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潍坊的风筝

时间:2021-05-12 14:38:12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剑冰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云和风筝换了位置,或者说,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喷薄而出的朝阳中,一下子喷薄出那么多风筝。那是开在天上的花。越开越多的花,成为故乡的风景。

风筝古时称为鸢。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差不多飞了四十年。

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明代,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

整个天空生动起来。

所有的风筝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它们以单纯的自我,组合成群体的丰富。

它们有的天真,有的老成。有的是戏曲中的脸谱,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婀娜的嫦娥,耿直的郑板桥,黑脸的包公,更多的是动物世界:蝴蝶、瓢虫、蜻蜓,还有一个大章鱼,那么多的须尾,简直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升起来,可它竟然一点点地飞起来了,而且离地面越来越高,真是不可思议。

还有蓝宝石风筝,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还有一对大萝卜,倒栽在云中。“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这应该就是潍坊本地人放的。

在这里,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听说,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蜈蚣”,被十几个人扛着来了。这也能放起来?试试吧,在这风筝之都,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吼着,跑着,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

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带着冲击力,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还有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

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飞风筝,还喜欢制作风筝。据统计,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风筝都出自潍坊。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筝节的举办,潍坊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风筝厂。我在杨家埠一家风筝厂看到,有专门负责设计、制作、描绘、包装的人,还有专门负责试飞甚至网上销售的人。

在潍坊人看来,潍坊是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潍坊人说,我们这里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人杰地灵之地。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潍坊人还会告诉你,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任职或居住。现在,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花卉、蔬菜、食盐、蓝宝石产地。

口气中满是自信。想来,这里的人喜欢放风筝,也许与这份自信有关。这是一片浓缩了种种美好的天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这些,也许都源于那份来自内心的自信。

也正是这份自信,让潍坊人多了一项独特的待客之道。凡有客来,便邀去放风筝。在潍坊,带外地朋友放风筝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

每年的阳春三月,来潍坊看看吧,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

这片辽阔的海滩上,到处都充满了欢乐。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看风筝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感染着你。

那些放飞的风筝也有说头,后来,它们有的被存进了博物馆里,有的被发到了网络上,成了“网红”。

猛然间,听到了一首田园风格的曲子。是响自哪里呢?仰头侧耳,曲子竟然出自那些风筝中,不知道是哪一只发出,又像是全跟着和鸣。

很快,你会被那若隐若现的乐曲所打动,并慢慢体味着那曲中的意味,深沉、醇厚,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

此刻,我突然也想做一只风筝,升到高空去看看大地上的景象。在天空中往下看,能看到什么呢?或许能看到“大海东来第一山”的沂山,看到古火山那闪现过奇幻的峰峦;或许能看到大片的盐滩、绿色的田野和烂漫的花海,还有潍河、虞河、弥河、白浪河等多条晶莹的河流。

很长时间里,我注视着那些放风筝的人,那些一直仰头看天的人。我敢说,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王剑冰)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散文    
0

潍坊的风筝

时间:2021-05-12 14:38: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剑冰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云和风筝换了位置,或者说,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喷薄而出的朝阳中,一下子喷薄出那么多风筝。那是开在天上的花。越开越多的花,成为故乡的风景。

风筝古时称为鸢。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差不多飞了四十年。

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明代,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

整个天空生动起来。

所有的风筝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它们以单纯的自我,组合成群体的丰富。

它们有的天真,有的老成。有的是戏曲中的脸谱,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婀娜的嫦娥,耿直的郑板桥,黑脸的包公,更多的是动物世界:蝴蝶、瓢虫、蜻蜓,还有一个大章鱼,那么多的须尾,简直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升起来,可它竟然一点点地飞起来了,而且离地面越来越高,真是不可思议。

还有蓝宝石风筝,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还有一对大萝卜,倒栽在云中。“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这应该就是潍坊本地人放的。

在这里,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听说,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蜈蚣”,被十几个人扛着来了。这也能放起来?试试吧,在这风筝之都,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吼着,跑着,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

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带着冲击力,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还有零散的小鸢,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

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飞风筝,还喜欢制作风筝。据统计,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风筝都出自潍坊。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筝节的举办,潍坊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风筝厂。我在杨家埠一家风筝厂看到,有专门负责设计、制作、描绘、包装的人,还有专门负责试飞甚至网上销售的人。

在潍坊人看来,潍坊是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潍坊人说,我们这里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是人杰地灵之地。为官清廉的大学士刘墉是潍坊人,著有《齐民要术》的贾思勰是潍坊人,画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是潍坊人。潍坊人还会告诉你,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任职或居住。现在,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花卉、蔬菜、食盐、蓝宝石产地。

口气中满是自信。想来,这里的人喜欢放风筝,也许与这份自信有关。这是一片浓缩了种种美好的天空:富于智慧,积极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实践;永远在辽阔里奔跑,永远以热情迎接春天。这些,也许都源于那份来自内心的自信。

也正是这份自信,让潍坊人多了一项独特的待客之道。凡有客来,便邀去放风筝。在潍坊,带外地朋友放风筝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

每年的阳春三月,来潍坊看看吧,所有的灿烂,全开在天上。

这片辽阔的海滩上,到处都充满了欢乐。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看风筝的人,个个都喜气洋洋。在这里,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感染着你。

那些放飞的风筝也有说头,后来,它们有的被存进了博物馆里,有的被发到了网络上,成了“网红”。

猛然间,听到了一首田园风格的曲子。是响自哪里呢?仰头侧耳,曲子竟然出自那些风筝中,不知道是哪一只发出,又像是全跟着和鸣。

很快,你会被那若隐若现的乐曲所打动,并慢慢体味着那曲中的意味,深沉、醇厚,像沂蒙小调,又似大海渔歌。

此刻,我突然也想做一只风筝,升到高空去看看大地上的景象。在天空中往下看,能看到什么呢?或许能看到“大海东来第一山”的沂山,看到古火山那闪现过奇幻的峰峦;或许能看到大片的盐滩、绿色的田野和烂漫的花海,还有潍河、虞河、弥河、白浪河等多条晶莹的河流。

很长时间里,我注视着那些放风筝的人,那些一直仰头看天的人。我敢说,他们是一群在地上生活,在云里写诗的人。(王剑冰)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