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博物馆成为中国首个ICOFORT机构会员
26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公告,ICOFORT(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成为机构会员,这也是中国首个加入ICOFORT的文博单位。
重庆:“荣昌夏布”恢复生产迎来客流
苎麻,俗称“中国草”,以其为原材料织造而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被誉为“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
探寻两千年前的“地下王宫”
3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在“南方+”客户端举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林冠男带领观众“深入地底西汉南越王墓,看千年墓室如何消毒防疫”。
首博征集疫情防控物证资料
首都博物馆日前发出征集令,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标志性的物证资料。
非遗传承人刘成兴:指尖上的“真匠心”
走进沙坪坝区土主镇幸福社片区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循着自然淡雅、清馨怡人的陈木味,“非遗”传承人刘成兴正聚精会神地“精雕细琢”,这座看似杂乱局促的家庭艺术馆里,摆放着上百件“木雕”工艺品
《赵城金藏》:辗转千年的虔敬
1942年7月6日《新华日报(太岳版)》报道了八路军获知日寇妄图盗取《金藏》的消息后成功抢救经卷的过程。
让荀派艺术活在当下
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诞辰120周年,戏曲界在缅怀这位一代宗匠时,纷纷赞叹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创造。
二胡:民族器乐的美依然鲜活地流淌
在疫情期间,文艺工作者们以自身擅长的艺术形式积极参加抗疫,涌现了众多凝聚人心、激励信心的战“疫”文艺作品。
河北滦州:“空中课堂”学非遗
3月15日,河北省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教师王淑慧在家中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皮影雕刻。
国家级“非遗”镇巴民歌为战“疫”和扶贫出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以来,虽然陕西省镇巴县文工团原定的好几场演出活动都被取消了,但团长王帮斌并没有闲下来。
面塑《战疫情》致敬最美社工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面塑非遗传承人张俊显与徒弟郭旭涛有感于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用传统面塑技艺为他们塑像,还原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真实状态。
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抗“疫”见证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11日在其官方渠道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长期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实物和资料。
四川渠县发现神秘的“賨人”贵族船棺
记者10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单位在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发现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代西南少数民族“賨人”贵族船棺墓葬
“直播+非遗”,《河西宝卷》传承焕发新活力
网络直播因具有全民参与性、即时性、高频次、全实时的互动性等特点,已日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最喜爱、最活跃的“聚集地”,这种通过“直播+非遗”的新媒体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网络生活深度融合
“非遗”传人演绎澳门故事
澳门文化积淀深厚,回归祖国20年以来,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粤剧、凉茶配制、木雕-神像雕刻、南音说唱、道教科仪音乐、鱼行醉龙节、妈祖信俗和哪吒信俗。
五年一评 非遗传承人新规正式实施
自3月1日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内蒙古非遗传承人用剪纸讴歌抗“疫”英雄
十米纸艺长卷,礼赞抗疫一线英雄
近日,甘肃兰州市西固区文化馆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品,它就是来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张旭老师在抗疫期间特别创作的《众志成城》《感恩有你》《逆行者》等剪纸长卷作品
“海丝蓝”加“船政味”,还有“国际范” 世遗大会主会议厅升级5月底前完成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以下简称“世遗大会”)主会议厅,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二楼大会堂正按“国际范”标准进行全方位升级。
长治曲艺戏剧剪纸“非遗”抗疫显身手
连日来,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行动,组织全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精心创作曲艺、戏曲、剪纸、手工艺品等形式多样的战“疫”非遗作品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享优雅时光 品地道非遗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