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与“剪纸”首次邂逅沈阳故宫展中国传统工艺之美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艺术,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剪纸作品既能拓印青花瓷之美,也是沈阳故宫博物馆一次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
北方草原汉墓壁画珍品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展
这些珍贵的汉墓壁画多具有有现实主义和写实风格,包括反映当时人们生活面貌的农耕图、车马出行图、围猎图、歌舞楼阁图等,既富有中原文化气息,又极具少数民族特色。
重现南宋青瓷“马蝗绊”
“马蝗绊”是一件南宋时期被带至日本的龙泉窑青瓷葵口碗,在明代被带回中国由锔瓷工匠以六枚锔钉加固,再度送返日本,目前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2019年,“马蝗绊”随“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先后在北京故宫和浙江博物馆展出。
来呀 来看博物馆的“C位”——博物馆日话说镇馆之宝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带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听背后精彩的故事,体味华夏如“满天星斗”的璀璨文明。此次上下篇报道10件国宝之外,仍有很多遗珠,未能一一展现。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游
《富春山居图》就具备这种潜质,这幅画应该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让人们去理解,什么是中国的山水。中国的山水,可居、可览、可游,这种意境正是当下我们要弘扬的人居环境,此方面《富春山居图》还有很多的打造空间。”
2000年前的疏勒城血战:孤城抵挡匈奴大军,仅13人生还
据当地媒体报道,城内发掘出土大量兵器、铠甲上的铁片,城中出土的物品均有鲜明的汉代特征。
《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上市——带你走进36家博物馆 开启奇妙的华夏文明之旅
《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编,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和丰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36家富有特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讲述了博物馆的历史沿革、馆藏珍宝和精彩故事,其中不乏对各馆镇馆之宝及其价值意义的解读。
《地图:谁主沉浮?》:打开古今兴亡的历史尘封记忆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图书《地图:谁主沉浮?》问世,该书以历史时空为轴,以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纲,通过古地图在历史进程中的参与和见证,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地图的前世今生。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成果丰硕
日前,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截至2019年底,“南海I号”考古发掘项目共发掘文物近18万件套,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主要有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
“三国志”特展北京开放 曹操墓多件文物首度公开
近十年来最大规模三国文物展“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正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被《清平乐》带红的宋画,你真能看懂吗?
尽管山水画的“黄金时代”距今已有千年,但如今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宁静与慰藉,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
分享历史残片之美
2014年出版著作《龙泉青瓷装饰纹样》,次年开设龙泉青瓷装饰纹样研究所,将自己收藏的千余件标本跟瓷器爱好者、创作者免费分享。
内蒙古发现一座距今约千年辽代壁画墓
该批壁画保存在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考古人士认为,这批壁画史料价值巨大。
千年前宋瓷就已兴起极简风
宋瓷之美,在于平淡无奇中静静流淌而出的含蓄与温润。如今为人们推崇备至的极简风,并非源自欧洲或是日本,早在千年前的宋朝,“极简style”就已风靡朝堂与民间。
“南海Ⅰ号”——水下考古的耐心与回报
根据考古原则,一个遗址在发现后命名时,要包含地域和地名。“南海Ⅰ号”位于南海,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第一条沉船。当时俞伟超先生特意将其命名为“南海Ⅰ号”。
《清宫藏密瑜伽图典》揭乾隆御用秘籍
《清宫藏密瑜伽图典》一书源自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部与瑜伽有关的图典《大乘喜金刚各佛秘密脉相图》。这是一部传统形式的册页,共计119页,版心横25厘米,纵24.4厘米。经板上裱有绫面,图案由六边形和方形组成,六边形中有龙纹,方形中为“万”和“寿”字。此书出自宫廷旧藏,为皇帝御用之物。
宁夏须弥山石窟壁画百年后首次迎来抢救性修复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宁夏固原市六盘山北麓,初创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北周和唐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不开放的北齐墓葬壁画乘“云”露真容
徐显秀墓壁画是中国北齐时期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大型墓葬壁画,距今有1400余年的历史。为加强保护,墓葬不对外开放。近日,太原北齐壁画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人们可以在“云端”随时欣赏神秘的北齐壁画。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