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图为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在广济桥上做木雕 陈楚红 摄
中新网潮州3月13日电 题:“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作者 孙秋霞
在潮州广济桥非遗集市上,时常可以看到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一手执木锤,一手执刻刀,在她的巧手下,一块木头灵气凸显,篓里篓外爬满了“虾”“蟹”,它们或相争相斗,或相依相偎。
潮州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尤以多层次的镂通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为世所称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虾蟹篓》是潮州木雕常见的地方风物题材,寓意渔民喜获丰收,八方来财。不同手艺人创作的《龙虾蟹篓》,各有千秋。
作为一名“90后”手艺人,陈嘉擅长将木雕制作成小摆件或生活用品。“我们女生相对喜欢一些精巧的东西,有时候我会把一些多余的木材做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想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接受潮州木雕。”陈嘉近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图为陈嘉用刻刀和木锤做精细部分 陈楚红 摄
从小把木头当玩具,14岁开始学习木雕
陈嘉出生于木雕世家,爷爷陈舜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陈培希是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家庭的熏陶下,她14岁开始学习木雕,目前已是一名技法精湛的手艺人。
“我从小就看爸妈做木雕,小时候的玩具也是这些木头。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教我用木雕做了一个小房子,当时这个作品在我们年级排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木雕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那时候对木头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陈嘉说。
学习木雕要从最基本的磨刀练起,陈嘉的手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作为一名女手艺人,她还要花更多时间锻炼自己的手部力量,对她来说,最难的部分是雕刻粗胚,也就是先把一段木头凿出内轮廓和外轮廓,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往往需要很大的力气。由于长时间按压刻刀,陈嘉的右手无名指已经明显变形。
图为陈嘉制作的长度约10厘米的《龙虾蟹篓》 陈楚红 摄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次想放弃,因为一直受伤,也很辛苦,我爸看着也心疼,劝我去找个稳定的工作。但当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出的第一件作品卖掉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既然痛都痛了,而且已经学会了,就一直坚持下来。”陈嘉说。
潮州木雕的特点是多层次镂空,做的时候不仅要想象下一层要做什么,还要考虑到木雕的内层,以达到层层相扣的效果。通常完成一件木雕作品,需要三十几把刻刀和大小不一的木锤,有时还需用粉笔和铅笔做一些记号。
图为陈嘉制作的《满载而归》木雕作品 陈楚红 摄
“《龙虾蟹篓》作品中篓子里的东西是最难雕刻的,因为外面有一个篓,比较难发挥,而且很绕刀。”陈嘉介绍,学木雕最主要的还是勤劳,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做下去。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惟妙惟肖,陈嘉平时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在吃虾蟹的时候,她会边吃边观察它们头部的弧度和纹路,吃完常常会把虾蟹壳带回家研究。
“每个《龙虾蟹篓》作品中虾蟹的动作是不一样的,龙虾脚和螃蟹的钳子,最能展现出它们的形态,制作木雕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这两个地方。平时去大排档我也会观察龙虾行走的时候是哪一只脚先往前。”陈嘉说。
图为陈嘉和父亲陈培希一起制作大型木雕作品《龙虾蟹篓》 陈楚红 摄
制作小型木雕作品,让木雕走近年轻人
过去,潮州木雕主要用于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为了让木雕走近年轻人,陈嘉在题材、造型、用途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在陈嘉的工作室,一个手掌大小的《龙虾蟹篓》看起来格外精巧,虾蟹篓被雕刻得通透纤薄,与周围长达几米的木雕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在陈嘉看来,木雕作品越小难度越大,因为握在手上不好控制力度,也不好用刀。“像这件小的《龙虾蟹篓》,我使用的是檀香木,它的硬度和我们平时用的香樟木是不同的,比较脆,力气不好把握。尤其是在里面做镂空的时候,难度是非常大的。”
图为陈嘉正在用刻刀雕刻龙虾脚 陈楚红 摄
虽然制作小型木雕作品经常受伤,但这丝毫不影响陈嘉的创作热情。就拿长度只有30厘米的《满载而归》来说,它的底座是用木头做成的竹排,竹排上面放了一只虾蟹篓,篓的四周和外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虾蟹,中间靠一根树枝连接,且整件作品颜色深浅不一。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爸,他制作了一件较大尺寸的《满载而归》。我想把它做成一个让更多人能够接受的尺寸和价格,所以就做了一件比较小的作品。”陈嘉介绍,一段木头的颜色很少是一致的,现在做木雕都保留了原木色,更能看出它的工艺和层次感。
图为陈嘉用木头制作的小老虎摆件 陈楚红 摄
在题材和用途方面,陈嘉也进行了不少扩展。比如,她用木头雕刻了一些精美的梳子,还有一些小摆件如老虎和茶壶等,她的手机挂件“小葫芦”也是自己雕刻的。在广济桥上的非遗集市中,来往的游客看到这些木雕小摆件,不时前来询问价格,部分游客会买一些回去当作纪念品。
“现在的潮州木雕一般都是装饰物,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觉得要让更多人去了解和使用这些东西,必须把它发展成必需品,这还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陈嘉说。(完)
