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非遗日颐和园真的恋上了京剧

时间:2020-06-14 14:28:10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郭佳

 白金演唱《贵妃醉酒》。王晓溪 摄

 刘侗(左)与秦雷。王晓溪 摄

 谭正岩演唱《连环套·拜山》。王晓溪 摄

6月13日是“文化与非物质遗产日”,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京剧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策划了特别活动“非遗日的穿越,当颐和园恋上京剧”。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颐和园副园长秦雷携手走进德和园大戏楼,讲述颐和园与京剧的关系和故事。

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带着慈禧赏赐给谭鑫培的行头也来到了颐和园,介绍了当年祖辈在颐和园里演戏的点滴。此外,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后人梅玮和第三代传人之一的胡文阁介绍了梅派艺术与梅家收藏的部分与戏曲有关的宝贝。

活动中,京剧名家谭正岩和白金在德和园大戏楼分别示范演出了《连环套·拜山》和《贵妃醉酒》。

本次活动也是2019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谈艺说戏话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最后一期收官之作。本次活动协办单位为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促进会、北京国粹传承促进会。

进入大戏楼 探秘内部构造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宫三大戏楼中最大的一座戏楼。据秦雷副园长说,在颐和园的复建过程中,先是在听鹂馆里修建了一座两层的戏楼,但不能满足慈禧看戏的需求,于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期的规制,参考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和故宫里戏楼的形式和体量,建造了这座三层大戏楼和德和园,时间从1891年到1895年,耗费白银71万两。其中,第一层为寿台,第二层为禄台,第三层为福台。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与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以及北青报直播团队进入到了大戏楼的“后台”扮戏楼。扮戏楼的第一层现在已经成为了文物展厅,非常宽敞,但一层到二层的楼梯以及通道却狭窄逼仄。据秦雷介绍,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节省戏楼空间。

刘侗院长介绍戏楼的二层和三层一般用来表现戏中的“天宫”场景,而一层则是凡间。但戏中的“神仙”又如何下凡呢?在大戏楼的三层有一架绞车辘轳,楼顶有滑轮,二、三层地板之间有天井,演员通过绞车辘轳实现神仙下凡。

除了戏曲演出装置,大戏楼的梁上还有精美的配画与装饰,同时还能看到明显的榫卯结构。此外,据秦雷介绍,大戏楼其实是四层,除了地表的三层,地下还有一层,建有大小水井,既有传声扩音作用,又可以实现演出中诸如喷水等特殊效果。

慈禧看戏享福 光绪看戏受罪

在探访完大戏楼后,刘侗与秦雷带着“后台”团队来到了怡乐殿。怡乐殿是慈禧看戏的正位,正对着大戏楼。怡乐殿正中是一扇金漆嵌珐琅的屏风,上面画饰为“百鸟朝凤”,凸显了慈禧的地位。据秦雷介绍,过去开场演戏的时候会有一些仪式性内容。慈禧坐在屏风下的坐榻上,正襟危坐,接受大臣与演员的朝贺。但这么看戏太累,所以演戏正式开始后,慈禧就会坐到怡乐殿内西边挨着窗户的炕床上,隔着窗户赏戏,或坐或卧。

慈禧的这个炕床也很有讲究。它正对着上场门,演员一出来慈禧便能看到,加上慈禧又懂戏,演员谁也不敢偷工减料。用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的话说,慈禧坐的位置就是现在剧院里的一号位。

慈禧看戏是在怡乐殿里舒舒服服,可光绪就没有这么舒坦了。光绪看戏的位置是在怡乐殿外的廊下,据秦雷介绍,戊戌变法后,很多时候光绪看戏都是站着,慈禧都不赐座。

谭家传家宝 “非遗”现真身

谭鑫培是慈禧喜爱的一位演员,他也经常到宫中唱戏。慈禧曾经赏赐给谭鑫培一件缂丝箭衣,本次非遗日活动,谭鑫培的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将这件箭衣带进了颐和园,在直播中进行了展示。

谭孝曾说,当年慈禧在德和园看他高祖谭鑫培的戏,感觉演员穿的行头太简单,便让谭鑫培穿这件箭衣试试,谭鑫培穿上后效果很好,于是慈禧便将它赐给了谭家。不过,据谭孝曾说,这件箭衣别的戏用得不多,通常是《连环套》里黄天霸用,外面套一件马褂。近几十年,只是谭孝曾的父亲谭元寿先生演这出戏的时候使用过。据谭孝曾说,现在能够生产这样大件缂丝工艺戏服的几乎见不到了,更不用说像这件行头上的工艺水准。

在介绍完这件行头以及谭鑫培在颐和园里演戏的故事后,谭正岩还在德和园戏楼示范演出了传统京剧《连环套·拜山》。

梅家后人谈梅派 现场示范《贵妃醉酒》

本次活动里,梅兰芳的曾孙梅玮在梅家老宅,通过连线,向网友介绍了梅兰芳和他的梅派艺术。

实际上,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和谭鑫培一起画入“同光十三绝”的知名演员,谭梅世代交好。不过,梅巧玲是花旦演员,梅兰芳则是青衣花衫演员。

除了梅玮介绍梅兰芳的改革创新和梅派艺术以外,梅派第三代演员胡文阁介绍了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的艺术特色,并展示梅葆玖先生送给他的一把扇子。优秀青年演员白金也在活动现场示范演出了《贵妃醉酒》。(郭佳)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非遗    
0

