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发现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大规模水稻田”
施岙遗址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时期到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这为全面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宋代山水小品画中的杨柳
杨柳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关于它的诗歌绘画数不胜数。
古代书画升温 一页千金难求
古代书画 “一页千金”毫不夸张
80余件珍品再现齐白石师徒“三人行”
在展品中,一件由三人共同创作完成的《白荷鱼鹰》,体现出三人默契的合作。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亮相沈阳 多件国宝级文物展出
12月2日,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与唐宋八大家主题有关的书画、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115件。
西汉“环保”雁鱼灯:历经坎坷的国宝
这只令专家称奇的“环保雁”是一盏西汉彩绘青铜雁鱼灯,是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回家,是归途也是征途(快评)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数以亿计的文物瑰宝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物质载体。
阔别160年,马首今日入藏圆明园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马踏飞燕”还是“马踏匈奴鹰”?
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发文称:该系教授宁强的最新考古研究发现,“马踏飞燕”铜奔马应改名为“马踏匈奴鹰”。
来国博 从铜镜中看家国千秋
铜镜是古人常用的器具,也是古代诗词、绘画作品中的“常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河南发现夏代“粮仓城邑”
近日,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在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被发现。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走进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跨越300年 避暑山庄与故宫续写“情缘”
营建于1703年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的夏宫。在清代,这座北京故宫东北170多公里外的宫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座山庄,半部清史”之说。
北京密云发现明代长城古堡石匾额 长城保护员机制见成效
石塘路城堡,曾是明代北京周边赫赫有名的军事要塞,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石塘路村的长城保护员发现一块石匾额,上刻“左輔雄關”四个大字,经专家判断系石塘路古堡门匾,其印证了石塘路城堡重要的军事地位,历史价值颇高。
《万笏朝天图》再现乾隆下江南
作为史上最爱旅游的皇帝之一,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足迹遍及那里的名胜古迹,也留下了诸多御笔墨宝,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万笏朝天图》就再现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盛况,也让后人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虽远必追!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
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是中英两国在《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第二届中国历代陶瓷雕塑艺术展在京展出
第二届中国历代陶瓷雕塑艺术展近日在京展出。展览呈现了汉、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各地代表性窑口的约300件陶瓷雕塑精品。
仅高1.4米的江山社稷金殿藏着什么秘密
乾清宫前的江山社稷金殿是反映我国古代宫廷历史、民俗文化、建筑技艺等内容的宝贵实物,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