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在创新中不断拓宽戏路(艺术生涯·“梅花”这样绽放⑧)
茅威涛出演《寇流兰与杜丽娘》剧照。
去年深秋,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从艺40周年之际,收到一份颇具象征意义的珍贵礼物:中心造型为一只巨大蝴蝶的小百花越剧场,在西湖之畔落成。百年越剧,终于结束了没有专属剧场的历史,似要跟随蝴蝶翩然飞向未来。
新年伊始,由茅威涛担任出品人、郭小男编导的江南民调新版《三笑》,在越剧场正式亮相。这部作品借助多媒体与高科技,将“唐伯虎点秋香”的民间故事重新包装,并尝试从吴越文化共有属性入手,将江南小曲、吴地民歌、流行音乐等融入越剧。这是茅威涛越剧创新之路上的新标识。这出戏,有褒奖,也有质疑。
20多年来,茅威涛经常面对类似的争议,她没有因此畏手畏脚,反而越战越勇。她认为,越剧如果只有一种样态,天天唱着“公子小姐相见欢”迎合固定的人群,将来的命运只能是成为博物馆的展品。为了让越剧像所有活跃艺术门类一样,拥有多样化的生态,茅威涛、郭小男伉俪努力突破传统题材,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还跨界出演武侠电视剧,走进综艺节目,在虚拟的游戏世界收坤生徒弟,不遗余力地推广越剧。
看起来, 茅威涛着实“不安分”。然而,回顾越剧发展史,茅威涛每一次创新的跨步或转场,其实都在老老实实听祖师爷的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嵊州乡野走出来的越剧,在上海成为“摩登”,是因为它敢于从话剧、电影、昆曲、文学等中吸收养分,不为风花雪月的题材和一桌两椅的模式所囿。“越剧皇后”姚水娟排演《李师师》时,曾将电影布景的概念引入舞台。袁雪芬从好莱坞电影和话剧中取经,改变服装、化妆、造型令自己焕然一新,还受时事感召创排了由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让越剧与时代接轨。
中国传统艺术与地方戏曲样式,在现代社会如何创造性转化和传播?茅威涛与郭小男这些年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陆游与唐婉》《寒情》《藏书之家》《春琴传》《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一系列作品,融入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成分、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电影蒙太奇手段、音乐剧的表演节奏,不断地丰富和拓宽越剧的题材与形式。
茅威涛不断突破的目的,是想把越剧重新拉至大众视野,吸引更多年轻、陌生的目光。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增加的新粉丝队伍渐成规模,并且年龄层由“80后”过渡到“00后”。
为茅威涛的突破叫好的,还有业界专家。她曾“梅开三度”,除了1985年首次获梅花奖时演的是传统越剧《汉宫怨》,1994年获“二度梅”凭借的《西厢记》《陆游与唐婉》、2007年“三度梅”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创新了的越剧。在自己的戏路上,茅威涛更是屡屡突破观众对她的认知。《西厢记》等传统戏中的“俊秀小生”,《孔乙己》里剃光头发扮一回落魄书生,《二泉映月》里又披上长发戴上墨镜成了瞎子艺人……甚至,还在《江南好人》中“跨行当”演了一回旦角。
身体力行革新越剧数十年,茅威涛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越剧未来门庭,应该交给新生代来壮大。她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人才,如今,小百花能够挑起大梁的演员团队,已经由茅威涛、何赛飞等第一代“五朵金花”,绵延到第四代的“90后”演员。新版《三笑》,便是由一众年轻“小花”出演。这是茅威涛切身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的作品,她希望通过驻场演出的磨砺,帮助越剧进一步打破观众群体的年龄与地域藩篱。毕竟,曾经风靡全国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证明越剧具备大众传播能力和魅力。
去年年底,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迎来百年诞辰。茅威涛作为尹派弟子,遍访越剧发展史上的关键地标,最后来到上海拜访恩师故居与陵园,表明了继续创新的决心。为了越剧的多样化生态,她愿将“不安分”进行到底。
茅威涛:在创新中不断拓宽戏路(艺术生涯·“梅花”这样绽放⑧)
