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主创自述:《在一起》诠释“在一起”的力量

时间:2020-10-22 15:06:54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作者:郭冠华

“感谢有这样的剧记录时代,不要忘记我们如何摘下了口罩。”近日,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以豆瓣8.7的高分收官。十个故事,以纪实风格还原了抗疫征程中普通人的不凡壮举,带领大家重温那段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感动时光。

剧集能够获得广大网友的点赞,离不开主创团队和演员们的努力。为塑造角色多天熬夜、素颜出镜比拼“眼技”、寻找真实感和戏剧性的平衡……人民网文娱部“文艺星开讲”推出《在一起》特别策划,带大家一起聆听演员雷佳音、倪妮、杨洋、邓伦、朱亚文的自述,看他们如何通过角色诠释“在一起”的力量。

雷佳音:表演要“去性格化”

《摆渡人》的剧本由很多疫情期间发生在武汉的真实事件组成,我没怎么刻意做造型,只是尽可能地去感受一个外卖小哥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当时的疫情正严重的时候,这位外卖小哥去帮人送药品、送口罩,他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去做了好事、完成了善举,一步步成了“摆渡人”。

电视剧有电视剧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真的按照电视剧的感觉来演的话,不一定特别真实,因为这个事件的大环境太真实了。如果说在以往的作品中,演员主要想的是怎么性格化,怎么突出自我,那么我现在演的这个外卖小哥就是应该如何“去性格化”、如何隐藏自我。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投入到了抗疫行动中,医生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平民英雄如辜勇,尽自己所能做好“摆渡人”。作为演员,我也在想,我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能够参与《在一起》这个剧,把平民英雄的故事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演员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倪妮:塑造好角色是使命所在

塑造好《摆渡人》中的护士平小安这个角色,是我作为演员的使命所在。

在疫情刚开始的那20几天里,平小安尽心尽力地去抢救病人,但在帮不上忙的时候,她会感到特别无助,整个人一下子就崩溃了,突然决定辞职离开。这很真实,我觉得这是人的本能,遇到无法承受的事情时会想要选择离开,但因为职责所在,她内心其实又不是真想走,一个年轻护士在那一刻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

护士需要戴口罩和护目镜,一戴就是6到8个小时,几个月都是这个状态。当时我们参考了很多图片,在不拍戏的时候,我也会戴上护目镜,希望尽量真实地展现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样子。

我的第一场,也是整个故事中情绪最激烈的:平小安从辜勇车上下来的瞬间近乎崩溃地大叫,说出了她想“逃离”也合情合理。根据剧本,平小安这个时候已经20多天没怎么好好睡过一个整觉了。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找到那个爆发点,才能够说出那些台词,才能让自己、搭档、观众都信服。

我怕自己因为技巧上的欠缺,导致整个人的状态不像平小安。所以,我当时熬了好多天没有休息,希望最大限度地靠近那个状态。

杨洋:这部戏拼的是“眼技”

对我而言,虽然心底一直有份出演医生的冲动,但从没想到,真正的“第一次”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医生!

我在《同行》中饰演的是一名正在上海进修的武汉呼吸科医生,他叫乐彬。疫情来临,他勇敢无畏地走上了一条逆行的路,历经困难,回武汉去援助。

乐彬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是普通人,但并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挺强大。开车、骑“小电驴”……在抗疫背景下,为了回到武汉去帮助更多的病患,乐彬想尽了办法。我最感动、最难忘的一场戏是:乐彬终于骑着“小电驴”到达终点——武汉收费站,看到前面有很多的人,身后又突然响起警笛声,回头发现是一辆又一辆援鄂的汽车、卡车。那个瞬间我是真的很感动,眼睛里有泪光在。

还有一个特别的体验是,滕华涛导演要求所有演员都不做妆发、素颜出镜。因为这个戏要体现的是真实感,做妆发会让真实感大打折扣。我们拍这部戏,要拼的是“眼技”——80%的戏都戴着口罩,只能用眼睛让观众们感受所有的情绪……第一次尝试在影视剧中,能够这么真实地把角色带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乐彬这样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大爱的人。

