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杂诗卷》:元代书法回归传统的范本
学习书艺、弘扬书道、传承文化、锤炼人格,书法在当代更凸显社会教化意义与美育价值。书法创作和其他艺术活动一样,若想具备高品质、高格调,技艺只是基础,个性、人格、思想的修养与表达是关键,应首重人格塑造,崇尚高尚的道德精神,提升自身学识与素质。有了足够的能力,才能够遵循艺术规律,继承创新,创作出时代经典传及后世。
有101个理由传承笔墨(一)—— 文化传承与发展
走传统这条路,因前人为我们铺就了大量基石,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古人为我们准备的现成条件。而唯在集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去创作不负时代的作品,才是正道、大道。
五家博物馆联合用书法展傅山一生
傅山是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清代学者全祖望盛赞其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
“颜体”又添新碑帖!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被发掘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发掘了一处唐代贵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发现一方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墓志铭。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对于研究我国中古时代书法艺术意义非凡。
《王振文稿选》近日出版(沈鹏题写书名、莫言手书长文作序)
书法家王振于2018年12月2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舒启情志 同兼百家》一文,以纪念舒同先生逝世20周年。
云南昆明:行草十家献笔春城
近日,“逸笔滇霞·行草十家展”在云南美术馆展出,为游客呈现草书文化盛宴。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书法直播: 一种新兴文化传播
直播书法在书法“现场”的各种互动环节中,是以一种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在无形之中可以提高大众对书法的审美水平,拓展传统书法传承的困境,还可以起到传播和弘扬经典文化的良好社会作用。
“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11月7日,“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开幕式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馆共同主办,集中呈现了李一近三年来的摩崖书法。
赵长刚书法作品展在梅兰芳纪念馆开幕
应梅兰芳纪念馆之邀,缀玉莲花·赵长刚书法作品展10月19日上午在梅兰芳纪念馆开幕,作品集同时首发。此次展览,汇集了赵长刚近期精心创作的作品六十余幅(套),基本反映了他近期的艺术风貌。
王登科:古代书论随笔六则
众所周知,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尤其在各种书体上、在书法风格与审美的开拓上,都体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史进程。
书画共话“西藏印象”
由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盛世华章·西藏印象——张飙、郑山麓、黄家林书法、美术作品联展”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三位艺术家用上百件作品,以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了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生动实践。
国家图书馆入藏白煦书法作品52件
白煦先生的“追梦水云间”则是首开个人展览作品集中捐赠的先河,他将展出的47种精品力作全部无偿捐赠国家图书馆,这是艺术家数十年艺术创作的积淀,更是对国家图书馆的支持和信任。
共结来缘已千年 日本画家手书“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将拍卖
记者在拍卖行官网上注意到,这件书法作品将以无底价起拍。显然,相比于具体的价格,拍卖行更看重它的象征意义。
书法知识 | 张聿婷:“画”说执笔
有关执笔方法的讨论古已有之,到今天仍旧余音未绝。通过分析历代执笔的图像等资料是可以对前代执笔方法有所了解的。
沈阳佟氏父子谱写翰墨情缘 线上挥墨沿袭书法艺术
几千年来,在这条艺术的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名家和探求者,辽宁沈阳的佟氏父子,钟情汉隶,笔耕不辍,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论清代汉隶观念对书法美学的开拓
清初帖学书风衰败,书家将之归咎于法帖反复翻模失真,迫使书家将法帖与汉碑参照以究诘笔法,取法汉隶被视为振兴书法的关键。
“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汉隶十二品新探”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书法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样式,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性。历代书法作品在丰厚的文化滋养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艺术风貌。
王升行书《首夏帖》 气势酣畅 笔法老健!
王升的行草书在南宋时颇负盛名,资料说他书宗张旭、怀素,但从此札看不出与上述二人的渊源关系,倒是与米南宫的书风很近,此帖书法全学米芾,气势酣畅,笔法老健,应是晚年之笔。
赵孟頫《静心帖》 笔法纯熟 秀气俊逸!
该帖法度谨严,飘逸潇洒,笔法圆润流畅,起笔藏露结合,运笔迟速交错,转折方圆交替,收笔顿锐相间,提按轻重多变,展现了赵孟頫高超娴熟的书法技巧。
董其昌80岁楷书《田家杂兴》欣赏
书录的内容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田家杂兴》一首,董其昌以其颇为推崇的唐代书法家徐浩、颜真卿的笔法作此楷书,代表了董氏楷书的典型风格。
明代佚名画作《耆英胜会图》首次展出
画家舒勇以“每日一画”致敬抗疫英雄
哈尔滨:冰雕尽展极寒之美
洪建华:妙刀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