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石雕传承人走进校园带徒弟
在“石质文物修复”课程中,刘红立为学生详细介绍了曲阳石雕在石雕领域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们加深对石头性质、材料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文物修复的理解。
哈尔滨:冰雕尽展极寒之美
近日,第47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内举行各项冰雕艺术创作活动,一块块冰在冰雕艺术创作者的悉心雕琢下,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尽展哈尔滨冬季极寒之美。
洪建华:妙刀可生花
洪建华自小就被徽州古建的雕刻深深吸引,16岁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把家乡搬上纸面”
10年间,张寿疆创作了大量以赣南客家建筑与风俗为主题的纸雕作品,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纸雕了解赣南客家文化。
百余书法篆刻作品颂扬黄河文化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自古以来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12月5日,“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出63位艺术家创作的126幅兼具传统意蕴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中青年石雕艺术作品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
近日,“耕石载心——中青年寿山石雕刻艺术邀请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共展出中青年寿山石雕创作者的作品74件(套)。
解读元代文人篆刻
除王冕外,元代很多画家都介入了篆刻的创作,如柯九思、虞集、张雨、黄公望、倪瓒、杨维桢、朱德润、魏元裕、鲜于枢、陆居仁等,均采用吾丘衍和赵孟頫的方法。从他们的印章中可以看出,元朱文印的形式已然确立:印文取小篆、朱文细线、文字连边……元代文人印流传下来的很少,但是在篆刻史上的意义十分重大。
传统手工艺“雕刻”致富路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南汉村以制作加工仿古家具、宫廷艺术品而闻名,有百宝镶嵌、雕填戗金、金漆镶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多项。手艺人在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同时,不断研究工艺,改进设计,让产品与时俱进。目前全村有70余家企业1700余人从事相关工作,7家企业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
乔雪:让传统手工皮艺焕发生机(新国潮)
融入国风的手工皮艺品,激活了西北农村的活力。
历时45天 辽宁非遗传承人用瓷板雕刻出“沈阳故宫”
在瓷画中,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由远及近,明暗相交,蓝天白云映衬之下,皇家气派呼之欲出。近距离端详,宫殿琉璃瓦块、八角亭檐等不易察觉的细节处,由数不清的深浅点线排列交织……
寿山石雕国家级金奖作品亮相福州
2020年10月28日,“石耀东南——福建省寿山石雕获国家级展览金奖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36名艺术家的45件获奖作品参展。
神秘的桌子山岩画群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诸多悬崖峭壁和石灰岩磐石上残存着古代岩画的遗迹。这些岩画的内容多为形态各异的人面像、动物图形、狩猎图和符号等,为研究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起源及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桌子山岩画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亮相郑州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走进河南”18日亮相郑州,展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的雕塑作品160件。
郑春辉:用木雕为抗疫胜利喝彩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正在直播,记者接到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的微信,他历时数月创作的木雕作品“争来春色满神州”终于在昨天完成了。
黄永玉首个版画展举行
黄永玉首个版画展举行(“入木八十年”)
本次展览设立了“原版对照”专区,为观众呈现一批跨越几十年的木刻原版。在黄永玉看来,这些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木刻板子如同他“贴着肉的骸骨”一般,与其走过千山万水,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吴洪亮表示,北京画院首次推出黄永玉版画展并出版画集,非常难得;多块木刻原版与作品对照展出,更是难得中的难得。
中国美术馆为黄文秀塑像
依托“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8日推出第十一期雕塑工作坊活动,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塑像。
雕刻烙画让葫芦“讲故事”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将浮雕和烙画工艺相结合,通过抛光、起稿、雕刻、烙烫、套色等十余道工艺,制作展现传统文化、民俗故事的葫芦工艺品。
国博举办潮州木雕展
“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于7月1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历史源流”“艺术菁华”“人神共赏”“生活意趣”和“木雕与潮汕文化”五个部分,共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现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当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师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豫籍书法篆刻家创“甲骨文钧瓷龟甲片” 赠河南省档案馆
当钧瓷遇上甲骨文,两种古老的文化穿越时空汇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历经数千次的试验后,豫籍书法篆刻家傅伟华和其团队成功研制出“甲骨文钧瓷龟甲片”
明代佚名画作《耆英胜会图》首次展出
画家舒勇以“每日一画”致敬抗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