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一抹中国红

时间:2021-11-15 12:23:56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林淼


   丰乐图(中国画)黄胄


万山红遍(中国画)李可染

红岩(中国画) 钱松喦

“万紫千红总是春”“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中对“红”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光、对火、对亮的崇拜与向往。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原始社会中的红色壁画,以及古今中国绘画中都大量运用层次丰富的红色,表达着人们对“红”这种色彩的钟爱与重视。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了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民间,从钟馗的红色大袍到婚嫁的红礼服,从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悬挂的红灯笼到红红的春联,无不展现着红色祥瑞喜庆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建筑用色、皇帝批改奏折用的朱墨、中国书画上的印章、民间剪纸等等,对红色的钟爱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使得“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色彩。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颜色,聪明的古人利用有限的材料,通过一次次的漂洗提取来获得深浅不同的颜色,留下了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卷。“红色系”颜色可分为:其一矿物质颜料,如朱砂、朱磦、银朱、赭石、黄丹、珊瑚粉、红碧玉;其二植物颜料,如茜草、红蓝花、胭脂、紫矿、苏木、绯色、大红、鸡冠花红、红狐色、血色、棠梨;其三动物颜料,如洋红、紫胶。

中国画历来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在众多色彩中,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也是最为重要的色系之一。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里,有一幅很有名的帛画,画面右上方就是一个红色的太阳。被后人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其名作《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画面描绘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图画上三个孩子和父母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显得吉祥喜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早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时,就开始运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房子建筑部分则使用艳丽的红色,描绘出明媚的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人物的服装和饰品都点缀了红色。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身着鲜艳夺目大红袍的人是状元郎,显示了他的荣耀与尊贵。山水画家蓝瑛的《白云红树图》中,红叶如火,正是秋天最美的景色,白云相绕,青山红树,艳而不俗。

红是一种颜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近现代绘画中,一代代艺术家用画笔描绘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艰苦奋斗、创造辉煌伟业的不朽篇章。红色,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那里面饱含的,是血与火的奋斗历史,是昂扬的精神风貌,是鲜艳的时代旗帜。李可染的中国画《万山红遍》,描绘的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情景,画家将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描绘得引人入胜。作品以饱满的结构布局,强调大而多的视觉冲击力;山峰错落林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视觉感受,意境深远,具有庄严、肃穆之感。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红色渲染,点点朱砂倾注了画家对国家、对人民炽热的情感,彰显了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信念。董寿平笔下的《红梅》,欣欣向荣,灿若霞天,呈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黄胃的《丰乐图》中,少数民族服装上的红、地毯上亮眼的红,共同营造了一幅新疆人民庆丰收的欢乐场景,画面洋溢着活泼祥和的生活气息。冯远的《星火》,用丛簇的、明亮的火炬占据整个画面,人物掩映于烈烈火光之下,画面形式新颖,充满着热情恣肆的革命激情。

经典的作品必定建立在艺术的创新和继承发展中。画家钱松嵒在坚守“笔墨当随时代”中去反映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创造出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具备中国气息和民族风格且个性鲜明的山水作品。他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品《红岩》大胆突破传统,运用红色表现阳光下眼中之“红”、胸中之“红”,在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同时,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充分发挥红、白两色互相衬托的革命情感。画家大胆尝试将黄土化为岩石,大面积拉开红、白两色的对立,烘托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与激情澎湃的革命力量,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

经过传承与沉淀的红,已经嬗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我们的国旗、国徽,同样闪耀着那抹耀眼的红,它是铭刻在中国人血脉与灵魂里的中国红。

(作者:林淼,系广东画院签约画家)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美术    
0

一抹中国红

时间:2021-11-15 12:23: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淼


   丰乐图(中国画)黄胄


万山红遍(中国画)李可染

红岩(中国画) 钱松喦

“万紫千红总是春”“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中对“红”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光、对火、对亮的崇拜与向往。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原始社会中的红色壁画,以及古今中国绘画中都大量运用层次丰富的红色,表达着人们对“红”这种色彩的钟爱与重视。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了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民间,从钟馗的红色大袍到婚嫁的红礼服,从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悬挂的红灯笼到红红的春联,无不展现着红色祥瑞喜庆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建筑用色、皇帝批改奏折用的朱墨、中国书画上的印章、民间剪纸等等,对红色的钟爱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使得“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色彩。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颜色,聪明的古人利用有限的材料,通过一次次的漂洗提取来获得深浅不同的颜色,留下了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卷。“红色系”颜色可分为:其一矿物质颜料,如朱砂、朱磦、银朱、赭石、黄丹、珊瑚粉、红碧玉;其二植物颜料,如茜草、红蓝花、胭脂、紫矿、苏木、绯色、大红、鸡冠花红、红狐色、血色、棠梨;其三动物颜料,如洋红、紫胶。

中国画历来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相辅相成。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在众多色彩中,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也是最为重要的色系之一。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里,有一幅很有名的帛画,画面右上方就是一个红色的太阳。被后人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其名作《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画面描绘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图画上三个孩子和父母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显得吉祥喜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早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时,就开始运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房子建筑部分则使用艳丽的红色,描绘出明媚的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人物的服装和饰品都点缀了红色。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身着鲜艳夺目大红袍的人是状元郎,显示了他的荣耀与尊贵。山水画家蓝瑛的《白云红树图》中,红叶如火,正是秋天最美的景色,白云相绕,青山红树,艳而不俗。

红是一种颜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近现代绘画中,一代代艺术家用画笔描绘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艰苦奋斗、创造辉煌伟业的不朽篇章。红色,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那里面饱含的,是血与火的奋斗历史,是昂扬的精神风貌,是鲜艳的时代旗帜。李可染的中国画《万山红遍》,描绘的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情景,画家将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描绘得引人入胜。作品以饱满的结构布局,强调大而多的视觉冲击力;山峰错落林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视觉感受,意境深远,具有庄严、肃穆之感。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红色渲染,点点朱砂倾注了画家对国家、对人民炽热的情感,彰显了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信念。董寿平笔下的《红梅》,欣欣向荣,灿若霞天,呈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黄胃的《丰乐图》中,少数民族服装上的红、地毯上亮眼的红,共同营造了一幅新疆人民庆丰收的欢乐场景,画面洋溢着活泼祥和的生活气息。冯远的《星火》,用丛簇的、明亮的火炬占据整个画面,人物掩映于烈烈火光之下,画面形式新颖,充满着热情恣肆的革命激情。

经典的作品必定建立在艺术的创新和继承发展中。画家钱松嵒在坚守“笔墨当随时代”中去反映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创造出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具备中国气息和民族风格且个性鲜明的山水作品。他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品《红岩》大胆突破传统,运用红色表现阳光下眼中之“红”、胸中之“红”,在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同时,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充分发挥红、白两色互相衬托的革命情感。画家大胆尝试将黄土化为岩石,大面积拉开红、白两色的对立,烘托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与激情澎湃的革命力量,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

经过传承与沉淀的红,已经嬗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我们的国旗、国徽,同样闪耀着那抹耀眼的红,它是铭刻在中国人血脉与灵魂里的中国红。

(作者:林淼,系广东画院签约画家)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