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京韵将再现老舍先生代表作《龙须沟》
据国家大剧院消息,3月16至17日,国家大剧院将上演北京曲剧团镇团之作,老舍先生同名话剧改编北京曲剧版《龙须沟》。
收有绝版著作 《吴组缃全集》留存特定年代历史资料
学者商金林表示,《吴组缃全集》七卷本尽收吴组缃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文论、书信、日记等作品,此为目前图书市场上较为完整且权威的吴组缃作品全集。这套全集的出版对于学界与后人研究吴组缃作品,留存特定年代的历史资料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价值。
李金发70万字诗作首次集结出版
《李金发诗全编》共约70万字,汇集了李金发自20世纪20年代从事创作以来的全部诗作,其中包括《微雨》《为幸福而歌》《异国情调·诗》《集外诗汇编》等,附录则收录李金发搜集整理的578节民歌《岭东恋歌》及陈厚诚教授整理撰写的《李金发年谱简编》。同时,编者为本书添加了大量注释,既有外文词汇的鉴别、勘误和翻译,也有流传与发展过程中李诗字词变化的考证与校正。
演绎梁祝故事 当代杂技剧《化·蝶》广州大剧院首演
《化·蝶》以中国家喻户晓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经典爱情故事为基础,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把蝴蝶生命孕育和破茧化蝶的过程融入其中,更把梁祝的爱情故事一直延伸到了当代。
94岁蓝天野亲执导筒 《吴王金戈越王剑》再辩权力与欲望
一段春秋历史,一份家国情怀,北京人艺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再度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
《英雄城记》:一座文字的纪念碑
这本《英雄城记》就成了一座文字的纪念碑,这是千万人共同抗击厄运的纪念碑,是这座英雄城市在狂风暴雨中“我自岿然不动”的丰碑,也是延续了《中国的一日》《冀中一日》《志愿军一日》文学传统的可喜收获。它能够显示武汉的民魂,也足以表明:写作,可以成为民众表达自我对生命关怀、对时事关心、对自己的城市关爱的最佳方式。
《大河人家》:和谐、共生的理想家园
大河人家》起笔于解放战争初期,结尾已至21世纪,作者在这条长约70年的时间轴上,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心路历程与命运起伏。
话剧《前哨》的姿态
2021年2月7日,也是一个寒夜,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
传世258年的《唐诗三百首》原来也有“硬伤、软伤”?
李定广并非第一个提出《唐诗三百首》中有偏差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才智表示,不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李定广花费几年时间新编选的《分类唐诗三百首》,目的都是传播和发扬古诗词,更是传承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
史依弘与“上元夫人”历史性同框
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2021元宵戏曲晚会》播出后,话题“梅兰芳失传剧目重现”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纷纷为该节目点赞叫好,阅读量迅速突破750万,视频播放量突破110万。
蓝翎:一个清瘦的影子
画吧,画出生命之美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