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工匠群像 礼赞工匠精神
刘国强长篇报告文学《雄风北来》聚焦当代辽宁工业战线,热情礼赞工匠精神。
汪曾祺:以日常说话的态度写小说
汪曾祺是个特别好的作家。特别好的作家特别值得后来的写作者学习。汪曾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不止一点两点。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即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向汪曾祺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话说得别扭。拆开来说,就是汪曾祺是一个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作家,而我们今天的写作者应该向他学习,也养成从人民群众的口头学习语言的习惯。
讲述汉语四千年发展历程 ——张世禄《汉语史讲义》发布
近日,张世禄先生《汉语史讲义》未刊本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发布。讲义分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深入系统地讲述了汉语自有书面记录以来四千余年的发展史。
王俊凯唱个人单曲 阿云嘎演绎治愈版《我相信》
金曲时刻中,阿云嘎深情演绎经典情歌《我相信》(《I Believe》),被夸赞“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许靖韵将温暖延续,以女生视角阐述自己眼中的父女亲情,一首《单车》惹全场动容。
夏衍:朴实、清芬的人格和文风
夏衍创作朴实、清芬的文风,与其成功的跨媒体写作、独特的媒介特性把握与深刻的现实主义追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艺术披荆斩棘、开拓创新贡献卓著,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改编经典剧目、让戏曲走进校园,粤剧演员吴非凡—— 老剧唱出新味道(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声乐唱法、在音乐使用上结合时尚元素,粤剧演员吴非凡立足传统、求新求变,为古老粤剧增添青春色彩,让粤剧与时俱进。她还将粤剧带进校园,将粤剧艺术传承下去。
呈展疫中沪上表情:何建明 《上海表情》新书首发
作为一名怀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总是在第一时间冲入现场采访。17年前北京非典时期,他首次提出“民族危难之际,作家不能缺席”,主动请缨,奔赴前线采访,写出了《北京保卫战》抗疫现场报告。17年后,在春节困在他乡的艰难时刻,他也没放下手中的笔,而是写下了这部动人心魄的《上海表情》。
纪念傅雷丨重温《傅雷家书》中的家训家风
今年9月3日,是中国翻译家、作家傅雷逝世54周年纪念日。傅雷在翻译领域成就斐然,在艺术理论上有极深造诣;傅雷及夫人朱梅馥与其子傅聪通信合集《傅雷家书》,更是他留给世人的另一份重要精神财富。
相声是雅俗共赏的艺术
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与民众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情趣与喜怒哀乐。它与众不同的艺术体系的生成与定型,更是与整个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美学追求不可分割。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之光
少年时期对鲁迅的阅读和理解,使得大江此后在东京大学就读期间,不自觉地接受了鲁迅文学中包括与存在主义同质的一些因素,从而在其接触萨特学说之后,几乎立即便自然(很可能也是必然)地接受了来自存在主义的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识艺术美(“圆梦工程——名家名师话美育”网络公共课⑦)
第七期公开课邀请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他以“认识艺术美”为主题,通过多个实例,环环相扣地为网友讲解了“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的实质”“艺术美的特征”等内容。
温润典雅的译文感动读者——回忆舒昌善先生
舒老师很少将高大上的概念挂在嘴边,甚至尽量不对身边的事发表评论,但他有他的方式,这就是,把人类一些永恒的道理借别人之口表达出来,他坚信这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是在播撒良善理性的种子,他坚信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怀念朱自清:日子如轻烟,气节存世间
对很多人来说,朱自清就是散文的代名词。他的散文文笔清丽、婉转回旋又脉络清楚,表现出一个本色文人的温柔敦厚。
怀念安徒生:他看到了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
安徒生用精心熔铸的富有创造力的话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洞察,以童话的形式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带给他们欢乐与忧伤、遐想与沉思,他的童话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十二个故事有喜有悲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讲述获诺奖后生活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2020年,距莫言获诺奖过去已有八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说已过去十年。十年蕴积,人事全新。《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乡土,聆听四面风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用十二个故事讲述获诺奖后的里里外外。
七月人民好书榜 | 盛夏:读一本好书纵览文史、博古阅今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在人生路上前行,最是需要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而好书总是我们的“最佳旅伴”。夏正盛时已闻秋声,让我们一起阅读10本新近出版的好书,为七月和夏末写一则文趣盎然的“结语”。
文艺星开讲丨黄晓明:人生中场,继续乘风破浪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演员,但是我明白笨鸟先飞,努力和付出是有回报的,结果肯定不会辜负你。
《广州海事录》细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著有《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一书,集聚其数十年海洋史与广州口岸史研究成果,立体展示广州口岸从中古到近代的海事变迁,对“海路”历史研究起到重要奠基作用。
痴情的翻译家 世界的《红楼梦》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记忆。把《红楼梦》译介成其他语言,相当于给其他民族增加了文学素材。就像我们大量翻译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作品,从中了解异域文化那样,我们可以知道除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的译介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文艺星开讲|张一山:青年演员不是传承的"局外人"
张一山:拍现代都市题材,演员心里是有参照的,但是拍革命题材确实是没有观察机会。塑造角色的过程,也是在雕刻心灵。革命先辈们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坚定不移、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精神是人物塑造的魂,再把角色的性格特点读懂吃透,在合理框架内发挥。
光明文化周末:我的一段红色情缘
跟着赛事去旅行:艺术赛事+文旅协同发展
中国(枣庄)塞拉利昂经贸投资合作论坛举行
多年深厚积淀 捷宝国际推出影视直播专用灯MarsM200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