时间:2020-04-17 09:3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梅 生
茅威涛出演《寇流兰与杜丽娘》剧照。
去年深秋,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从艺40周年之际,收到一份颇具象征意义的珍贵礼物:中心造型为一只巨大蝴蝶的小百花越剧场,在西湖之畔落成。百年越剧,终于结束了没有专属剧场的历史,似要跟随蝴蝶翩然飞向未来。
新年伊始,由茅威涛担任出品人、郭小男编导的江南民调新版《三笑》,在越剧场正式亮相。这部作品借助多媒体与高科技,将“唐伯虎点秋香”的民间故事重新包装,并尝试从吴越文化共有属性入手,将江南小曲、吴地民歌、流行音乐等融入越剧。这是茅威涛越剧创新之路上的新标识。这出戏,有褒奖,也有质疑。
20多年来,茅威涛经常面对类似的争议,她没有因此畏手畏脚,反而越战越勇。她认为,越剧如果只有一种样态,天天唱着“公子小姐相见欢”迎合固定的人群,将来的命运只能是成为博物馆的展品。为了让越剧像所有活跃艺术门类一样,拥有多样化的生态,茅威涛、郭小男伉俪努力突破传统题材,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还跨界出演武侠电视剧,走进综艺节目,在虚拟的游戏世界收坤生徒弟,不遗余力地推广越剧。
看起来, 茅威涛着实“不安分”。然而,回顾越剧发展史,茅威涛每一次创新的跨步或转场,其实都在老老实实听祖师爷的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嵊州乡野走出来的越剧,在上海成为“摩登”,是因为它敢于从话剧、电影、昆曲、文学等中吸收养分,不为风花雪月的题材和一桌两椅的模式所囿。“越剧皇后”姚水娟排演《李师师》时,曾将电影布景的概念引入舞台。袁雪芬从好莱坞电影和话剧中取经,改变服装、化妆、造型令自己焕然一新,还受时事感召创排了由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让越剧与时代接轨。
中国传统艺术与地方戏曲样式,在现代社会如何创造性转化和传播?茅威涛与郭小男这些年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陆游与唐婉》《寒情》《藏书之家》《春琴传》《寇流兰与杜丽娘》等一系列作品,融入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成分、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电影蒙太奇手段、音乐剧的表演节奏,不断地丰富和拓宽越剧的题材与形式。
茅威涛不断突破的目的,是想把越剧重新拉至大众视野,吸引更多年轻、陌生的目光。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增加的新粉丝队伍渐成规模,并且年龄层由“80后”过渡到“00后”。
为茅威涛的突破叫好的,还有业界专家。她曾“梅开三度”,除了1985年首次获梅花奖时演的是传统越剧《汉宫怨》,1994年获“二度梅”凭借的《西厢记》《陆游与唐婉》、2007年“三度梅”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创新了的越剧。在自己的戏路上,茅威涛更是屡屡突破观众对她的认知。《西厢记》等传统戏中的“俊秀小生”,《孔乙己》里剃光头发扮一回落魄书生,《二泉映月》里又披上长发戴上墨镜成了瞎子艺人……甚至,还在《江南好人》中“跨行当”演了一回旦角。
身体力行革新越剧数十年,茅威涛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越剧未来门庭,应该交给新生代来壮大。她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人才,如今,小百花能够挑起大梁的演员团队,已经由茅威涛、何赛飞等第一代“五朵金花”,绵延到第四代的“90后”演员。新版《三笑》,便是由一众年轻“小花”出演。这是茅威涛切身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的作品,她希望通过驻场演出的磨砺,帮助越剧进一步打破观众群体的年龄与地域藩篱。毕竟,曾经风靡全国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证明越剧具备大众传播能力和魅力。
去年年底,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迎来百年诞辰。茅威涛作为尹派弟子,遍访越剧发展史上的关键地标,最后来到上海拜访恩师故居与陵园,表明了继续创新的决心。为了越剧的多样化生态,她愿将“不安分”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王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