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呈现了东方文化的悠久与连续,其独特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千年题刻,水下重现
白鹤梁原址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是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梁上现存165段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枯水年的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名人的诗词真迹。
百年烽燧考古 还原千载河山
文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烽燧出土文书可谓‘一字千金’。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近年来中国边疆考古、丝绸之路考古、长城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意义深远。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深远
在世界传统建筑体系中,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影响深远。
敦煌壁画里的清明,不止雨纷纷
敦煌壁画里的清明
流散古画珍品是如何“团聚”的?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以下简称“大系”)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启动于2005年,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广州展出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百余件瓦当
千百年来,瓦当忠诚地静待于椽檐之上,挡尽千年风雨,诉说着古代人对家的眷恋。瓦当上的图案、文字等装饰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乾隆御览之宝”玺将在港拍卖 清末时流落欧洲
今春,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拍卖将推出“乾隆御览之宝”寿山石玺。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重大成果获业界认可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成果显著,学术价值十分突出,作为‘大传统’物化载体,是当时中央政府的国家工程。
埃及塞加拉新发现5座距今4000余年的墓葬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9日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塞加拉古墓群发掘现场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地新发现5座距今4000余年的墓葬,保存情况良好。
陕西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上万件石制品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认为距今约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去国博读古代饮食文化
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赵云与大邑:忠魂犹自壮山河
赵云一生高贵的品德操行,凝成“忠、义、智、仁、勇”的子龙精神,为后人所景仰。在他埋骨之地的大邑,广大民众心中形成深厚的子龙情缘,并逐渐被推崇为子龙文化。 比武壮举 至今犹留箭道街
春日意兴,在中国古代文物中灼灼展现
文学的想象若有实物参照,那么时间留给人们的礼物更弥足珍贵。从宫廷到民间,一众古代文物带来春的气息,承载着古人游赏遣玩的春日意兴。透过历史的遗迹触碰那些古人留下的情愫,今天的我们也能感受千百年前游春感春的那份风雅。
春戏:荣枯有数,一场游戏一场梦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数字化助力绘画“国宝”团聚 1500余件中国画样稿杭州展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至今共收录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79件(套),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藏品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沪开幕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蛇年非遗文创产品掀起消费热潮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