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名迹丨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弟,宋朝第八位皇帝。性好书画,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并且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他自己则不但擅长花鸟、山水、人物,也喜好收藏法书名画,遂使内府珍藏的名迹,百倍于前朝,并且将之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非遗文化上“云端”
2020年7月9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举办非遗展演“云端”播系列活动,组织四股弦、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利用视频直播、多媒体录播等方式进行线上展演,为观众打造一场“云端”文化盛宴。
“藏画之乡”青海热贡启动区块链项目 助力世界级非遗对话世界
中国“藏画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唐卡区块链项目,谋求借力新技术实现古老藏画艺术“对话”世界。
良渚古城遗址:“中华第一城”走过申遗成功一周年
良渚古城,曾被多位中国考古学泰斗誉为“中华第一城”,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实证。
云纹铜禁:“美酒虽好 切勿贪杯”
时至今日,我国共出土禁类器物不足十件。
历时24年,国内首部儒学全集将于明年完整出版
川大出版社《儒藏》是汇聚中国历代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是对2500年间儒家各宗派、各类成果的最大集结,收录自先秦至清末学术文献5000余种。《儒藏》全集共计650册,总字数接近5亿字。目前,《儒藏》已出版453册,计划在明年完成剩余册数的出版工作。
高原追梦人守护非遗“活化石”
“纳顿”由“会手舞”“面具舞”等内容组成,舞艺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的遗风,真实地保留了土族过去的生活形态,原汁原味地再现土族的生活情形。
“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在蓉开幕
红彩描金的扇形盘,青花红彩的净水瓶,五彩描金的图盘……“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3日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幕,168件/套中日伊万里瓷器亮相,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东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远山的“鹰语者”
库尔马西的家族世代驯鹰。从小与鹰相处,库尔马西成为名副其实的“鹰语者”。要将凶猛的野鹰训练成听从指挥的猎鹰绝非易事,需要驯鹰人投入大量心血,精心喂养。一代代驯鹰人之间口耳相传,形成了一套涵盖取鹰、熬鹰、驯鹰、放鹰等方面的绝学。
从吴昌硕到丰子恺,大师们缘何都爱画端午?
原标题:从吴昌硕到丰子恺,大师们缘何都爱画端午?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它起源于我国,最初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从而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吃枇杷,喝雄黄酒等习俗。 很多国画大师都有关于端午主题的画作。 其中,艺术大师吴昌硕就特别钟爱这个节日,并留下多幅相关画作。《端阳即物立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60后”“70后”仍是摇船主力
踏白船已经被保护起来,它被列入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说古老的竞渡图
飞舟竞渡,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文化符号。由古器物上留下的纹饰记忆,由古诗词留下的文字记忆,我们知道了这符号的久远历史。
淡淡草药香 浓浓粽子情!非遗传承人“出街”秀绝活
当天,武汉市首个非遗文化漂流体验馆落户江岸区。江岸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邀请木雕、玉雕、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一起,带着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走向街头、社区、楼宇、园区,让更多人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三十多年前,李兴秀靠着一块纸板,一支圆珠笔和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的绣花台,开启羌绣传承之路。如今,李兴秀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
中国鄂温克族指尖盛开的“太阳花”:走出部落世界青睐
从“小部落”到“大世界”,乌仁和艾吉玛正在让鄂温克民族非遗技艺大放异彩。如今,母女俩在当地率先建立起“太阳姑娘”非遗体验馆,以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关注其民族传统文化,探索出文化传播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斯洛文尼亚开启第18届夏季博物馆之夜活动
斯洛文尼亚第18届夏季博物馆之夜活动当晚正式开启,全国6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从晚6时到午夜免费向参观者开放。
匠人匠心︱叶建明与杭州“丝绸画缋”
叶建明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画缋”的第四代传承人。积数十年丝绸加工实践经验,让叶建明成功恢复并量产古代丝绸美术技艺“丝绸画缋”,为保护传统技能和非遗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藤县:追梦年轻人传习舞狮非遗技艺
我国舞狮历史悠久,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往往以此助兴。广西藤县舞狮属于我国舞狮技艺中的“南狮”,是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尤其以高桩舞狮的独桩挟腰转体450度等绝技名扬海内外,享有“世界狮王”美誉。
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但你看过金庸画的扇面吗?
扇子是古为今用的造礼,于方寸之间尽显古今文人雅士的闲情雅趣。近日,在上海中心的宝库汇,160余把工艺考究的檀香扇、团扇珍品为品鉴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夏日的美好体验。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2011年揭阳铁枝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龙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蛇年非遗文创产品掀起消费热潮
弘扬北疆文化 讲好鄂托克故事 | 内蒙古鄂尔多斯妇女头饰:独特的文化符号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