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甘肃七旬艺人大理石上刻《红楼梦》十余年完成真正“石头记”

时间:2021-11-30 14:01:22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杨娜 高莹

  兰州影雕艺人陶世清,年过七旬的他耗时十余载,在大理石上雕刻出《红楼梦》的经典故事。 杨娜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17日电 (记者 杨娜 高莹)“黛玉进京”“宝黛初会”……耗时十余载,兰州七旬艺人陶世清将《红楼梦》中的三十余个经典场景搬上大理石。在一块长一米四,宽五十厘米的大理石上,人物的动作、表情惟妙惟肖,桌椅帷幔、亭台楼阁精致细腻。

11月中旬,陶世清忙碌于创作自己的《雕刻日记》,十余年来伏案雕刻,他的颈椎和视力损伤严重,如今只能在自制的支架上书写绘画。谈及多年的雕刻工作,陶世清说,虽然落下一身伤病,可他并不后悔,“人的一生太短暂了,总要留下些什么。”

图为陶世清的影雕作品。 杨娜 摄

陶世清在大理石板上雕刻,是传统手工技艺影雕的一种。这种雕刻方式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要把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

从小喜爱绘画的陶世清,亦喜欢在鹅卵石上雕刻花鸟鱼虫。读了很多遍《红楼梦》之后,陶世清萌生了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其中故事的想法。一次偶然前往福建旅游的机会,陶世清观赏了当地的影雕技艺,于是,第一次前往当地拜师学艺,却因为年龄过大被师傅拒之门外。

“我去学艺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人家学徒要学习三年。”被拒绝之后,陶世清每天在艺人雕刻的现场自学。从小自学绘画的功底和从事过摄影工作的经历,让陶世清用很短的时间便掌握了影雕的基本技艺。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作,他又创造性地加入了工笔画的手法,让雕刻出的作品线条感更清晰,轮廓更明朗。

决定雕刻《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故事,陶世清说,这个过程中,自己必须对原著有非常深刻的解读。通过逐字逐句捕捉细节,陶世清才将一段段文字描写转化成具体图像。为了确定一段描写中的时间节点,陶世清翻遍各种版本的《红楼梦》,最终在书页的脚注部分发现了“蛛丝马迹”,完成了创作。

在雕刻之前,陶世清需要先用铅笔勾勒出轮廓,确定好比例之后,他开始用带有小钢针的工具在大理石板上敲击。似喜似嗔的林黛玉、娇憨可爱的巧姐……石板上的每幅画面都由一个个敲击的点连成。陶世清介绍说,经过估算每完成一幅画面,需要敲击大约一亿五千万个点。

为了更好地表现一个人物的表情,陶世清经常去家门口的小学门口,观察放学后的学生欢笑打闹的生动画面。“通过观察小孩子们放学后的表情,能给我很多灵感。”在精益求精的精神下,陶世清完成一块石板雕刻,需要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图为陶世清在创作中。 杨娜 摄

十余年的创作,陶世清坦言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难。身体的病痛、梦想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等,都是他需要克服的。因为家境贫寒,陶世清早早辍学赚钱养家,为了供养几个孩子上学,他自学摄影技术,逢年过节通过给人拍照赚取生活费,开始雕刻之后,他占用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坚持创作。

而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是他坚持梦想最大的动力。“妻子非常支持我,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孩子也都很支持我,帮我买材料,鼓励我把雕刻的过程记录下来。”陶世清说,多年来能潜心创作,这份坚持里有家人的功劳。

完成雕刻之后,陶世清在女儿的建议和鼓励下,开始了另一份创作。他想将自己十余年的创作过程,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创作的心路历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部让他每每读来总是内心澎湃的《红楼梦》。

9幅影雕作品的归宿,陶世清尚未想清楚。曾经有人出价数百万想要购买,他拒绝了。“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能让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一些东西,这才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雕刻    
0

甘肃七旬艺人大理石上刻《红楼梦》十余年完成真正“石头记”

时间:2021-11-30 14:0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娜 高莹

  兰州影雕艺人陶世清,年过七旬的他耗时十余载,在大理石上雕刻出《红楼梦》的经典故事。 杨娜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17日电 (记者 杨娜 高莹)“黛玉进京”“宝黛初会”……耗时十余载,兰州七旬艺人陶世清将《红楼梦》中的三十余个经典场景搬上大理石。在一块长一米四,宽五十厘米的大理石上,人物的动作、表情惟妙惟肖,桌椅帷幔、亭台楼阁精致细腻。

11月中旬,陶世清忙碌于创作自己的《雕刻日记》,十余年来伏案雕刻,他的颈椎和视力损伤严重,如今只能在自制的支架上书写绘画。谈及多年的雕刻工作,陶世清说,虽然落下一身伤病,可他并不后悔,“人的一生太短暂了,总要留下些什么。”

图为陶世清的影雕作品。 杨娜 摄

陶世清在大理石板上雕刻,是传统手工技艺影雕的一种。这种雕刻方式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要把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

从小喜爱绘画的陶世清,亦喜欢在鹅卵石上雕刻花鸟鱼虫。读了很多遍《红楼梦》之后,陶世清萌生了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其中故事的想法。一次偶然前往福建旅游的机会,陶世清观赏了当地的影雕技艺,于是,第一次前往当地拜师学艺,却因为年龄过大被师傅拒之门外。

“我去学艺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人家学徒要学习三年。”被拒绝之后,陶世清每天在艺人雕刻的现场自学。从小自学绘画的功底和从事过摄影工作的经历,让陶世清用很短的时间便掌握了影雕的基本技艺。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作,他又创造性地加入了工笔画的手法,让雕刻出的作品线条感更清晰,轮廓更明朗。

决定雕刻《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故事,陶世清说,这个过程中,自己必须对原著有非常深刻的解读。通过逐字逐句捕捉细节,陶世清才将一段段文字描写转化成具体图像。为了确定一段描写中的时间节点,陶世清翻遍各种版本的《红楼梦》,最终在书页的脚注部分发现了“蛛丝马迹”,完成了创作。

在雕刻之前,陶世清需要先用铅笔勾勒出轮廓,确定好比例之后,他开始用带有小钢针的工具在大理石板上敲击。似喜似嗔的林黛玉、娇憨可爱的巧姐……石板上的每幅画面都由一个个敲击的点连成。陶世清介绍说,经过估算每完成一幅画面,需要敲击大约一亿五千万个点。

为了更好地表现一个人物的表情,陶世清经常去家门口的小学门口,观察放学后的学生欢笑打闹的生动画面。“通过观察小孩子们放学后的表情,能给我很多灵感。”在精益求精的精神下,陶世清完成一块石板雕刻,需要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图为陶世清在创作中。 杨娜 摄

十余年的创作,陶世清坦言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难。身体的病痛、梦想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等,都是他需要克服的。因为家境贫寒,陶世清早早辍学赚钱养家,为了供养几个孩子上学,他自学摄影技术,逢年过节通过给人拍照赚取生活费,开始雕刻之后,他占用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坚持创作。

而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是他坚持梦想最大的动力。“妻子非常支持我,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孩子也都很支持我,帮我买材料,鼓励我把雕刻的过程记录下来。”陶世清说,多年来能潜心创作,这份坚持里有家人的功劳。

完成雕刻之后,陶世清在女儿的建议和鼓励下,开始了另一份创作。他想将自己十余年的创作过程,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创作的心路历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部让他每每读来总是内心澎湃的《红楼梦》。

9幅影雕作品的归宿,陶世清尚未想清楚。曾经有人出价数百万想要购买,他拒绝了。“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能让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一些东西,这才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