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时间:2020-04-12 15:59:35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王鹏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桃李满藏区

  拉孟指导学生画画。受访者供图 王鹏 摄

中新网成都4月11日电 题: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作者 王鹏

“我想让藏族学生学画更容易,让唐卡长久传承下去。”4月上旬,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闹市中,一间唐卡画室被绿树掩映。出生在四川藏区、画了数十年唐卡的拉孟从没想到,自己在“天府之国”一待就是20年。

身材消瘦,面色古铜,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拉孟风度翩翩,颇有些“仙风道骨”。他今年50岁,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人,7岁便跟父亲学画唐卡。目前中国有两位噶玛嘎孜画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拉孟是其中之一。

与大多数生活在藏区的唐卡画师不同,拉孟20年来一直生活在成都,极少回藏区。他在这里画唐卡、教唐卡,累计教授学生1400余人。

“当年来成都是因为气候,我身体不好,在高原待着不舒服。”回忆多年前离开家乡的决定,拉孟说,他一到成都便喜欢上了这儿的宜人气候,“来对了,在这儿我能更好画画,更好教学生。”

拉孟居住的吉福社区常住或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有2300余人,有藏族、羌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拉孟在此扎根后,街道和社区于2013年顺势成立“民族文化之家”,免费为他提供教学场所。

多年间,拉孟在成都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学画的学生络绎不绝。他每期招收40至50人,不仅包吃包住不收学费,每星期还给学生发些零花钱,费用全靠卖画所得。这样的做法曾让妻子不解,但他有自己的理由。

拉孟在画唐卡。 吕杨 摄

拉孟在画唐卡。 吕杨 摄

原来,拉孟年少时有着曲折的学画经历。他一开始跟着父亲学画,随着画技越来越高,想找当地一位画技更高、名气更大的画师学画,“但他招学生门槛很高,还要收昂贵的学费。”

“所以后来我想降低学画的门槛,不收学费,你想学,我就教。”多年之后,拉孟画技大成,他没忘记自己少年求学的不易,对上门求艺的学生来者不拒。

除了教画,拉孟还请老师教学生日常生活礼仪和文化课,既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也利于画画。“只有能自己阅读体会人物背后的故事,笔下才能有神。”

今年24岁的尜玛来自四川阿坝藏区,已跟随拉孟学画多年,视他为“第二个父亲”。“我学完后想回老家开一个画室,教一些学生,像拉孟老师一样传承下去。”尜玛说。

拉孟的许多学生都像尜玛一样,有着“学成回家、继续传承”的想法。拉孟告诉记者,20年间,他的学生几乎遍布中国藏区,不少人回到家乡后成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

在拉孟看来,除了依靠人才,唐卡的传承还需创作上的兼容并包,不局限于民族和宗教内容。“比如说建筑,各民族(文化),各地方的特色文化,都可以挖掘到唐卡绘画上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拉孟创作了一幅抗疫主题唐卡,天安门、医务人员以及钟南山院士都在其中呈现。他在这幅唐卡上写下一首诗歌

“中华民族羽翼下,白衣天使英勇行。疾难护持之恩德,如石刻字勿相忘。”(完)


责任编辑王璨
标签藏族唐卡    
0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时间:2020-04-12 15:5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鹏

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桃李满藏区

  拉孟指导学生画画。受访者供图 王鹏 摄

中新网成都4月11日电 题:藏族唐卡画师成都“授业”20年:美名传天府 桃李满藏区

作者 王鹏

“我想让藏族学生学画更容易,让唐卡长久传承下去。”4月上旬,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闹市中,一间唐卡画室被绿树掩映。出生在四川藏区、画了数十年唐卡的拉孟从没想到,自己在“天府之国”一待就是20年。

身材消瘦,面色古铜,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拉孟风度翩翩,颇有些“仙风道骨”。他今年50岁,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人,7岁便跟父亲学画唐卡。目前中国有两位噶玛嘎孜画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拉孟是其中之一。

与大多数生活在藏区的唐卡画师不同,拉孟20年来一直生活在成都,极少回藏区。他在这里画唐卡、教唐卡,累计教授学生1400余人。

“当年来成都是因为气候,我身体不好,在高原待着不舒服。”回忆多年前离开家乡的决定,拉孟说,他一到成都便喜欢上了这儿的宜人气候,“来对了,在这儿我能更好画画,更好教学生。”

拉孟居住的吉福社区常住或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有2300余人,有藏族、羌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拉孟在此扎根后,街道和社区于2013年顺势成立“民族文化之家”,免费为他提供教学场所。

多年间,拉孟在成都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学画的学生络绎不绝。他每期招收40至50人,不仅包吃包住不收学费,每星期还给学生发些零花钱,费用全靠卖画所得。这样的做法曾让妻子不解,但他有自己的理由。

拉孟在画唐卡。 吕杨 摄

拉孟在画唐卡。 吕杨 摄

原来,拉孟年少时有着曲折的学画经历。他一开始跟着父亲学画,随着画技越来越高,想找当地一位画技更高、名气更大的画师学画,“但他招学生门槛很高,还要收昂贵的学费。”

“所以后来我想降低学画的门槛,不收学费,你想学,我就教。”多年之后,拉孟画技大成,他没忘记自己少年求学的不易,对上门求艺的学生来者不拒。

除了教画,拉孟还请老师教学生日常生活礼仪和文化课,既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也利于画画。“只有能自己阅读体会人物背后的故事,笔下才能有神。”

今年24岁的尜玛来自四川阿坝藏区,已跟随拉孟学画多年,视他为“第二个父亲”。“我学完后想回老家开一个画室,教一些学生,像拉孟老师一样传承下去。”尜玛说。

拉孟的许多学生都像尜玛一样,有着“学成回家、继续传承”的想法。拉孟告诉记者,20年间,他的学生几乎遍布中国藏区,不少人回到家乡后成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

在拉孟看来,除了依靠人才,唐卡的传承还需创作上的兼容并包,不局限于民族和宗教内容。“比如说建筑,各民族(文化),各地方的特色文化,都可以挖掘到唐卡绘画上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拉孟创作了一幅抗疫主题唐卡,天安门、医务人员以及钟南山院士都在其中呈现。他在这幅唐卡上写下一首诗歌

“中华民族羽翼下,白衣天使英勇行。疾难护持之恩德,如石刻字勿相忘。”(完)


责任编辑:王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