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许云峰》致敬革命先烈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北京京剧院以“艺”战疫,创作了大量文艺抗疫作品,如《战疫情》《中国脊梁》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近20期“云上氍毹——传统大戏赏析”,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戏迷观众的文化需求。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再度上演
6月1日晚,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拉萨文成公主剧场进行了2020年的首场演出。《文成公主》讲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故事,全剧分为五幕,时长约90分钟,演职人员共计800余名。除专职演员外,很多当地藏族农牧民参与演出,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精炼的俄罗斯电视剧(五洲茶亭)
这些连续剧求精求美而不求大,既给观众美的享受,又引人深思。
小品《办公室的故事》获北京文学艺术奖
小品《办公室的故事》由青年编剧回想创作,艾莉、付强、李玉梅等表演,讲述的是回天地区一个社区办公室发生的故事。
山西演出市场将迎“破冰” 儿童剧《绿野仙踪》“疫”后首演
此次他们演出的儿童剧《绿野仙踪》改编自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在1900-1920年期间陆续创作发表的奇幻冒险童话故事集,共十四本,有“美国的《西游记》”之称。
《花繁叶茂》为何也受年轻人喜爱
《花繁叶茂》是央视综合频道近年来少有的表现我国西南地区农村风貌的现代戏,层峦叠嶂的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再现战疫动人时刻
如果把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一场超级台风,武汉金银潭医院无疑是“台风眼”——这里是全国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最早面对大量危重症患者陷入困境的严峻局面。
中国儿艺等七家剧院“云”上为全国小朋友过“六一”
今年“六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积极探索“演出+直播”融合发展新模式,于5月31日晚播出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通过戏剧奇妙夜、明星送祝福、爱心云传递、线上汇歌声等4部分内容,为大小朋友献上一台儿童戏剧盛宴。
曲剧团复工“组装式”重排经典《珍妃泪》
《珍妃泪》1980年首演于西单剧场,当时非常受观众欢迎,排队买票的观众在剧场外排成了长龙,仅仅四个月就演出了上百场。
柯军:让昆曲艺术与时代互动
“今天的经典,是过去的先锋。今天的先锋,创造明天的经典。先锋昆曲一定是通向未来的,但它又决不能抛弃昆曲的传统,因为传统是出发点。”此次在新书《素昆》中,柯军再度将素昆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粤剧也有考级了!
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意,文化和旅游部核准,广东粤剧院申报设立的“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正式进入运作。
让新型战机翱翔九霄 看话剧《苍穹之上》
全剧讲述了某型号战机从立项、设计、研制、修形,再到试飞成功的全过程。剧情以设计师江川夫妇为圆心。
栗桂莲委员——传承晋剧 全心投入
栗桂莲多次提交提案,呼吁加大地方戏曲特别是晋剧的传承保护,同时身体力行走进校园宣传传统戏曲,让年轻人也喜欢上了晋剧。她把对晋剧的这份热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张金兰:从卖唱艺人到柳琴戏“掌门人”
“看戏不见张金兰,白花两毛五分钱。”这句顺口溜,几十年来一直嵌在鲁南苏北戏迷们记忆深处。这是老百姓对一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最高的褒奖、最真诚的赞美。
京演集团重启剧场致敬白衣战士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北京演艺集团首届线上演出季适时推出 “天使在身边”护士节主题演出,向“最美逆行白衣战士”致敬。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建组
疫情将人们隔开了,但大家放慢节奏,更能安静地面对生活。“《热干面之味》通过生活中柴米油盐细节,体现普通老百姓面对灾难发生时最直接、最本能反应。
原创现代越剧《林巧稚》再次荣登央视节目 致敬医务工作者
福建芳华越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张派非遗传承人郑全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牵挂着亿万民众的心,在疫情下大爱尤为显得格外珍贵。“母亲节将至,芳华通过此剧致敬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妙手仁心和无私奉献,并祝福全天下的母亲们幸福安康。”
北京人艺再推剧本朗读 《天下第一楼》“上线”
剧本朗读是人艺训练演员的一种方式,线上剧本朗读并不是追求一个艺术生产环节的展示,而是让这个演出过程中的局部具有独特的完整性,甚至加入了不少新的创造,在锻炼青年演员的同时,能为一起参与的观众带来新鲜、鲜活的感受。声音以外,是屏幕内外一同想象的空间。
影视传承京剧文化圈粉年轻人
一直以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各大影视作品的创作宝库和灵感。近日,一部聚焦京剧艺术、讲述梨园传奇的剧集《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成为当下影视作品传承京剧文化的有益探索。
美丽的得耳布尔
【散文】一树花开十里香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