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散文集《回乡记》:一部现代乡村人物“列传”

时间:2022-06-04 09:04:55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小蕙

     故乡古宅(《回乡记》插图)

很早就读过作家江子的散文,至少有十来年了。当时的印象,他的散文内容、人物和作者的视角都是平民化的。这回,朋友推荐来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回乡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时,也用到了这个词,但他说的是“在看似平淡的文字叙述后面,有着广阔的社会生活,还有深入的哲学思考”。果然,《回乡记》是江子创作上一次全新的突破,达到了他个人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回乡,书写家乡,本是一首被哼唱过千百遍的老歌,每个音符似乎都被前人演绎过了,实在再难出新。江子的可贵,不是摆开架势写文章,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捧出一颗游子的赤心,尽抒内心的乡愁——这是写作的真境界。乡愁可说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情感之一,没有乡愁的世界是枯寂和落寞的,没有乡愁的人也没有温度,谁人不对故乡怀有终生的眷恋呢。而因为认知不同,对乡愁表达的形态也会不同。在贺知章笔下,乡愁是一首《回乡偶书》。在李白杜甫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化成了邮票、船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蜡梅香。普通人当然也有乡愁,不过没那么斯文,而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几行热泪……

而这一缕飘零在赣江岸上、游弋在江子笔下的乡愁,是如何把“近乡情更怯”表达得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精微,也更深刻的呢?

先看看《自序》的题目吧:“这人间如此让人悲欢交集。”它引得我们急切地推开“这人间”的大门,走进这爿“人间”,去见识、体会、省察和感悟“这人间”的“悲欢交集”。

既然写人间,自然少不了人物。《回乡记》首先是一条长长的人物画廊。

号称“老座”的祖父,练武之前“像一棵并不粗壮的杨柳”“脾气凶恶,态度冷漠,举止张狂”;练武之后“像一棵苍翠的松柏……对谁都是笑脸相迎,举止斯文,说话轻声细语,仿佛一头温和的绵羊”。练武术让祖父拥有了骄傲的一生,却也遭遇了许多屈辱,度过了一个让普通人难以忍受的一生。祖父说:“武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打赢对手,而是在于修正自己。”“最高德行的武者,都是有德行、能守卫一方的大英雄。”江子笔下的祖父,赣江岸上一个平凡的乡村人,胸中包藏着的是大英雄本色、大英雄气概。气贯长虹,足可尊其为“江岸精神”。

外祖父是一名乡村医生,年轻时是个泼皮,*,爱和人舞刀弄棒,与不少人结下过梁子。但后来学了医,成了杏林妙手,擅长针灸,手拈三根银针,能让人起死回生。他去世时,送葬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大伯本可以在城里工作,为了孝敬过继的父母,他放弃做一个“公家人”的前途,把一生留给了家乡下陇洲村。老年时本可以随儿子进城颐养天年,但他又坚持回到村子里。“皓月当空,不远处的下陇洲村阴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赣江在月光下如水银般地美丽动人。”“不管那些离开村庄的人走得有多远,离开时怀着怎么样的决绝,只要村庄还在,他们最终都会回来。这里有他们的根,是他们埋下祖宗、存放族谱、记录他们血脉缘起与绵延的地方……”

此外,还有身材矮小但武功让人难以招架的四叔,十八岁就曾经把村里的中年男子按在地里啃泥巴的五叔,被砍十几刀之后依然越战越勇最终打得抢劫团伙落荒而逃的三叔,村卫生院里整天乐呵呵的院长刘水根,高考落榜生罗小平和曾仁子,头脑相当“得转”的曾善春,及其二哥细平和被哄骗嫁人的侄女,寻找血脉之根的香港邓氏家族,烧香敬菩萨的袁何氏、福米、瑞英,小学老师孔龙珠,支书李喜兆……从负气的青葱少年,到识得人生百态的期颐老人,男男女女,置身于赣江岸畔,活动在字里行间,有声有色,看得见,摸得着。一村人物,一村故事。一江春水,一江乡愁。不是小说,比小说更精彩;不是传奇,比传奇更动人。与其说《回乡记》是一部散文集,毋宁说是一部现代乡村“史记”,是一部现代乡村人物“列传”。虽然都是凡人凡事,却是一村子不平凡的人物演绎了一村子不平凡的故事。笔下看似随意涂抹,却将一个个背负着悲欢离合的人物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赋予所有人物以灵魂、思想、观念和精神。

