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式生活,续千年江南文脉
历史往往要先向后看,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人们走过的路重新审视一遍,重新走一遍,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
轨道上的雄安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诞生记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作为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和开通运营,是雄安新区城市运营的一个新起点。雄安这座新的城市正在逐步浮出水面、露出真容,一座未来之城从“正在走来”将变成“已经走来”。
“嫦娥”回家后,还有哪些新期待
23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后,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这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汉语盘点: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发布
本次发布的十大新词语依次是:复工复产、新冠疫情、无症状感染者、方舱医院、健康码、数字人民币、服贸会、双循环、天问一号、无接触配送。新词语记录生活新变化、社会经济新发展,串连着2020年人们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
一群80后、90后,将奋斗的青春镌刻在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上—— 在莫高窟雕刻时光的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25))
时间是静止的,上千年的文明仿佛凝固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画上;时间又是流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在这里孜孜以求,奉献青春。
岚皋有一宝(泥土芬芳)
其实,魔芋这种植物并不年轻。早在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就提起过,不过那时不叫魔芋,而是一个极文雅的名字——蒟蒻。两个草字头表明,这是一种草本植物。
历史与现代交织,城市文脉延续传承 潮州 古城观新潮(解码·城市味道)
潮州,是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工夫茶、潮州木雕、老民居……既沉淀着古城的深厚历史,又展现了古城的活力与魅力。
守护这一抹蓝白色的传承 小伙的蜡染秀讲述着苗族的故事
千百年来,蜡染作为传统的印花技艺与中国人的生活审美融为一体,不同的纹样诉说着不同的文化“密码”。
中国藏族黑陶的“壮志雄心”:淘海外 火乡村
黑陶是中国藏族文化艺术的结晶。黑陶制品特点是黑、薄、光,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紫、靛、银等色泽,有着“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
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 《云中记》等五部作品获奖
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20日在施耐庵的故乡兴化举行。阿来的《云中记》、范小青的《灭籍记》、叶兆言的《南京传》、麦家的《人生海海》、叶舟的《敦煌本纪》5部作品最终获奖。
“清华简”发现太岁纪年最早记录
清华大学昨天发布其收藏的战国竹简第十辑的最新整理报告。其中包含三篇数术类文献,记载了星象、物候,以及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太岁十二岁名的文献。
“中国网文热”在全球持续升温
如今,诞生于中国文化,又与生俱来带有跨文化传播基因的网络文学,正为世界带来蓬勃而充满活力的文化产品,推动全球的文化融合和交流。
我国科学家研究揭示—— 丹尼索瓦人曾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的白石崖溶洞遗址,是目前东亚第一个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进展,更是国际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明日揭幕
运河故事也“流”进博物馆,亮出来。《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萧太后河主题展》和《大运河图片展》上,观众穿越古今饱览运河韵味。文化节还将推出“大运河-玉河故道的前世今生”主题讲座、“碧水悠悠大运河”主题讲座和“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主题讲座。帆影弦歌万千重运河非遗器乐剧等4项非遗活动也将轮番登场。
富含矿物质 有利控血糖 为身体供能 五谷搭配,营养防病兼得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五谷为养”的说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强调“谷类为主”。
菊黄蟹肥时 蟹的N食方
秋风起,蟹脚痒,正是菊黄蟹肥时。大多数品种的螃蟹在此时迎来它的肥美季节,待识味者来品味。此时,厨师们都铆足了劲儿,各色吃法的蟹食轮番登场,热闹不已。
“每月靠房子能拿到数万元养老金”?老年人须提防以房养老理财骗局
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换钱,投进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宣称每月能拿数万元养老金。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公司,最初每月能收到高额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失联、老板跑路,老人“钱房两空”。
5000年前,它们竟生活在青藏高原
我国科学家的研究首次表明,约在5000多年前,现今只分布在热带地区的野生大型哺乳动物,曾生活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并且是马家窑文化先民重要的狩猎资源。
通讯:古巴华裔追寻舞狮文化记忆
“舞狮是我们的家庭传统,也是华人在古巴的重要文化印记。”日前在哈瓦那中国城举办的《舞狮在古巴》一书的推介会上,作者之一、古巴南派功夫总馆主席邓颖旭对读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推动舞狮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巴的传承与传播。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石雕蚕蛹
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夏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黄帝之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文物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石雕蚕蛹意味着早在仰韶早期东庄类型的先民们很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为“嫘祖养蚕”的传说增添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为丝绸起源与传播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安踏再出手!2.9亿美元收购德国狼爪
新消费观察|又迎“双11”大促 化妆品品牌“出招”冲业绩
文化中国行|肇兴:千年古韵 侗寨振兴
云南昆明:樱花绚烂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