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玉的相遇
白日依山尽 陈绍德
蝶梦庄周(局部)杨孝泉
力争上游 何木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玉是隆重庄严的礼器之材。玉乃国之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玉石之中,“红黄为贵,蓝绿为绝,五彩为奇”,有着“中国红”的鸡血玉乃典雅高贵之玉。
在2012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于2006年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被发现的玉种——鸡血玉成为指定纪念品,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也是在2012年,我读了姜革文博士的《神奇的桂林鸡血玉》一书,从而爱上了鸡血玉,一度在桂林德天市场、龙胜县玉石市场、三门镇矿区之间往返寻玉。2014年,他的《国礼鸡血玉》出版,桂林玉石市场出现了新的高潮,留下了很多人与玉的故事。2021年,《国礼鸡血玉》再版,厚重了很多,可谓“桂林鸡血玉文化奠基之石”。
玉石文化像一口老井。姜革文知道,简单的凿法是无法挖出泉水的。他独辟蹊径,从鸡血玉的自然定位、文化定位、美学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通过质地、色彩展现鸡血玉无与伦比的材质之美;通过鸡血玉与诗书画印的结合呈现文化之美;通过雕刻师的技艺展现“人玉沟通”的和谐之美。
姜革文对“尊红尚玉”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学术论证基础之上。以红色为例,他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论及赭石、朱砂等物质的红色观念传承,令人信服。在大量阅读中撷取史实记录,更是让人动容:诗文中常有红玉,现实中难觅红玉。古人通过血竭染玉、老提油、新提油、羊玉、狗玉、叩锈法等多种方法,让玉变成红色。对红色的潜意识的喜爱和心理期待,让国人形成了深深的“红玉情结”,也让红玉制造成为充满活力的产业。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杨华父女共同验证“血竭染玉”的细节,尤其感人至深。
书中以红色为主的鸡血玉辅以黑、白、黄各色,形成各种首饰、印章和把件,组成了瑰丽的视觉方阵,如果用乐曲来比喻,时而如《黄河大合唱》,时而如《致爱丽丝》。
尽管浪涛千卷,仍为序曲。雕件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主角登场。书中雕件图文呼应,相辅相成。传统的玉雕题材如“大吉大利”“牛转乾坤”“千手观音”让人亲切,同时,鸡血玉独特的俏色,又赋予其新的能量。特别让我感动的还不在此,而是其中承载的“诗词篇句”和“文化故事”。
“白日依山尽”“孤城遥望玉门关”“大渡桥横铁索寒”……美轮美奂的作品、气韵横生的文字,立即将观者带入一种情境。“诗词篇句”根脉深厚,画龙点睛。《说文解字》中有云:“名,自命也。”古语亦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玉雕中的“文化故事”源自经典,延展经典。雕件巧妙的构思,精细的雕琢,变幻莫测的俏色,让人挪不开眼神。屈原诗歌中的“山鬼”被描述为“乘赤豹兮从文狸”,写的是美人与豹子。古往今来,常有艺术家为之赋形,有的忠实于原作,也有的创作将“山鬼”坐骑改为其他猛兽。雕件《海鬼》中,美人妩媚温婉,玉龙遒劲有力,旖旎奇诡又力量磅礴。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或感受到丰富的人生滋味,或怡然于至美的精神享受,或体悟到高远的哲理境界,或仰止于圣贤的灵魂高度……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时候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姜革文说,“爱一块玉,就像爱一个人”。他生活在鸡血玉的产地桂林,他和鸡血玉大约也潜藏着某种神秘的缘分吧。不是每位爱玉者都能遇上那方心仪的美玉。玉缘,令人期待;书缘,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刘 玉,系桂林鸡血玉协会副秘书长)
人与玉的相遇
时间:2022-01-18 18:45:4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 玉
白日依山尽 陈绍德
蝶梦庄周(局部)杨孝泉
力争上游 何木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玉是隆重庄严的礼器之材。玉乃国之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玉石之中,“红黄为贵,蓝绿为绝,五彩为奇”,有着“中国红”的鸡血玉乃典雅高贵之玉。
在2012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于2006年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被发现的玉种——鸡血玉成为指定纪念品,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也是在2012年,我读了姜革文博士的《神奇的桂林鸡血玉》一书,从而爱上了鸡血玉,一度在桂林德天市场、龙胜县玉石市场、三门镇矿区之间往返寻玉。2014年,他的《国礼鸡血玉》出版,桂林玉石市场出现了新的高潮,留下了很多人与玉的故事。2021年,《国礼鸡血玉》再版,厚重了很多,可谓“桂林鸡血玉文化奠基之石”。
玉石文化像一口老井。姜革文知道,简单的凿法是无法挖出泉水的。他独辟蹊径,从鸡血玉的自然定位、文化定位、美学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通过质地、色彩展现鸡血玉无与伦比的材质之美;通过鸡血玉与诗书画印的结合呈现文化之美;通过雕刻师的技艺展现“人玉沟通”的和谐之美。
姜革文对“尊红尚玉”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学术论证基础之上。以红色为例,他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论及赭石、朱砂等物质的红色观念传承,令人信服。在大量阅读中撷取史实记录,更是让人动容:诗文中常有红玉,现实中难觅红玉。古人通过血竭染玉、老提油、新提油、羊玉、狗玉、叩锈法等多种方法,让玉变成红色。对红色的潜意识的喜爱和心理期待,让国人形成了深深的“红玉情结”,也让红玉制造成为充满活力的产业。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杨华父女共同验证“血竭染玉”的细节,尤其感人至深。
书中以红色为主的鸡血玉辅以黑、白、黄各色,形成各种首饰、印章和把件,组成了瑰丽的视觉方阵,如果用乐曲来比喻,时而如《黄河大合唱》,时而如《致爱丽丝》。
尽管浪涛千卷,仍为序曲。雕件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主角登场。书中雕件图文呼应,相辅相成。传统的玉雕题材如“大吉大利”“牛转乾坤”“千手观音”让人亲切,同时,鸡血玉独特的俏色,又赋予其新的能量。特别让我感动的还不在此,而是其中承载的“诗词篇句”和“文化故事”。
“白日依山尽”“孤城遥望玉门关”“大渡桥横铁索寒”……美轮美奂的作品、气韵横生的文字,立即将观者带入一种情境。“诗词篇句”根脉深厚,画龙点睛。《说文解字》中有云:“名,自命也。”古语亦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玉雕中的“文化故事”源自经典,延展经典。雕件巧妙的构思,精细的雕琢,变幻莫测的俏色,让人挪不开眼神。屈原诗歌中的“山鬼”被描述为“乘赤豹兮从文狸”,写的是美人与豹子。古往今来,常有艺术家为之赋形,有的忠实于原作,也有的创作将“山鬼”坐骑改为其他猛兽。雕件《海鬼》中,美人妩媚温婉,玉龙遒劲有力,旖旎奇诡又力量磅礴。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或感受到丰富的人生滋味,或怡然于至美的精神享受,或体悟到高远的哲理境界,或仰止于圣贤的灵魂高度……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时候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姜革文说,“爱一块玉,就像爱一个人”。他生活在鸡血玉的产地桂林,他和鸡血玉大约也潜藏着某种神秘的缘分吧。不是每位爱玉者都能遇上那方心仪的美玉。玉缘,令人期待;书缘,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刘 玉,系桂林鸡血玉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