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第一床”上的精美雕刻究竟是个啥意思
“巴渝第一床”
▲床上的雕刻
▲金木雕家神龛
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
贴金木雕菩萨像
▲金漆木雕看枋上的戏曲人物
最近,“云”上动物园、“云”上赏花成了不少人宅家看世界的主要窗口。日前,记者从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位于该区的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和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推出多项服务,其中一项就是网上展览。
如果你要在“云”上游览巴渝民俗博物馆和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一定不要错过5件镇馆之宝。
镂空雕浮雕让人惊叹
巴渝民俗博物馆位于渝北区碧津公园内,馆内的20多张古床是亮点。
这些古床当中,被称为“巴渝第一床”(亦称“天下第一床”)的清代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最为显眼。
这张床名气很大,属国家二级文物。
整张床就是一个独立空间,由内向外3层楣板分成3层,很有层次感。每层空间具有不同功能,而且满金漆装饰,浑身上下金碧辉煌。每层楣板和围栏上,镂空雕和浮雕雕刻花鸟纹、博古图、葡萄藤蔓,让人惊叹。
“工作这么久,我见过的做工这么精美的,这张床就数第一了。”聊起这张床的来历,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刘春鸿曾说。
装饰黄金200克以上
刘春鸿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原江北县文管所向居民征集了一些有年代感、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希望把这些即将消失的宝贝收集保存起来。
这张床就是这样的背景下被发现的。
刘春鸿介绍,这张床的主人,是居住在当时鸳鸯附近70多岁的马老太,而且正在使用。马老太告诉刘春鸿,这张床是她嫁到吴家的嫁妆。
“据我了解,这张床至少被当成两次嫁妆。”刘春鸿说,清代晚期时候,这张床是悦来徐家坝(位于今天的国博中心南端)一个戴姓大户人家为嫁女而打造的,招募3个工匠花费3年时间制成,装饰的黄金达到200克以上。由于工艺精湛,人称千工床。后来几经辗转到了马家,成了马老太的嫁妆。
寓意多子多福多出人才
刘春鸿介绍,他们发现这张床保存比较好,收集回来后只是进行了简单清洗。如今,这张床的面貌和发现时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这架床雕刻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融各种瑞兽花鸟于其中。”刘春鸿说,比如,床上雕刻有鼠食葡萄图,9只小老鼠惬意吃着葡萄。葡萄多籽,老鼠又被称为耗子,所以用其谐音有“好子”之意,寓意多子多福、多出人才。
刘春鸿介绍,这张床上还有喜鹊登枝、瓜蝶藤蔓等主题图案,也都浓缩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件镇馆之宝为何都是木雕?
5件镇馆之宝当中,除了清代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外,其他4件分别是清代金木雕家神龛,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清代贴金木雕菩萨,清金漆木雕看枋。
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国家二级文物,通高4.5米,宽1.7米,厚近0.7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龛”。为柜式神龛,仿楼阁结构,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龛顶为二龙戏珠,楣板和花板中雕刻有八仙上寿、槐荫送子等反映吉祥幸福内容的各种图案。
神龛形象高大,雕刻精美程度更是罕见。神龛内部像一部民间文化故事集,雕刻有大量的民间故事,比如《渔樵耕读》《魁星点斗》《三星高照》《刘海戏蟾》《白娘子盗仙草》《黛玉葬花》等几十个戏曲故事。
刘春鸿介绍,这个神龛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原江北县两岔乡斗水村(今天的渝北区大湾镇一带)征集到的。当时这个神龛是在一个家族祠堂里面,为当地唐氏家族所有。为了让这件宝贝更好地保存下来被更多人了解,文管所工作人员跑了好多次。
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
高332厘米,宽292厘米,深338厘米,占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巴渝民俗博物馆体量最宽大的古床。
清代贴金木雕菩萨
3尊木雕造像为金丝楠木,每尊造像高约1.6米,均为整木雕刻。
据介绍,从雕刻的面相、神态和手势看,属于清代木雕精品。
清金漆木雕看枋
长约10米,宽约0.5米。雕刻有《三英战吕布》《诸葛亮六出祁山》等戏曲故事及上百个戏曲人物,虽然历经百年,但人物表情仍然栩栩如生。
……
据介绍,这块看枋是多年前在偏岩古镇一个古戏台发现的。
记者了解到,清贴金木雕菩萨像、清金漆木雕看枋,在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展陈。
这5件镇馆之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木雕。
刘春鸿介绍,重庆一直有“石刻精品在大足,木雕精品在渝北”之说。渝北木雕技艺,在清代处于鼎盛时期,后来形成各自流派特色。
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内有一个巴渝木作文化艺术展,是该馆两个常设展览之一。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木作文化展主要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整体与局部呈现,让观众多角度领略传统木作文化的魅力,认识渝北匠人所制作的木作精品。如今,通过云上“赏宝”,让大家更方便地了解这些文化瑰宝。
(记者 何浩 李化 摄影报道)
“巴渝第一床”上的精美雕刻究竟是个啥意思
时间:2020-03-02 18:09:37
