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与消费的共振。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成为容纳‘共振’的平台。”宝山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无论是非遗自驾路线还是非遗集市,希望把非遗“珍宝”串成涵盖“吃、行、游、购、娱”的精美“项链”,“非遗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非遗触手可及。”
楼塔三叠
许询的仙岩,楼英的《医学纲目》,明代细十番,此为楼塔三叠。
一个县级市为自己编写的影像通史
在影像时代已经全面覆盖的今天,无论是出于保存历史的需要,还是出于传播的需求,太多蕴藏丰富的故地名城,都应该拥有一部自己的影像通史。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义乌通史》敢为人先、抛砖引玉的价值应该被充分肯定。
布依族大型文学史诗《花米饭》昆明问世
《花米饭》的出版将打开布依族题材影视文化产业窗口,串联起布依族多种文化产业形式的发展。
图书《厚土中国》聚焦精准防贫
《厚土中国》中叙述的案例获颁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发起的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湖南邹氏舆地世家:经世致用传家学
经世致用是近代湖湘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在,罗洪邹氏家族将其内化为家风,培育出多位以实学报国的人才。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曾被认为“野外灭绝”的枯鲁杜鹃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在野外考察过程中重新发现已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枯鲁杜鹃。
全国人大代表宁钢:重视民窑文化遗产 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
2018年,国务院同意批复景德镇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千年瓷都”承载着“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的历史使命。
中日合璧建筑变身“博物馆”见证山西早期铁路建设
这座百年前的中日合璧建筑如今变身“博物馆”,通过实景复原及展览,见证山西早期铁路建设。
《航拍中国》第三季归来 继续揭秘“你没见过的中国”
纪录片以独特的空中叙事与航拍美学为载体,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传递中华文明,讴歌人民奋斗,展现时代发展,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无人机、直升机、翼装拍摄,犹如完成了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
收藏爱好者杨翔飞:愿做“母亲河”的文献保管员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诗人刘禹锡曾用诗句展示了壮阔的黄河山水图。杨翔飞作为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所保存的珍贵黄河档案,不仅为我们很好地讲述了黄河故事,又记录展示了黄河文化。
“竹签”船票的坚守 千年古渡现时代风华
几千年来,飞云江的渡船靠“顺风顺水”航行南北两岸。
南京博物院入夜后:在这里“穿越”偶遇“古代皇后”
这个“奇妙夜”,现代舞演绎、社教活动、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起来”,以一种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印刷博物馆“我的印刷工坊”公益小游戏上线
“我的印刷工坊”设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工作场景,还原了古代印刷中写样、雕刻、拣字、排版、印刷等不同工序。在小游戏中,用户将化身这间工坊主人,通过印制书籍来增长级别。
搬上“云端”的博物馆:打破“次元壁”有多难?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博物馆的线上展览、直播等活动显得尤其“出圈”。互动小程序、与“主播”互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云刷馆”正在成为流行趋势。
叶永烈去世 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
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漫长的创作岁月,叶永烈出版180多部著作,写了3000余万字。今天,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希望在天堂他还可以一直守护心爱的文学。
知世界大势 读《百年变局》
《百年变局》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及研究员贾晋京、刘玉书、王鹏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从政势之变、经济之变、数字之变三个领域展开,阐述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的中国应该怎么办,未来的中国将向何处去。
中外联合抗疫短视频引关注
系列短视频发布后,在海内外引发关注。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首发
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发行邮票首发暨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邱光华:雄鹰出击为人民
5位勇士永远地走了,他们把忠诚写在了祖国蓝天,把热血洒在了川西大地。
新消费观察|又迎“双11”大促 化妆品品牌“出招”冲业绩
玫琳凯中国钻石研讨会成功举办
破浪畅游金城貌 乘艇爽追大河风 国庆假期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水上游受青睐
国庆假期株洲方特无人机烟火盛宴震撼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