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作为“空间”的历史——读石一宁散文集《履痕心绪》
石一宁的散文集《履痕心绪》更注重书写作为“空间”的历史,通俗讲,就是以现实性的地理空间为发散点,通过发挥自身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来讲述该地域所包含的多元历史文化,并经由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叙述,形成自身的特点。
贵州天柱:侗戏传承在校园
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小学有一个侗戏班,侗戏班常年坚持定期进行侗戏排练,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近年来,天柱县通过侗戏进校园等形式,让侗戏不断传承。
老舍话剧《秦宅》首次搬上舞台 京味儿戏剧节拉开大幕
本届京味儿文化戏剧节的重点剧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的资助项目话剧《秦宅》将于12月17日至12月20日在北京喜剧院上演5场。
首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颁奖系列活动在南京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及南京的150多位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及文化艺术界名流,汇聚南京参加首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颁奖系列活动。
首届“刘半农诗歌奖”获奖名单公布
由扬子江诗刊、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首届“刘半农诗歌奖”全国诗歌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正式公布,共有33件作品成功入选。
我们为何纪念徽班进京(编辑点评)
近日,以“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陆续开展,人们听京剧、观展览、听讲座、聊国粹,享戏曲之美。
《钱锺书选唐诗》:这本“唐诗”不一样
《钱锺书选唐诗》的原始手稿由杨绛先生题名为“《全唐诗》录,杨绛日课”,似乎可以看见,对于杨绛先生而言,这次唐诗选录也是她和钱先生诗书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七年多的时光中,除了近两千首唐诗,杨先生在这部手稿上还留下了抄录时间、随想感悟、重要行程等点滴记录。
大型原创抗疫话剧《逆行》在京上演 再现英雄人民抗疫故事
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原创抗疫话剧《逆行》11月21日、22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将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英雄事迹搬上舞台,以艺术的形式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著名诗人王家新:时间终会开口
谈到颇具影响的中国上世纪90年代诗坛,必然要提及王家新,他是国内诗坛所谓“知识分子写作”的重要代表,其诗作充满时代使命感,被称为“中国诗坛的启示录”。
美丽的得耳布尔
【散文】一树花开十里香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