邓伦:最难的是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平衡

我演的大连是个很随性的人。他在疫情最严重期间误入武汉,只能留下当志愿者,而且又分到重症病区,每天接触的都是重症患者……但他没有抱怨,反而觉得:既然我和武汉有缘,来到这个地方做保洁员,那就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个故事难就难在,我们几乎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反而不好演,我特别怕出错,担心会有质疑。但又毕竟是创作,多少要加一些戏剧性的东西进去,我觉得在这方面导演把握得非常好,给了我很强的信心。

有很多场戏,拍摄时我都热泪盈眶。第一次是拍南京援鄂医疗队返回时,我演的大连站在楼上,喊了两句话:“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当我喊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目送英雄凯旋和大家团结在一起的那种力量真的会感染每一个人。这既是拍戏,也是我们的真实感受。

拍完这部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希望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不要再面临这样的灾难。希望不要再有这种题材让我们拍了。我也希望,这一次的故事能让大家看到白衣天使为国家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包括援鄂的志愿者,很多货车司机、警察……大家一起守护武汉,守护中国。那些冒着生死危险拯救大家的人,太让人钦佩了。

朱亚文:脸露多少不重要

《救护者》中并没有强化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表现医护群体。我出演的黎建辉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个典型,他有专业技术背景,在疫情初期从上海来到武汉,和当地的医生们共同抗疫。我以前没有演过医生,所以这次是有压力的。

在《救护者》中,我没有露全脸,但是我所有的形体节奏、在镜头里的表达都必须准确。这让我回归到作为演员的职业意义当中:我们的脸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观众记住这些逆行者的身影。

在拍摄之前,我们去了医院体验生活,和亲身经历武汉疫情、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交流,我通过这种方式走近黎建辉的内心。我问过一些逆行者,面对未知的病人和病情时内心会不会崩溃。他们的回答是“有过短促的塌方”,但是责任、义务、良知等会帮助他们瞬间重建起信心。

医生和护士会在每一个专业环节上对我们进行非常准确的技术辅导。我们听得很认真,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必须忠于现实的作品。医护人员的战场没有硝烟,但却面临巨大的危险。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更关注医护行业,唤起更多的人去爱护医护人员。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影视    
0

主创自述:《在一起》诠释“在一起”的力量

时间:2020-10-22 15:06:5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郭冠华

“感谢有这样的剧记录时代,不要忘记我们如何摘下了口罩。”近日,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以豆瓣8.7的高分收官。十个故事,以纪实风格还原了抗疫征程中普通人的不凡壮举,带领大家重温那段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感动时光。

剧集能够获得广大网友的点赞,离不开主创团队和演员们的努力。为塑造角色多天熬夜、素颜出镜比拼“眼技”、寻找真实感和戏剧性的平衡……人民网文娱部“文艺星开讲”推出《在一起》特别策划,带大家一起聆听演员雷佳音、倪妮、杨洋、邓伦、朱亚文的自述,看他们如何通过角色诠释“在一起”的力量。

雷佳音:表演要“去性格化”

《摆渡人》的剧本由很多疫情期间发生在武汉的真实事件组成,我没怎么刻意做造型,只是尽可能地去感受一个外卖小哥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当时的疫情正严重的时候,这位外卖小哥去帮人送药品、送口罩,他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去做了好事、完成了善举,一步步成了“摆渡人”。

电视剧有电视剧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真的按照电视剧的感觉来演的话,不一定特别真实,因为这个事件的大环境太真实了。如果说在以往的作品中,演员主要想的是怎么性格化,怎么突出自我,那么我现在演的这个外卖小哥就是应该如何“去性格化”、如何隐藏自我。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投入到了抗疫行动中,医生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平民英雄如辜勇,尽自己所能做好“摆渡人”。作为演员,我也在想,我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能够参与《在一起》这个剧,把平民英雄的故事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演员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倪妮:塑造好角色是使命所在

塑造好《摆渡人》中的护士平小安这个角色,是我作为演员的使命所在。

在疫情刚开始的那20几天里,平小安尽心尽力地去抢救病人,但在帮不上忙的时候,她会感到特别无助,整个人一下子就崩溃了,突然决定辞职离开。这很真实,我觉得这是人的本能,遇到无法承受的事情时会想要选择离开,但因为职责所在,她内心其实又不是真想走,一个年轻护士在那一刻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

