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御制石碑讲述上海“宝山”命名610年典故
宝山之名诞生于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距今610年。在展厅正中央的镇馆之宝“宝山碑”拓片为明成祖朱棣御制。
杭州德寿宫“上梁” 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进行时
从宋至今,已是千年。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认为,宋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仍然受到宋韵的深刻影响。
调查显示:青海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占90%以上
青海省市(州)级和县(区)级非遗项目为补充的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项目涵盖非遗十大门类,总体布局较为合理,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占90%以上。
探访大运河“非遗”:“活起来”的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
作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遗存下来的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在音乐方面高亢、有力而富于变化,歌词多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大,可以喊唱沿途风光历史人物,也可以喊唱名胜古迹,内容因“号头”的职业素养而异,不固定,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成都博物馆“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揭示祈财文化发展脉络
千百年里,中国人以质朴的方式,传递着生财有道、聚财裕民的财富精神。
甘肃收录万余条国内外敦煌遗书研究文献
《甘肃藏敦煌遗书研究文献引得》(以下简称“《引得》”)内容涵盖甘肃各地收藏的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北区出土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梵文、叙利亚文等民族文字文献的研究成果。
河北衡水:千年古塔景州塔
景州塔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通高63余米,塔底周长50.5米,共十三层,为砖石结构的密檐阁楼样式,外形为八面棱锥体,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
广州艺博院展出历代绘画精品92件(套)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人物篇”29日在该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开展,展期3个月。该展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精品佳作92件(套),大部分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广东出台非遗传承人认定办法 在粤港澳人员也可申报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大小葫芦里的万千世界:非遗传人用手艺温暖乡村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在葫芦自成一方的小天地里不仅承载了中华传统技艺,也蕴含着烙画匠人的心血。
《万笏朝天图》再现乾隆下江南
《万笏朝天图》以苏州的天平山为中心,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迹,描绘了乾隆皇帝南巡期间苏州居民万人空巷、夹道迎接的场面。
“清帝东巡展”在沈阳故宫开展 再现四位皇帝回盛京场景
“朕想家了,朕想回盛京祭祖!”27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推出“清帝东巡展”,以相关文物展示和数字技术等展现清帝东巡场景。
河北衡水发现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 传统酿酒工艺获实物见证
苏州博物馆特展揭秘元代“岂止弯弓射大雕”
苏州博物馆“元代的江南”特展启幕。展览上展示了上百件珍贵的元代文物,由“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也通过“云上”的形式再度相会。
47国中华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 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47个国家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同诵儒家经典,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西藏非遗文化生态的传承缩影:面具手艺人的坚守
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在2013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遗名录,2014年,西洛成为该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中国道统论》:追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脉络
从中国历史的大背景看,说中国文化的道统,或者正脉,不可能说道家、佛家思想的正统,中国文化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
探寻湖南浏阳非遗新生“密码”:守护 创新 融合
湖南浏阳手工造纸技艺一直恪守完整古法造纸程序,工序繁复,技术严格,几近30道主要工序,方成一张手工纸。到清乾隆年间,浏阳手工造纸业达到鼎盛,并被朝廷官府纳用,有“贡纸”之称。
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探寻“北京人”的足迹
周口店遗址自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的三个阶段——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构成连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开专家论证会,确认了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的江村大墓及其陵园就是汉文帝霸陵。
(上合天津峰会)古韵新声:“上合时间”里的津门非遗
(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搏克:摔跤之力在腰,决胜之智在心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