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古人祛疾有方:书画也是一种“特健药”

时间:2020-04-18 08:59:30来源:北京晚报作者:任 刚

原标题:祛疾有方

▲唐 张 旭

张旭(传)《肚痛帖》拓本,纵41厘米,横34厘米。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图1)

近代 齐白石

齐白石便签,门条告白。

释文: 鄙人养病,午前出门闲游,午后申时接客。 (图3)

▲明 文徵明

文徵明《苦疡帖》(局部)。

释文: 疡势比日稍损,(然未能解脱,)夜卧不安,兼苦(旧逋迫促),情况殊恶。治内云(云,都无头绪。)承记念谆谆,独有(感藏而已。发还篆韵,堇[谨]已检领,不悉。徵明顿首。子传先生至孝) 。 (图2)

▲近代 吴昌硕

吴昌硕书画册题款。

释文: 予素不知画。衰病,多睡虑伤脾,时以作篆之笔横涂直抹,丑态毕露。人谓似孟皋、似白阳、似清湘僧,予姑应之曰:“特健药”而已,奚画为?书为鹿笙九兄嘱,俊卿。

近代 吴昌硕

还读书庐

边款: 老缶不治印已十余年矣,今为大仓先生破格作此,臂痛欲裂,方知衰暮之年未可与人争竞也。丙寅立冬日八十三叟吴昌硕。

画癖

边款: 廉夫仁兄索刻,时丁亥二月杪,仓硕病肺将差。

侍儿南柔同尚

边款: 光绪丁酉刻于石人子室,目疾乍瘳,用刀殊弱,昌硕记。

成德堂珍藏

边款: 缶翁刻竟,臂痛欲裂。丁卯三月年八十四。

长愁养病

边款: 亭毒万物,孕愁以生,逍遥六时,无病而呻,镌吾家季重之言为铭,聋。

吴昌硕大聋

边款: 病余人比还魂鹤,弦断秋横涩指琴。聋且为鳏殊耐老,醉能逢蝶亦无心。闰年谶忍黄杨厄,饮墨碑疑碧落寻。事往如烟愁似织,短檠长剑夜深深。丁己春仲拟汉碑额之雄厚者,适病余有感诗成,并泐诸石,不禁怆然。七十四叟老缶。

唐代张旭有《肚痛帖》(图1)传世,与王羲之《夜来腹痛帖》遥相呼应。“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虽疼痛难忍,但古人有超强毅力,忍痛作书,还不乏精彩之笔,甚至留下传世之作。难道这真的应验了那句话,苦难是艺术创作的催化剂?

明代大书家文徵明的一件《苦疡帖》(图2),让人了解到文氏具备了强大的长寿基因之背后,鲜为人知的苦恼,“疡势比日稍损,然未能解脱,夜卧不安,兼苦旧逋迫促,情况殊恶”。但书法家就是书法家,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书信,向朋友“吐槽”,可以稍稍心安。

令人感慨的是,印人高凤翰一臂病废,汪士慎失去一目,邓散木晚年因病截肢,遂取号“一足”。吴昌硕早年失去了一截无名指。幼年吴昌硕一次刻印时划破了无名指,伤口很深,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结果溃烂了很久,手指竟少了一截。晚年失聪,故取号“大聋”。不独于此,艺术大师吴昌硕在17岁那年,太平军与清兵在他的老家鄣吴村激战,吴昌硕只好和父亲背井离乡,从此留下了困扰其一身的肝痛与足疾,在其书法作品落款中,多次可以见到。

不能不说,前人甚至一个便条题签,也可以成为“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这件称病便签(图3)。很多时候,古人会“托病”,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如果说书法家最常见的是颈椎病,印人最常见的就是肩周炎,臂痛、腕痛,黄士陵大师便有此感喟。另一个就是年纪大了之后,眼睛不行了,很多印人的创作止步于五十岁左右,或者就是请人代刀。因为老花镜的问世,现代篆刻家的创作生命延长了。

所谓“有好都能累此生”,书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特健药”,吴昌硕在给友人作品落款时提到:“人谓似孟皋、似白阳、似清湘僧,予姑应之曰:‘特健药’而已。”书画就是一种“特健药”,乐以忘忧。



