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武威两馆文物联展再现“凉州会盟”
塔影河声吉祥千年——凉州会盟暨兰州与武威文物联展”20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
2000年前中国人就爱吃烧烤?“百物看中国”出境大展让老外看懂古代中国
被选入此次首展的精品文物,通俗易懂地向海外观众讲述着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
莫奈梵高等大师原作亮相北京
“莫奈、梵高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真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幕。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展开幕
“江山逸韵 时代新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开幕。
西安唐代宫人墓地考古取得新收获
2021年至2022年,陕西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出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丰富了对应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对隋唐时期墓葬考古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新疆克孜尔石窟何以成为中国影响广泛的石窟遗存?
这个开凿于公元3世纪的石窟,停建于公元8-9世纪,衰落于公元13世纪中叶,延续时间之长不但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巴蜀石窟:散落乡野的艺术瑰宝
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巴蜀地区的石窟造像既体现出与中原一脉相承的风格,又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世界名画版画作品亮相浙江杭州
“雕撰的辉煌——法国卢浮宫版画工坊收藏展”在浙江杭州开幕,《蒙娜丽莎》《路易十四像》《春》《自由引导人民》等经典世界名作版画作品集中亮相,吸引民众参观。
国家级非遗无锡惠山泥人——守得住传统 跟得上新潮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黑泥制作的彩色泥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中“阿福阿喜”憨态可掬的形象十分经典。
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志强:43载传承让非遗变“金饭碗”
作为弹唱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刘志强,匠心传承43年,带领1700余人免费学习这一非遗技艺,如今,让很多学员端起了非遗“金饭碗”。
整理老戏谱、创排新剧目,国家级非遗迷糊戏——传统戏曲绽放新光彩
迷糊戏原称“眉户”,是陕西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传入新疆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戏曲剧种,被称为迷糊戏。
描绘古村忆乡愁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境内传统古村落、古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当非遗遇创意 天津传统叶雕焕发新活力
叶雕,是一门很古老的剪纸艺术,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有史可查的记载,叶雕作品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方寸之间,经络分明,叶肉取舍之后,浮生万象,如镶嵌其中。
四川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
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以“上善若水·天府粮仓”为主题的清明放水节庆典仪式。
春台会上观“巨龙”巡游
崇州元通清明春台会在四川成都崇州市元通古镇拉开帷幕。由269人手举269截龙身汇聚成的“汇江老龙”,在古街上巡游。
以茶为媒 连接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出土于战国早期墓葬,距今2400多年。
一展全览敦煌艺术传承文脉
一部敦煌石窟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宗教和文化史,它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十八道镶滚 见缝不见针(工匠绝活)
陈玉秋,吉林省吉林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千年皮影雕刻工艺加持中国服装品牌 非遗人走出推广新路径
”华县皮影诞生于秦汉,完善于隋唐,流传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被誉为“世界电影鼻祖”,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非遗传承人李丽:数百年大本曲唱出时代新声
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曲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广泛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周边地区,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