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陈佩秋书画展在京开幕 “念念”中纪念驾鹤周年

时间:2021-10-27 11:38:20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应妮

 陈佩秋《生意盎然》2016年作 华艺国际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应妮)陈佩秋先生德艺双馨,是当代中国画坛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人物。由华艺国际举办的“念念——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书画展”24日在北京华艺空间正式开幕,这是继上海站、广州站巡展后的第三站。

陈佩秋《鸳鸯杏花》1958年作 华艺国际供图

1960年陈佩秋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年轻画师之一,2014年她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她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被评论界誉为“得宋元法度真谛者,当今独佩秋先生一人也。”

展览现场 华艺国际供图

陈佩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考入西南联大,时值全国各地画家云集,一直热爱绘画的她参观了不少画展,眼界大开,于是重新投考重庆国立艺专,也是在此结识了谢稚柳,伉俪二人一生留下媲美“赵管风流”的画坛佳话。

有别于以往以花鸟、山水,绘画、书法的区分或编年呈现方式,此次展览通过对陈佩秋先生弟子、晚辈友人珍藏的近40件作品进行故事梳理串连成主要线索,在先生驾鹤周年之际,诠释“奇缘斋”主人刘奇的“念念”之思,并籍此将这位在艺术上执拗坚持、生活上率真精致、情谊中细腻温暖的大师形象呈现于公众面前。

此次展览涵盖了陈佩秋上世纪50到70年代之后直至晚年的花鸟、山水等题材逸品。20世纪50年代时,陈佩秋专攻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作品既有宋人的遒劲艳丽,又有纯净雅洁的格调。《鸳鸯杏花》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在特殊机缘下送给了刘奇,寄以美好祝愿。据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伟介绍,“这幅画1958年出版过年画,与她平时创作略有不同,结构比较平实工整、四平八稳、色彩鲜艳,尺幅也较大,应该是专门为年画出版创作的。鸳鸯、鸟、树、杏花等,基本上都是宋人院体画的风格。”

在她的晚年,陈佩秋借鉴法国印象派的色彩,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上,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以墨、彩写成,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在一次探望中,陈佩秋为刘奇写了个大大的“念”字,下面又点了两点。她说,“什么事都要念念不忘,要想人家对你怎么好。”刘奇表示这正是自己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我拿出这些珍藏的书画作品,正是希望向大家呈现一个艺术家七十多年孜孜不倦都在学习,一直在变化。她说:我什么都要较劲,这张东西画的不好,我撕掉重新再画,我一定要画到最好、满意……她九十多岁还是这样在画。”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28日。(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美术    
0

陈佩秋书画展在京开幕 “念念”中纪念驾鹤周年

时间:2021-10-27 11:3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陈佩秋《生意盎然》2016年作 华艺国际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应妮)陈佩秋先生德艺双馨,是当代中国画坛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人物。由华艺国际举办的“念念——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书画展”24日在北京华艺空间正式开幕,这是继上海站、广州站巡展后的第三站。

陈佩秋《鸳鸯杏花》1958年作 华艺国际供图

1960年陈佩秋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年轻画师之一,2014年她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她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被评论界誉为“得宋元法度真谛者,当今独佩秋先生一人也。”

展览现场 华艺国际供图

陈佩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考入西南联大,时值全国各地画家云集,一直热爱绘画的她参观了不少画展,眼界大开,于是重新投考重庆国立艺专,也是在此结识了谢稚柳,伉俪二人一生留下媲美“赵管风流”的画坛佳话。

有别于以往以花鸟、山水,绘画、书法的区分或编年呈现方式,此次展览通过对陈佩秋先生弟子、晚辈友人珍藏的近40件作品进行故事梳理串连成主要线索,在先生驾鹤周年之际,诠释“奇缘斋”主人刘奇的“念念”之思,并籍此将这位在艺术上执拗坚持、生活上率真精致、情谊中细腻温暖的大师形象呈现于公众面前。

此次展览涵盖了陈佩秋上世纪50到70年代之后直至晚年的花鸟、山水等题材逸品。20世纪50年代时,陈佩秋专攻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作品既有宋人的遒劲艳丽,又有纯净雅洁的格调。《鸳鸯杏花》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在特殊机缘下送给了刘奇,寄以美好祝愿。据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伟介绍,“这幅画1958年出版过年画,与她平时创作略有不同,结构比较平实工整、四平八稳、色彩鲜艳,尺幅也较大,应该是专门为年画出版创作的。鸳鸯、鸟、树、杏花等,基本上都是宋人院体画的风格。”

在她的晚年,陈佩秋借鉴法国印象派的色彩,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上,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以墨、彩写成,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在一次探望中,陈佩秋为刘奇写了个大大的“念”字,下面又点了两点。她说,“什么事都要念念不忘,要想人家对你怎么好。”刘奇表示这正是自己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我拿出这些珍藏的书画作品,正是希望向大家呈现一个艺术家七十多年孜孜不倦都在学习,一直在变化。她说:我什么都要较劲,这张东西画的不好,我撕掉重新再画,我一定要画到最好、满意……她九十多岁还是这样在画。”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28日。(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