来源:重庆晚报网
作者:
“巴渝第一床”
▲床上的雕刻
▲金木雕家神龛
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
贴金木雕菩萨像
▲金漆木雕看枋上的戏曲人物
最近,“云”上动物园、“云”上赏花成了不少人宅家看世界的主要窗口。日前,记者从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位于该区的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和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推出多项服务,其中一项就是网上展览。
如果你要在“云”上游览巴渝民俗博物馆和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一定不要错过5件镇馆之宝。
镂空雕浮雕让人惊叹
巴渝民俗博物馆位于渝北区碧津公园内,馆内的20多张古床是亮点。
这些古床当中,被称为“巴渝第一床”(亦称“天下第一床”)的清代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最为显眼。
这张床名气很大,属国家二级文物。
整张床就是一个独立空间,由内向外3层楣板分成3层,很有层次感。每层空间具有不同功能,而且满金漆装饰,浑身上下金碧辉煌。每层楣板和围栏上,镂空雕和浮雕雕刻花鸟纹、博古图、葡萄藤蔓,让人惊叹。
“工作这么久,我见过的做工这么精美的,这张床就数第一了。”聊起这张床的来历,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刘春鸿曾说。
装饰黄金200克以上
刘春鸿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原江北县文管所向居民征集了一些有年代感、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希望把这些即将消失的宝贝收集保存起来。
这张床就是这样的背景下被发现的。
刘春鸿介绍,这张床的主人,是居住在当时鸳鸯附近70多岁的马老太,而且正在使用。马老太告诉刘春鸿,这张床是她嫁到吴家的嫁妆。
“据我了解,这张床至少被当成两次嫁妆。”刘春鸿说,清代晚期时候,这张床是悦来徐家坝(位于今天的国博中心南端)一个戴姓大户人家为嫁女而打造的,招募3个工匠花费3年时间制成,装饰的黄金达到200克以上。由于工艺精湛,人称千工床。后来几经辗转到了马家,成了马老太的嫁妆。
寓意多子多福多出人才
刘春鸿介绍,他们发现这张床保存比较好,收集回来后只是进行了简单清洗。如今,这张床的面貌和发现时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这架床雕刻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融各种瑞兽花鸟于其中。”刘春鸿说,比如,床上雕刻有鼠食葡萄图,9只小老鼠惬意吃着葡萄。葡萄多籽,老鼠又被称为耗子,所以用其谐音有“好子”之意,寓意多子多福、多出人才。
刘春鸿介绍,这张床上还有喜鹊登枝、瓜蝶藤蔓等主题图案,也都浓缩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件镇馆之宝为何都是木雕?
5件镇馆之宝当中,除了清代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外,其他4件分别是清代金木雕家神龛,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清代贴金木雕菩萨,清金漆木雕看枋。
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国家二级文物,通高4.5米,宽1.7米,厚近0.7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龛”。为柜式神龛,仿楼阁结构,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龛顶为二龙戏珠,楣板和花板中雕刻有八仙上寿、槐荫送子等反映吉祥幸福内容的各种图案。
神龛形象高大,雕刻精美程度更是罕见。神龛内部像一部民间文化故事集,雕刻有大量的民间故事,比如《渔樵耕读》《魁星点斗》《三星高照》《刘海戏蟾》《白娘子盗仙草》《黛玉葬花》等几十个戏曲故事。
刘春鸿介绍,这个神龛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原江北县两岔乡斗水村(今天的渝北区大湾镇一带)征集到的。当时这个神龛是在一个家族祠堂里面,为当地唐氏家族所有。为了让这件宝贝更好地保存下来被更多人了解,文管所工作人员跑了好多次。
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
高332厘米,宽292厘米,深338厘米,占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巴渝民俗博物馆体量最宽大的古床。
清代贴金木雕菩萨
3尊木雕造像为金丝楠木,每尊造像高约1.6米,均为整木雕刻。
据介绍,从雕刻的面相、神态和手势看,属于清代木雕精品。
清金漆木雕看枋
长约10米,宽约0.5米。雕刻有《三英战吕布》《诸葛亮六出祁山》等戏曲故事及上百个戏曲人物,虽然历经百年,但人物表情仍然栩栩如生。
……
据介绍,这块看枋是多年前在偏岩古镇一个古戏台发现的。
记者了解到,清贴金木雕菩萨像、清金漆木雕看枋,在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展陈。
这5件镇馆之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木雕。
刘春鸿介绍,重庆一直有“石刻精品在大足,木雕精品在渝北”之说。渝北木雕技艺,在清代处于鼎盛时期,后来形成各自流派特色。
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内有一个巴渝木作文化艺术展,是该馆两个常设展览之一。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木作文化展主要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整体与局部呈现,让观众多角度领略传统木作文化的魅力,认识渝北匠人所制作的木作精品。如今,通过云上“赏宝”,让大家更方便地了解这些文化瑰宝。
(记者 何浩 李化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胡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