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沧桑散文集《纸上》:描画传统风物之美
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等为基本元素,深入其生活现场,当代散文家苏沧桑的散文集《纸上》走近民间艺术其人其事,以俊逸笔法记录传统风物之美,被认为为散文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纸上》系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浙江省“三个地”创优工程项目、浙江省文艺基金项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好评如潮,目前已四次印刷,荣登2021年7月中国好书等榜单。
该散文集由七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酿酒、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新精神,讴歌中华民族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
日前,该书研讨会在京举办,孟繁华、贺绍俊、白烨、陈福民、梁鸿鹰、徐可、陈东捷、何向阳、施战军、李舫、周晓枫、张莉、乔叶、刘大先、行超等十余位专家与会研讨。
梁鸿鹰认为,苏沧桑“在《纸上》不只是还原了劳动,她也还原了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手艺、对待劳动、对于时间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讲可能不是主动的,但是在他生活的劳动和技艺传承的过程当中,她写的是一种坚守,写的是一种原生的至大的道。”
对此白烨表示赞同,他认为,《纸上》无疑是苏沧桑散文写作的一个华丽转身,“《纸上》写的艺人或者匠人,其实都是普通老百姓,写他们生活的面貌、样态,写他们的生活追求,其实这是另外一种中国故事,看起来是细流,但是又跟时代、文化有关系,写出了普通人独特的追求和情绪。”
孟繁华评价《纸上》是走向民间的写作,“这个发现不只是对民间生活的发现,同时也是对民间美学的新发现。《纸上》所有的作品,都来自作者的亲历。这不仅使作者与她的书写对象有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发现了不一样的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眼里,江南草长莺飞、花团锦簇、诗意无限。苏沧桑透过历史构造的诗意江南,在民间和生活中看到另一个江南。这个江南同样诗意无限,与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和华夏文明息息相关。但是,维护、传承、光大这一文明的人们,不可能在花前月下或茶肆酒楼中完成,而是要在生产实践和劳动现场中完成。苏沧桑的散文承继了劳动这个伟大的主题。苏沧桑通过笔墨让这些默默劳作的人民跃然纸上时,我们才发现,自己与这样的形象已经久违了。”“散文要求文学性,散文的文学性说不大清楚,但是你一读《纸上》就能感知到什么是散文的文学性。”
何向阳认为,在《纸上》中,苏沧桑自觉进入到整个文化的脉络中去写作,“什么是宏大叙事?当然我们看到《纸上》不是宏大叙事,它就是一个一个篇章,但是这一个一个篇章组成的中华文化的长河、文化脉络就是一种宏大叙事。真正把人民作为艺术家而去展现他们,而去深入地把他们的心灵写出来的,把人民作为艺术家,把人民作为创造者来写,这本书确实是非常高超的。苏沧桑观察自己笔下的人,与他们一起生活,并且能抓住一瞬间的那样一种感觉然后写出来,呈现一种典雅的汉语之美,我觉得这确实是向古典性致敬的一部书。”
对于自己的此次创作,苏沧桑表示,“《纸上》名为纸上之词,却是躬行之作。的确,《纸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躬行体验,也是盘桓在我脑海中的天马行空,是时时奔涌的创作冲动,也是突破自我的文字野心。我很欣慰,我完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文学表达。就像我在序言和后记里所说,我的作品只是时代恢宏乐章里微不足道的鸟鸣声,被你们听到看到并赐予我如此珍贵的阳光雨露,对于《纸上》本身和我个人今后的文学创作都是极其神圣的加持。”
苏沧桑为当代散文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记者 高凯)
苏沧桑散文集《纸上》:描画传统风物之美
时间:2021-10-09 09:4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高凯
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等为基本元素,深入其生活现场,当代散文家苏沧桑的散文集《纸上》走近民间艺术其人其事,以俊逸笔法记录传统风物之美,被认为为散文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纸上》系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浙江省“三个地”创优工程项目、浙江省文艺基金项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好评如潮,目前已四次印刷,荣登2021年7月中国好书等榜单。
该散文集由七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酿酒、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新精神,讴歌中华民族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
日前,该书研讨会在京举办,孟繁华、贺绍俊、白烨、陈福民、梁鸿鹰、徐可、陈东捷、何向阳、施战军、李舫、周晓枫、张莉、乔叶、刘大先、行超等十余位专家与会研讨。
梁鸿鹰认为,苏沧桑“在《纸上》不只是还原了劳动,她也还原了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手艺、对待劳动、对于时间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讲可能不是主动的,但是在他生活的劳动和技艺传承的过程当中,她写的是一种坚守,写的是一种原生的至大的道。”
对此白烨表示赞同,他认为,《纸上》无疑是苏沧桑散文写作的一个华丽转身,“《纸上》写的艺人或者匠人,其实都是普通老百姓,写他们生活的面貌、样态,写他们的生活追求,其实这是另外一种中国故事,看起来是细流,但是又跟时代、文化有关系,写出了普通人独特的追求和情绪。”
孟繁华评价《纸上》是走向民间的写作,“这个发现不只是对民间生活的发现,同时也是对民间美学的新发现。《纸上》所有的作品,都来自作者的亲历。这不仅使作者与她的书写对象有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发现了不一样的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眼里,江南草长莺飞、花团锦簇、诗意无限。苏沧桑透过历史构造的诗意江南,在民间和生活中看到另一个江南。这个江南同样诗意无限,与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和华夏文明息息相关。但是,维护、传承、光大这一文明的人们,不可能在花前月下或茶肆酒楼中完成,而是要在生产实践和劳动现场中完成。苏沧桑的散文承继了劳动这个伟大的主题。苏沧桑通过笔墨让这些默默劳作的人民跃然纸上时,我们才发现,自己与这样的形象已经久违了。”“散文要求文学性,散文的文学性说不大清楚,但是你一读《纸上》就能感知到什么是散文的文学性。”
何向阳认为,在《纸上》中,苏沧桑自觉进入到整个文化的脉络中去写作,“什么是宏大叙事?当然我们看到《纸上》不是宏大叙事,它就是一个一个篇章,但是这一个一个篇章组成的中华文化的长河、文化脉络就是一种宏大叙事。真正把人民作为艺术家而去展现他们,而去深入地把他们的心灵写出来的,把人民作为艺术家,把人民作为创造者来写,这本书确实是非常高超的。苏沧桑观察自己笔下的人,与他们一起生活,并且能抓住一瞬间的那样一种感觉然后写出来,呈现一种典雅的汉语之美,我觉得这确实是向古典性致敬的一部书。”
对于自己的此次创作,苏沧桑表示,“《纸上》名为纸上之词,却是躬行之作。的确,《纸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躬行体验,也是盘桓在我脑海中的天马行空,是时时奔涌的创作冲动,也是突破自我的文字野心。我很欣慰,我完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文学表达。就像我在序言和后记里所说,我的作品只是时代恢宏乐章里微不足道的鸟鸣声,被你们听到看到并赐予我如此珍贵的阳光雨露,对于《纸上》本身和我个人今后的文学创作都是极其神圣的加持。”
苏沧桑为当代散文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记者 高凯)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