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首演 用温情思路折射集体信念
浙江省嵊州市越剧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联合演出的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成功首演,通过讲述核弹技术工人余家平和劳动妇女梅阿楚的故事,展现了奋发图强的时代集体信念。
古典诗词箴言里的真善美
著名学者莫砺锋先生编著的《中国古诗中的道德箴言》一书,就是这样一部通过诗歌中的名言警句传达道德教育意义的有趣读物。
识人先读诗,沈从文为何对卞之琳高度评价?
从现代文学史的记述看,诗人卞之琳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是1933年5月印制的《三秋草》。其实,他此前还有一部诗歌《群鸦集》,已经由他人编辑完成,可惜因出版受阻未能面世。不然的话,他的处女诗集发表时间可以前推两年。
《易俗大先生》: 秦腔人物的诗意描述
这部24万字的《易俗大先生》含八篇人物传记,一篇集体回忆。书中传主多是关中大地、秦腔舞台尽人皆知的公众人物,有很高的知名度。
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挑大梁 《名优之死》再登首都剧场
该剧新排版于2018年底与观众见面,一经首演便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全剧中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京剧和话剧的完美融合,与以往话剧中运用戏曲元素不同,这部戏让观众看见戏剧的叙事方式和京剧的故事内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题升华,两者结合成为舞台上的一种全新样式。
读随笔集《目光》:擎着爱的火炬
在散文集《目光》中, 作者陶勇敞开心扉,讲述一位医生的精神成长史。作为医生,他曾无数次给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600岁昆曲为何魅力不减
600年昆曲,浸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正被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创新创造所激活,呈现出全新、动人的艺术风采。古老剧种焕发青春,背后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雪池诗墨》:重拾诗歌的音乐性
在整部诗集中,作者几乎是咏诵了四季,甚至涉及很多节气,这说明作者不仅是一位自然诗人,也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浸淫的艺术家。
纪实散文《沁源1942》:致敬那年那月的“人民至上”
作家蒋殊的长篇纪实散文《沁源1942》(山西经济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形象、深刻地阐释了伟大的人民战争思想,再现了抗日战争中的“人民的伟力”。
艾伟新作《妇女简史》:以小说记录当下女性命运
由作家出版社举办的“以小说记录当下女性命运”艾伟《妇女简史》新书分享会近日举行。
美丽的得耳布尔
【散文】一树花开十里香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