技法。如今,他建立起木雕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木雕这门传统手艺。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