责任编辑王嘉超
标签书法    
0

古人祛疾有方:书画也是一种“特健药”

时间:2020-04-18 08:59:30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任 刚

原标题:祛疾有方

▲唐 张 旭

张旭(传)《肚痛帖》拓本,纵41厘米,横34厘米。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图1)

近代 齐白石

齐白石便签,门条告白。

释文: 鄙人养病,午前出门闲游,午后申时接客。 (图3)

▲明 文徵明

文徵明《苦疡帖》(局部)。

释文: 疡势比日稍损,(然未能解脱,)夜卧不安,兼苦(旧逋迫促),情况殊恶。治内云(云,都无头绪。)承记念谆谆,独有(感藏而已。发还篆韵,堇[谨]已检领,不悉。徵明顿首。子传先生至孝) 。 (图2)

▲近代 吴昌硕

吴昌硕书画册题款。

释文: 予素不知画。衰病,多睡虑伤脾,时以作篆之笔横涂直抹,丑态毕露。人谓似孟皋、似白阳、似清湘僧,予姑应之曰:“特健药”而已,奚画为?书为鹿笙九兄嘱,俊卿。

近代 吴昌硕

还读书庐

边款: 老缶不治印已十余年矣,今为大仓先生破格作此,臂痛欲裂,方知衰暮之年未可与人争竞也。丙寅立冬日八十三叟吴昌硕。

画癖

边款: 廉夫仁兄索刻,时丁亥二月杪,仓硕病肺将差。

侍儿南柔同尚

边款: 光绪丁酉刻于石人子室,目疾乍瘳,用刀殊弱,昌硕记。

成德堂珍藏

边款: 缶翁刻竟,臂痛欲裂。丁卯三月年八十四。

长愁养病

边款: 亭毒万物,孕愁以生,逍遥六时,无病而呻,镌吾家季重之言为铭,聋。

吴昌硕大聋

边款: 病余人比还魂鹤,弦断秋横涩指琴。聋且为鳏殊耐老,醉能逢蝶亦无心。闰年谶忍黄杨厄,饮墨碑疑碧落寻。事往如烟愁似织,短檠长剑夜深深。丁己春仲拟汉碑额之雄厚者,适病余有感诗成,并泐诸石,不禁怆然。七十四叟老缶。

唐代张旭有《肚痛帖》(图1)传世,与王羲之《夜来腹痛帖》遥相呼应。“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虽疼痛难忍,但古人有超强毅力,忍痛作书,还不乏精彩之笔,甚至留下传世之作。难道这真的应验了那句话,苦难是艺术创作的催化剂?

明代大书家文徵明的一件《苦疡帖》(图2),让人了解到文氏具备了强大的长寿基因之背后,鲜为人知的苦恼,“疡势比日稍损,然未能解脱,夜卧不安,兼苦旧逋迫促,情况殊恶”。但书法家就是书法家,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书信,向朋友“吐槽”,可以稍稍心安。

令人感慨的是,印人高凤翰一臂病废,汪士慎失去一目,邓散木晚年因病截肢,遂取号“一足”。吴昌硕早年失去了一截无名指。幼年吴昌硕一次刻印时划破了无名指,伤口很深,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结果溃烂了很久,手指竟少了一截。晚年失聪,故取号“大聋”。不独于此,艺术大师吴昌硕在17岁那年,太平军与清兵在他的老家鄣吴村激战,吴昌硕只好和父亲背井离乡,从此留下了困扰其一身的肝痛与足疾,在其书法作品落款中,多次可以见到。

不能不说,前人甚至一个便条题签,也可以成为“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这件称病便签(图3)。很多时候,古人会“托病”,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如果说书法家最常见的是颈椎病,印人最常见的就是肩周炎,臂痛、腕痛,黄士陵大师便有此感喟。另一个就是年纪大了之后,眼睛不行了,很多印人的创作止步于五十岁左右,或者就是请人代刀。因为老花镜的问世,现代篆刻家的创作生命延长了。

所谓“有好都能累此生”,书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特健药”,吴昌硕在给友人作品落款时提到:“人谓似孟皋、似白阳、似清湘僧,予姑应之曰:‘特健药’而已。”书画就是一种“特健药”,乐以忘忧。



责任编辑:王嘉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