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
原标题:杨柳青青柳色新 杨柳青年画焕发新的生命力
霍庆顺讲述自己的年画情缘(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4月14日电(记者白佳丽、宋瑞)杨柳青青,走进千年画乡杨柳青,踏着青砖,转入灰瓦朱柱的“玉成号画庄”,非遗传承人霍庆顺正在一幅年画前挥笔上色。
天津杨柳青镇因杨柳青年画而闻名。鼎盛时,“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300多家年画作坊星罗散布。作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这生于明代的艺术,世代在这津门小镇相传。
1950年出生于此地年画世家的霍庆顺,5岁便开始学习年画制作。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而当年的杨柳青年画却经历过“危在旦夕”。
霍庆顺在制作木版年画(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摄
经过几十年两代人的努力,在国家的支持下,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霍庆顺的杨柳青年画馆建立,当地年画作坊的数量也开始恢复到70至80家。
“年画是雅俗共赏的,包含‘期盼’‘祥和’‘丰收’的质朴愿望。年画里,还充满了时代感。”霍庆顺说。
在机器制作、喷绘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年画依旧在“霍庆顺们”的坚守中绽放着传统之美。他坚信,创新始于固本。他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制作年画,秉着“求精不求多”的匠人精神。“一幅年画从无到有,五道工序,至少半年时间。”他说。
同时,他也走出国门、走进大学、走入社区,将艺术传播给更多人。年轻一代的年画匠人也开始“触网”线上销售,并衍生出年画周边产品。
天津市西青区文旅局近几年启动以人才培养、年画创新和文化交流为突破口的“杨柳青年画振兴工程”,并与多所高校合作,培养有文化、有技艺的新型人才,鼓励年画创新,借助新媒体技术,开拓培育新型市场,推进民间传统技艺和特色文化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霍庆顺在为年画上色(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老舍: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
时间:2020-04-15 10:44: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嘉超
原标题:杨柳青青柳色新 杨柳青年画焕发新的生命力
霍庆顺讲述自己的年画情缘(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4月14日电(记者白佳丽、宋瑞)杨柳青青,走进千年画乡杨柳青,踏着青砖,转入灰瓦朱柱的“玉成号画庄”,非遗传承人霍庆顺正在一幅年画前挥笔上色。
天津杨柳青镇因杨柳青年画而闻名。鼎盛时,“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300多家年画作坊星罗散布。作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这生于明代的艺术,世代在这津门小镇相传。
1950年出生于此地年画世家的霍庆顺,5岁便开始学习年画制作。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而当年的杨柳青年画却经历过“危在旦夕”。
霍庆顺在制作木版年画(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摄
经过几十年两代人的努力,在国家的支持下,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霍庆顺的杨柳青年画馆建立,当地年画作坊的数量也开始恢复到70至80家。
“年画是雅俗共赏的,包含‘期盼’‘祥和’‘丰收’的质朴愿望。年画里,还充满了时代感。”霍庆顺说。
在机器制作、喷绘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年画依旧在“霍庆顺们”的坚守中绽放着传统之美。他坚信,创新始于固本。他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制作年画,秉着“求精不求多”的匠人精神。“一幅年画从无到有,五道工序,至少半年时间。”他说。
同时,他也走出国门、走进大学、走入社区,将艺术传播给更多人。年轻一代的年画匠人也开始“触网”线上销售,并衍生出年画周边产品。
天津市西青区文旅局近几年启动以人才培养、年画创新和文化交流为突破口的“杨柳青年画振兴工程”,并与多所高校合作,培养有文化、有技艺的新型人才,鼓励年画创新,借助新媒体技术,开拓培育新型市场,推进民间传统技艺和特色文化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霍庆顺在为年画上色(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责任编辑:王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