非遗日颐和园真的恋上了京剧

时间:2020-06-14 14:2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郭佳

 白金演唱《贵妃醉酒》。王晓溪 摄

 刘侗(左)与秦雷。王晓溪 摄

 谭正岩演唱《连环套·拜山》。王晓溪 摄

6月13日是“文化与非物质遗产日”,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京剧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策划了特别活动“非遗日的穿越,当颐和园恋上京剧”。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颐和园副园长秦雷携手走进德和园大戏楼,讲述颐和园与京剧的关系和故事。

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带着慈禧赏赐给谭鑫培的行头也来到了颐和园,介绍了当年祖辈在颐和园里演戏的点滴。此外,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后人梅玮和第三代传人之一的胡文阁介绍了梅派艺术与梅家收藏的部分与戏曲有关的宝贝。

活动中,京剧名家谭正岩和白金在德和园大戏楼分别示范演出了《连环套·拜山》和《贵妃醉酒》。

本次活动也是2019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谈艺说戏话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最后一期收官之作。本次活动协办单位为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促进会、北京国粹传承促进会。

进入大戏楼 探秘内部构造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宫三大戏楼中最大的一座戏楼。据秦雷副园长说,在颐和园的复建过程中,先是在听鹂馆里修建了一座两层的戏楼,但不能满足慈禧看戏的需求,于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期的规制,参考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和故宫里戏楼的形式和体量,建造了这座三层大戏楼和德和园,时间从1891年到1895年,耗费白银71万两。其中,第一层为寿台,第二层为禄台,第三层为福台。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与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以及北青报直播团队进入到了大戏楼的“后台”扮戏楼。扮戏楼的第一层现在已经成为了文物展厅,非常宽敞,但一层到二层的楼梯以及通道却狭窄逼仄。据秦雷介绍,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节省戏楼空间。

刘侗院长介绍戏楼的二层和三层一般用来表现戏中的“天宫”场景,而一层则是凡间。但戏中的“神仙”又如何下凡呢?在大戏楼的三层有一架绞车辘轳,楼顶有滑轮,二、三层地板之间有天井,演员通过绞车辘轳实现神仙下凡。

除了戏曲演出装置,大戏楼的梁上还有精美的配画与装饰,同时还能看到明显的榫卯结构。此外,据秦雷介绍,大戏楼其实是四层,除了地表的三层,地下还有一层,建有大小水井,既有传声扩音作用,又可以实现演出中诸如喷水等特殊效果。

慈禧看戏享福 光绪看戏受罪

在探访完大戏楼后,刘侗与秦雷带着“后台”团队来到了怡乐殿。怡乐殿是慈禧看戏的正位,正对着大戏楼。怡乐殿正中是一扇金漆嵌珐琅的屏风,上面画饰为“百鸟朝凤”,凸显了慈禧的地位。据秦雷介绍,过去开场演戏的时候会有一些仪式性内容。慈禧坐在屏风下的坐榻上,正襟危坐,接受大臣与演员的朝贺。但这么看戏太累,所以演戏正式开始后,慈禧就会坐到怡乐殿内西边挨着窗户的炕床上,隔着窗户赏戏,或坐或卧。

慈禧的这个炕床也很有讲究。它正对着上场门,演员一出来慈禧便能看到,加上慈禧又懂戏,演员谁也不敢偷工减料。用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的话说,慈禧坐的位置就是现在剧院里的一号位。

慈禧看戏是在怡乐殿里舒舒服服,可光绪就没有这么舒坦了。光绪看戏的位置是在怡乐殿外的廊下,据秦雷介绍,戊戌变法后,很多时候光绪看戏都是站着,慈禧都不赐座。

谭家传家宝 “非遗”现真身

谭鑫培是慈禧喜爱的一位演员,他也经常到宫中唱戏。慈禧曾经赏赐给谭鑫培一件缂丝箭衣,本次非遗日活动,谭鑫培的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将这件箭衣带进了颐和园,在直播中进行了展示。

谭孝曾说,当年慈禧在德和园看他高祖谭鑫培的戏,感觉演员穿的行头太简单,便让谭鑫培穿这件箭衣试试,谭鑫培穿上后效果很好,于是慈禧便将它赐给了谭家。不过,据谭孝曾说,这件箭衣别的戏用得不多,通常是《连环套》里黄天霸用,外面套一件马褂。近几十年,只是谭孝曾的父亲谭元寿先生演这出戏的时候使用过。据谭孝曾说,现在能够生产这样大件缂丝工艺戏服的几乎见不到了,更不用说像这件行头上的工艺水准。

在介绍完这件行头以及谭鑫培在颐和园里演戏的故事后,谭正岩还在德和园戏楼示范演出了传统京剧《连环套·拜山》。

梅家后人谈梅派 现场示范《贵妃醉酒》

本次活动里,梅兰芳的曾孙梅玮在梅家老宅,通过连线,向网友介绍了梅兰芳和他的梅派艺术。

实际上,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和谭鑫培一起画入“同光十三绝”的知名演员,谭梅世代交好。不过,梅巧玲是花旦演员,梅兰芳则是青衣花衫演员。

除了梅玮介绍梅兰芳的改革创新和梅派艺术以外,梅派第三代演员胡文阁介绍了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的艺术特色,并展示梅葆玖先生送给他的一把扇子。优秀青年演员白金也在活动现场示范演出了《贵妃醉酒》。(郭佳)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