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巴蜀石窟:散落乡野的艺术瑰宝

时间:2023-06-25 09:00:2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袁蓉荪

撰文/摄影:袁蓉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竟然还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巴蜀地区的石窟造像既体现出与中原一脉相承的风格,又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2d53d5f5ca0efa7fe0eb41ff7f23b12e_f44d305ea08b2601afb133.jpg

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镇卧佛院。

根据202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5986处石窟造像文物。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闻名。

在中华大地的石窟传播路线上,巴蜀石窟自成一体,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这是因为巴蜀大地捐资开窟的大多数不再是僧人、官吏,而是普通百姓。钱多开大窟,钱少凿小龛。千年来,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托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随情随性、因地制宜,巴蜀百姓务实、虔诚的做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巴蜀石窟。

660fc2a64f461f492ec35be8aed8888f_f44d305ea08b2601afb134.jpg

明代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山半边寺。

与此同时,这也造成巴蜀石窟造像独具魅力的地方——人间烟火气。石窟文化逐渐融入巴蜀大地的社会生活:佛即众生,道法自然。在这里,很多乡土民俗中的祈福和节庆活动,都与周边石窟造像有诸多关联。村舍路边的摩崖造像如同一窟一龛的艺术画作,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劳作一起延续了千百年,动态的生活与静态的造像构成了一幅幅平常质朴的风俗画,弥漫着人间烟火之气。

正是这些充满温度和烟火气的石窟造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系统地拍摄中国石窟造像,就是由寻访巴蜀各地的摩崖石窟开始的。寂静荒凉的枯藤老树边,谁能想到乡野中唐风宋韵的石窟造像,会在此历经风霜一望千年?时光静静流淌,除了世居在此的个别村民,没有人知道这些造像的存在,荒野中仍有许多的石窟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揭开神秘面纱……草生树长,时光留痕,感念物是人非的变迁,关注千年石窟的当下,很多地方我都会隔几年去一次,持续记录那留存千年的文化遗迹。

b6805e5088a34bcc13b05c876d0a8923_f44d305ea08b2601afb135.jpg

唐代造像石,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如今,巴蜀地区的石窟和摩崖造像保护体系已成规模,四川地区2134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33处、省级文保单位111处、市州级文保单位116处、区县级文保单位233处;重庆地区716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22处、区县级文保单位167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石窟造像遗产,近年来川渝两地已展开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进行石窟造像保护利用的全方位合作,在法规制定、文物抢救、考古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推动实施“石窟中国”保护工程,尤其提到以川渝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中小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我深信,巴蜀石窟乃至整个中国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存续,即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cfe53a224b43eec1b4ad14544a06e25d_f44d305ea08b2601afb136.jpg

唐代释迦佛窟,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5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博览    
0

巴蜀石窟:散落乡野的艺术瑰宝

时间:2023-06-25 09:00:2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袁蓉荪

撰文/摄影:袁蓉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竟然还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巴蜀地区的石窟造像既体现出与中原一脉相承的风格,又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2d53d5f5ca0efa7fe0eb41ff7f23b12e_f44d305ea08b2601afb133.jpg

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镇卧佛院。

根据202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5986处石窟造像文物。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闻名。

在中华大地的石窟传播路线上,巴蜀石窟自成一体,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这是因为巴蜀大地捐资开窟的大多数不再是僧人、官吏,而是普通百姓。钱多开大窟,钱少凿小龛。千年来,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托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随情随性、因地制宜,巴蜀百姓务实、虔诚的做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巴蜀石窟。

660fc2a64f461f492ec35be8aed8888f_f44d305ea08b2601afb134.jpg

明代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山半边寺。

与此同时,这也造成巴蜀石窟造像独具魅力的地方——人间烟火气。石窟文化逐渐融入巴蜀大地的社会生活:佛即众生,道法自然。在这里,很多乡土民俗中的祈福和节庆活动,都与周边石窟造像有诸多关联。村舍路边的摩崖造像如同一窟一龛的艺术画作,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劳作一起延续了千百年,动态的生活与静态的造像构成了一幅幅平常质朴的风俗画,弥漫着人间烟火之气。

正是这些充满温度和烟火气的石窟造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系统地拍摄中国石窟造像,就是由寻访巴蜀各地的摩崖石窟开始的。寂静荒凉的枯藤老树边,谁能想到乡野中唐风宋韵的石窟造像,会在此历经风霜一望千年?时光静静流淌,除了世居在此的个别村民,没有人知道这些造像的存在,荒野中仍有许多的石窟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揭开神秘面纱……草生树长,时光留痕,感念物是人非的变迁,关注千年石窟的当下,很多地方我都会隔几年去一次,持续记录那留存千年的文化遗迹。

b6805e5088a34bcc13b05c876d0a8923_f44d305ea08b2601afb135.jpg

唐代造像石,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如今,巴蜀地区的石窟和摩崖造像保护体系已成规模,四川地区2134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33处、省级文保单位111处、市州级文保单位116处、区县级文保单位233处;重庆地区716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22处、区县级文保单位167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石窟造像遗产,近年来川渝两地已展开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进行石窟造像保护利用的全方位合作,在法规制定、文物抢救、考古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推动实施“石窟中国”保护工程,尤其提到以川渝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中小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我深信,巴蜀石窟乃至整个中国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存续,即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cfe53a224b43eec1b4ad14544a06e25d_f44d305ea08b2601afb136.jpg

唐代释迦佛窟,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5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