“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时间:2022-03-14 12:38: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孙秋霞
图为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在广济桥上做木雕 陈楚红 摄
中新网潮州3月13日电 题:“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作者 孙秋霞
在潮州广济桥非遗集市上,时常可以看到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一手执木锤,一手执刻刀,在她的巧手下,一块木头灵气凸显,篓里篓外爬满了“虾”“蟹”,它们或相争相斗,或相依相偎。
潮州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尤以多层次的镂通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为世所称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虾蟹篓》是潮州木雕常见的地方风物题材,寓意渔民喜获丰收,八方来财。不同手艺人创作的《龙虾蟹篓》,各有千秋。
作为一名“90后”手艺人,陈嘉擅长将木雕制作成小摆件或生活用品。“我们女生相对喜欢一些精巧的东西,有时候我会把一些多余的木材做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想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接受潮州木雕。”陈嘉近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图为陈嘉用刻刀和木锤做精细部分 陈楚红 摄
从小把木头当玩具,14岁开始学习木雕
陈嘉出生于木雕世家,爷爷陈舜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陈培希是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家庭的熏陶下,她14岁开始学习木雕,目前已是一名技法精湛的手艺人。
“我从小就看爸妈做木雕,小时候的玩具也是这些木头。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教我用木雕做了一个小房子,当时这个作品在我们年级排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木雕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那时候对木头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陈嘉说。
学习木雕要从最基本的磨刀练起,陈嘉的手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作为一名女手艺人,她还要花更多时间锻炼自己的手部力量,对她来说,最难的部分是雕刻粗胚,也就是先把一段木头凿出内轮廓和外轮廓,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往往需要很大的力气。由于长时间按压刻刀,陈嘉的右手无名指已经明显变形。
图为陈嘉制作的长度约10厘米的《龙虾蟹篓》 陈楚红 摄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次想放弃,因为一直受伤,也很辛苦,我爸看着也心疼,劝我去找个稳定的工作。但当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出的第一件作品卖掉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既然痛都痛了,而且已经学会了,就一直坚持下来。”陈嘉说。
潮州木雕的特点是多层次镂空,做的时候不仅要想象下一层要做什么,还要考虑到木雕的内层,以达到层层相扣的效果。通常完成一件木雕作品,需要三十几把刻刀和大小不一的木锤,有时还需用粉笔和铅笔做一些记号。
图为陈嘉制作的《满载而归》木雕作品 陈楚红 摄
“《龙虾蟹篓》作品中篓子里的东西是最难雕刻的,因为外面有一个篓,比较难发挥,而且很绕刀。”陈嘉介绍,学木雕最主要的还是勤劳,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做下去。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惟妙惟肖,陈嘉平时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在吃虾蟹的时候,她会边吃边观察它们头部的弧度和纹路,吃完常常会把虾蟹壳带回家研究。
“每个《龙虾蟹篓》作品中虾蟹的动作是不一样的,龙虾脚和螃蟹的钳子,最能展现出它们的形态,制作木雕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这两个地方。平时去大排档我也会观察龙虾行走的时候是哪一只脚先往前。”陈嘉说。
图为陈嘉和父亲陈培希一起制作大型木雕作品《龙虾蟹篓》 陈楚红 摄
制作小型木雕作品,让木雕走近年轻人
过去,潮州木雕主要用于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为了让木雕走近年轻人,陈嘉在题材、造型、用途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在陈嘉的工作室,一个手掌大小的《龙虾蟹篓》看起来格外精巧,虾蟹篓被雕刻得通透纤薄,与周围长达几米的木雕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在陈嘉看来,木雕作品越小难度越大,因为握在手上不好控制力度,也不好用刀。“像这件小的《龙虾蟹篓》,我使用的是檀香木,它的硬度和我们平时用的香樟木是不同的,比较脆,力气不好把握。尤其是在里面做镂空的时候,难度是非常大的。”
图为陈嘉正在用刻刀雕刻龙虾脚 陈楚红 摄
虽然制作小型木雕作品经常受伤,但这丝毫不影响陈嘉的创作热情。就拿长度只有30厘米的《满载而归》来说,它的底座是用木头做成的竹排,竹排上面放了一只虾蟹篓,篓的四周和外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虾蟹,中间靠一根树枝连接,且整件作品颜色深浅不一。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爸,他制作了一件较大尺寸的《满载而归》。我想把它做成一个让更多人能够接受的尺寸和价格,所以就做了一件比较小的作品。”陈嘉介绍,一段木头的颜色很少是一致的,现在做木雕都保留了原木色,更能看出它的工艺和层次感。
图为陈嘉用木头制作的小老虎摆件 陈楚红 摄
在题材和用途方面,陈嘉也进行了不少扩展。比如,她用木头雕刻了一些精美的梳子,还有一些小摆件如老虎和茶壶等,她的手机挂件“小葫芦”也是自己雕刻的。在广济桥上的非遗集市中,来往的游客看到这些木雕小摆件,不时前来询问价格,部分游客会买一些回去当作纪念品。
“现在的潮州木雕一般都是装饰物,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觉得要让更多人去了解和使用这些东西,必须把它发展成必需品,这还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陈嘉说。(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