人物是这般有血有肉,故事、情节、细节也精彩纷呈。写赣江东西两岸的习武之风,写星光寒霜的习武场面,写热气腾腾的武术比赛;写孔家祠堂与曾家祠堂,写孔子与曾子的后裔们,把辉煌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命、血脉的潜隐与流程;写族谱,写村志,从“即使幼年夭折的人,也会仔细记录在案”的族谱伦理中,抚出一曲温婉的风俗流响,淘漉出朴实的乡村哲学与美学;写赣江侧畔风情的消亡与重生,以疏浚深沉的乡村情感与期望,对乡村价值观进行品评与贬扬,尽力往深处挖掘赣江两岸的文化底蕴。

当然,也有让人唏嘘的愁情,村卫生院曾经有医务人员六七人,有很好的医疗配置,有院长、医生、医检、司药、护士,有外科、内科、中医科,医生的医术也许不能跟大城市大医院里的大医生们比肩,但医疗效果却惊人,深得村民们的信赖。然而这么好端端的一个乡村医院,在历史的风浪中终于不得不解体,“一把不大的锁,让曾有的繁华都成了往事……”不同的人物、事物、时期、遭遇,读着这些饱含乡愁的文字,既让人感慨,也让人顿生无限惆怅。

“生活有其自身的轨迹,生活远不是可由导演掌控的剧本。”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接时刻,连作者自己似乎也成了一苇不系之舟,舟横野渡,承载与荡泊着游子怀乡的点点情肠。历史负载着自己相应的文化和风俗,在“月涌大江流”的晖光下渐渐孤帆远影,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轨迹在江岸之上渐渐明晰了起来。

语言和文字,故事和情节,如夏夜清风,如石上清流,读起来轻松,放下书难免会有一点沉重。

曾子祠楹联云:“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厥训;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又一联云:“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开万世治平之事业,道极明新。”

尊祖祠联语之奥义,本名曾清生的曾子后裔,自名赣江之子,心怀赣江,思接沧海,以一抱如月之乡愁,与赣江一起向东奔流。

读懂了《回乡记》这部书,就读懂了赣江、江西,也就读懂了江子,或可说也读懂了你的所见所闻与你自己。(作者:韩小蕙,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散文    
0

散文集《回乡记》:一部现代乡村人物“列传”

时间:2022-06-04 09:04:5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小蕙

     故乡古宅(《回乡记》插图)

很早就读过作家江子的散文,至少有十来年了。当时的印象,他的散文内容、人物和作者的视角都是平民化的。这回,朋友推荐来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回乡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时,也用到了这个词,但他说的是“在看似平淡的文字叙述后面,有着广阔的社会生活,还有深入的哲学思考”。果然,《回乡记》是江子创作上一次全新的突破,达到了他个人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回乡,书写家乡,本是一首被哼唱过千百遍的老歌,每个音符似乎都被前人演绎过了,实在再难出新。江子的可贵,不是摆开架势写文章,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捧出一颗游子的赤心,尽抒内心的乡愁——这是写作的真境界。乡愁可说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情感之一,没有乡愁的世界是枯寂和落寞的,没有乡愁的人也没有温度,谁人不对故乡怀有终生的眷恋呢。而因为认知不同,对乡愁表达的形态也会不同。在贺知章笔下,乡愁是一首《回乡偶书》。在李白杜甫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化成了邮票、船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蜡梅香。普通人当然也有乡愁,不过没那么斯文,而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几行热泪……

而这一缕飘零在赣江岸上、游弋在江子笔下的乡愁,是如何把“近乡情更怯”表达得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精微,也更深刻的呢?

先看看《自序》的题目吧:“这人间如此让人悲欢交集。”它引得我们急切地推开“这人间”的大门,走进这爿“人间”,去见识、体会、省察和感悟“这人间”的“悲欢交集”。

既然写人间,自然少不了人物。《回乡记》首先是一条长长的人物画廊。

号称“老座”的祖父,练武之前“像一棵并不粗壮的杨柳”“脾气凶恶,态度冷漠,举止张狂”;练武之后“像一棵苍翠的松柏……对谁都是笑脸相迎,举止斯文,说话轻声细语,仿佛一头温和的绵羊”。练武术让祖父拥有了骄傲的一生,却也遭遇了许多屈辱,度过了一个让普通人难以忍受的一生。祖父说:“武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打赢对手,而是在于修正自己。”“最高德行的武者,都是有德行、能守卫一方的大英雄。”江子笔下的祖父,赣江岸上一个平凡的乡村人,胸中包藏着的是大英雄本色、大英雄气概。气贯长虹,足可尊其为“江岸精神”。

