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发现南诏时期官家寺庙建筑群
日前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大理市五指山遗址发现主体遗存为南诏时期的官家寺庙建筑群,进一步揭示了南诏寺庙布局特点和窑业生产状况,属近年来南诏考古新发现。
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历经15年编纂,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编纂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日前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杭州博物馆:风雅钱塘韵悠长
笔者日前来到位于浙江杭州上城区的杭州博物馆,徜徉文物海洋,一窥风雅钱塘的前世今生。
沈阳故宫“摆驾”国博 邀你饱览宫廷珍宝
走进“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序厅,仿佛来到沈阳故宫大政殿中。大气、考究的布景和复原陈列将大政殿“搬进”国博展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皇家殿堂的威严气派。
非遗 脱贫攻坚的文化力量
甘肃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一笔一画、一剪一刀间,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的,是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甘肃非遗数字化焕“新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它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艺术汇集融合的重镇,也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美名。
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有望今年与公众见面
最令人关注的是——2021年故宫博物院将推出原定于202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特展,呈现故宫收藏的历代人物画,而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自然是重中之重,令人期待。
让文化血脉永远流淌 从纪录片《古书复活记》说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用镜头记录了一批用自己的修复技艺让古书传之后世的“古籍守卫者”。
回望审美高峰 宋代花鸟画欣赏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着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而宋代时期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新华书画将带领您走入宋代花鸟画的世界,一览中国传统艺术高雅与美的精华所在。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作品赏析
与曹娥碑相同,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曾经的画作早已不存,所幸如今存世的九件《洛神赋图》却依然保留下顾恺之的画意,使今天的我们得以一窥六朝对美好的描摹与渴望。本次辽博展出的北宋人摹《洛神赋图》,与故宫所藏甲本《洛神赋图》被认为来自同一母本,也是最接近东晋画卷原貌的摹本。
山西一座元代壁画墓露真容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座元代壁画墓的详细信息,为人们了解元代葬俗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纪念馆试开馆 引游客慕名参观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抚。
国家级非遗滑县木版年画展亮相恭王府为新春祈福纳祥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滑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祈福纳祥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30日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河北武安发现300余斤宋代古钱币
河北省武安市文保工作者在南关街拆迁工地发现300余斤宋代古钱币,以及若干铸币工具。
坚守传统技艺!看“船拐子”的非遗人生
年近花甲的姜纪国,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龙翔社区旱船队的“船拐子”,也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溪旱船”的传承人。
文艺星开讲|王旭东:让600岁故宫有更多“打开方式”(人民网文娱年终特别策划——“收获2020”)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这个历史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打开方式”,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故宫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艺术之美,进而感悟故宫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
中国武术太极拳申遗成功
17日晚间,中国武术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圆明园遗址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圆明园管理处昨天公布消息,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这也是圆明园考古工作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
北宋胡人牵马俑:见证古代“海上陶瓷之路”
在江西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表情惟妙惟肖的北宋青白釉胡人牵马俑,是当时蜚声海内外的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的真实写照,对研究“海上陶瓷之路”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