护士需要戴口罩和护目镜,一戴就是6到8个小时,几个月都是这个状态。当时我们参考了很多图片,在不拍戏的时候,我也会戴上护目镜,希望尽量真实地展现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样子。

我的第一场,也是整个故事中情绪最激烈的:平小安从辜勇车上下来的瞬间近乎崩溃地大叫,说出了她想“逃离”也合情合理。根据剧本,平小安这个时候已经20多天没怎么好好睡过一个整觉了。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找到那个爆发点,才能够说出那些台词,才能让自己、搭档、观众都信服。

我怕自己因为技巧上的欠缺,导致整个人的状态不像平小安。所以,我当时熬了好多天没有休息,希望最大限度地靠近那个状态。

杨洋:这部戏拼的是“眼技”

对我而言,虽然心底一直有份出演医生的冲动,但从没想到,真正的“第一次”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医生!

我在《同行》中饰演的是一名正在上海进修的武汉呼吸科医生,他叫乐彬。疫情来临,他勇敢无畏地走上了一条逆行的路,历经困难,回武汉去援助。

乐彬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是普通人,但并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挺强大。开车、骑“小电驴”……在抗疫背景下,为了回到武汉去帮助更多的病患,乐彬想尽了办法。我最感动、最难忘的一场戏是:乐彬终于骑着“小电驴”到达终点——武汉收费站,看到前面有很多的人,身后又突然响起警笛声,回头发现是一辆又一辆援鄂的汽车、卡车。那个瞬间我是真的很感动,眼睛里有泪光在。

还有一个特别的体验是,滕华涛导演要求所有演员都不做妆发、素颜出镜。因为这个戏要体现的是真实感,做妆发会让真实感大打折扣。我们拍这部戏,要拼的是“眼技”——80%的戏都戴着口罩,只能用眼睛让观众们感受所有的情绪……第一次尝试在影视剧中,能够这么真实地把角色带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乐彬这样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大爱的人。

邓伦:最难的是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平衡

我演的大连是个很随性的人。他在疫情最严重期间误入武汉,只能留下当志愿者,而且又分到重症病区,每天接触的都是重症患者……但他没有抱怨,反而觉得:既然我和武汉有缘,来到这个地方做保洁员,那就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个故事难就难在,我们几乎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反而不好演,我特别怕出错,担心会有质疑。但又毕竟是创作,多少要加一些戏剧性的东西进去,我觉得在这方面导演把握得非常好,给了我很强的信心。

有很多场戏,拍摄时我都热泪盈眶。第一次是拍南京援鄂医疗队返回时,我演的大连站在楼上,喊了两句话:“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当我喊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目送英雄凯旋和大家团结在一起的那种力量真的会感染每一个人。这既是拍戏,也是我们的真实感受。

拍完这部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希望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不要再面临这样的灾难。希望不要再有这种题材让我们拍了。我也希望,这一次的故事能让大家看到白衣天使为国家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包括援鄂的志愿者,很多货车司机、警察……大家一起守护武汉,守护中国。那些冒着生死危险拯救大家的人,太让人钦佩了。

朱亚文:脸露多少不重要

《救护者》中并没有强化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表现医护群体。我出演的黎建辉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个典型,他有专业技术背景,在疫情初期从上海来到武汉,和当地的医生们共同抗疫。我以前没有演过医生,所以这次是有压力的。

在《救护者》中,我没有露全脸,但是我所有的形体节奏、在镜头里的表达都必须准确。这让我回归到作为演员的职业意义当中:我们的脸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观众记住这些逆行者的身影。

在拍摄之前,我们去了医院体验生活,和亲身经历武汉疫情、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交流,我通过这种方式走近黎建辉的内心。我问过一些逆行者,面对未知的病人和病情时内心会不会崩溃。他们的回答是“有过短促的塌方”,但是责任、义务、良知等会帮助他们瞬间重建起信心。

医生和护士会在每一个专业环节上对我们进行非常准确的技术辅导。我们听得很认真,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必须忠于现实的作品。医护人员的战场没有硝烟,但却面临巨大的危险。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更关注医护行业,唤起更多的人去爱护医护人员。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