外祖父是一名乡村医生,年轻时是个泼皮,*,爱和人舞刀弄棒,与不少人结下过梁子。但后来学了医,成了杏林妙手,擅长针灸,手拈三根银针,能让人起死回生。他去世时,送葬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大伯本可以在城里工作,为了孝敬过继的父母,他放弃做一个“公家人”的前途,把一生留给了家乡下陇洲村。老年时本可以随儿子进城颐养天年,但他又坚持回到村子里。“皓月当空,不远处的下陇洲村阴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赣江在月光下如水银般地美丽动人。”“不管那些离开村庄的人走得有多远,离开时怀着怎么样的决绝,只要村庄还在,他们最终都会回来。这里有他们的根,是他们埋下祖宗、存放族谱、记录他们血脉缘起与绵延的地方……”

此外,还有身材矮小但武功让人难以招架的四叔,十八岁就曾经把村里的中年男子按在地里啃泥巴的五叔,被砍十几刀之后依然越战越勇最终打得抢劫团伙落荒而逃的三叔,村卫生院里整天乐呵呵的院长刘水根,高考落榜生罗小平和曾仁子,头脑相当“得转”的曾善春,及其二哥细平和被哄骗嫁人的侄女,寻找血脉之根的香港邓氏家族,烧香敬菩萨的袁何氏、福米、瑞英,小学老师孔龙珠,支书李喜兆……从负气的青葱少年,到识得人生百态的期颐老人,男男女女,置身于赣江岸畔,活动在字里行间,有声有色,看得见,摸得着。一村人物,一村故事。一江春水,一江乡愁。不是小说,比小说更精彩;不是传奇,比传奇更动人。与其说《回乡记》是一部散文集,毋宁说是一部现代乡村“史记”,是一部现代乡村人物“列传”。虽然都是凡人凡事,却是一村子不平凡的人物演绎了一村子不平凡的故事。笔下看似随意涂抹,却将一个个背负着悲欢离合的人物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赋予所有人物以灵魂、思想、观念和精神。

人物是这般有血有肉,故事、情节、细节也精彩纷呈。写赣江东西两岸的习武之风,写星光寒霜的习武场面,写热气腾腾的武术比赛;写孔家祠堂与曾家祠堂,写孔子与曾子的后裔们,把辉煌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命、血脉的潜隐与流程;写族谱,写村志,从“即使幼年夭折的人,也会仔细记录在案”的族谱伦理中,抚出一曲温婉的风俗流响,淘漉出朴实的乡村哲学与美学;写赣江侧畔风情的消亡与重生,以疏浚深沉的乡村情感与期望,对乡村价值观进行品评与贬扬,尽力往深处挖掘赣江两岸的文化底蕴。

当然,也有让人唏嘘的愁情,村卫生院曾经有医务人员六七人,有很好的医疗配置,有院长、医生、医检、司药、护士,有外科、内科、中医科,医生的医术也许不能跟大城市大医院里的大医生们比肩,但医疗效果却惊人,深得村民们的信赖。然而这么好端端的一个乡村医院,在历史的风浪中终于不得不解体,“一把不大的锁,让曾有的繁华都成了往事……”不同的人物、事物、时期、遭遇,读着这些饱含乡愁的文字,既让人感慨,也让人顿生无限惆怅。

“生活有其自身的轨迹,生活远不是可由导演掌控的剧本。”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接时刻,连作者自己似乎也成了一苇不系之舟,舟横野渡,承载与荡泊着游子怀乡的点点情肠。历史负载着自己相应的文化和风俗,在“月涌大江流”的晖光下渐渐孤帆远影,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轨迹在江岸之上渐渐明晰了起来。

语言和文字,故事和情节,如夏夜清风,如石上清流,读起来轻松,放下书难免会有一点沉重。

曾子祠楹联云:“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厥训;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又一联云:“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开万世治平之事业,道极明新。”

尊祖祠联语之奥义,本名曾清生的曾子后裔,自名赣江之子,心怀赣江,思接沧海,以一抱如月之乡愁,与赣江一起向东奔流。

读懂了《回乡记》这部书,就读懂了赣江、江西,也就读懂了江子,或可说也读懂了你的所见所闻与你自己。(作者:韩小蕙,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