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加缪的局中局

时间:2020-03-23 22:33:4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

  作者:式微

  那个人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被判了死刑。

  这句话无论从司法还是从现实逻辑上看,似乎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加缪的《局外人》中,它真实地发生了。法庭用看似严密的司法与道德关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局外人》的故事很简单。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处理完母亲的葬礼后与新结识的朋友雷蒙来到海滩度假,莫名其妙地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此人为雷蒙的仇人——默尔索朝他开了五枪。随后,默尔索进入牢狱等待审判,在法兰西法庭上,他被判死刑。

  《局外人》以默尔索为第一视角切入,言语之间平静疏离,就像默尔索这个人一样。小说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描述从其母亲去世到杀死阿拉伯人之间的事,从默尔索的视角描写了他周围的世界,以及他对周围的一切感知,包括刺眼的阳光、清凉的海水、闷热的风、白昼中沸腾的热气。这一切感知作用在默尔索身上,构成了他的社会行为。所以,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太阳、皮革味、马粪味、油漆味、焚香味,一夜没有睡觉的疲倦,都使我头昏眼花”;而在海边,“我只觉得太阳像铙钹一样压在我的头上,那把刀闪亮的锋芒总是隐隐约约威逼着我……大海吐出了一大口气,沉重而炽热……我全身紧绷,手里紧握着那把枪。扳机扣动了……”,默尔索杀了那个阿拉伯人。

  默尔索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生活老实本分、循规蹈矩,对任何事物几乎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颇有几分“低欲望”群体的特征,无论是主管带给他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喜爱的女友想与他结婚,他只是觉得“都行”。但无欲无求的默尔索从未作恶,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只是一个对社会无害到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严肃的法庭上,被描述成“丝毫没有一点人性”的“罪不可赦”之人。第二部,讲述了默尔索在牢狱中度过的日子与法庭上关于死刑的宣判。从司法逻辑上讲,默尔索的谋杀并无预谋,实为稀里糊涂犯下的罪过,理应得到从轻量刑。但很显然,在法庭上检察官对其的控诉和法官对其的审判不仅仅出于对这桩谋杀案,更多的是对默尔索生活的审判。默尔索母亲下葬那天他出奇的平静、不知道母亲的具体年龄、下葬第二天便与女友看电影约会,这些都成了对他的控诉,在法庭的一步步逼问中,默尔索成了“一个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的人”。最终,他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了死刑。当司法审判被冠以道德的名义,法庭不仅审判了他的罪行,也宣判了他的灵魂有罪,不仅要将他的肉体斩首,也残杀了他的精神。

  于此看来,《局外人》所批判的对象已经浮出水面——现代司法体系的谋杀本质。在《局外人》出版的五年后,加缪写了《鼠疫》,《鼠疫》中借塔鲁之口将死刑描述为“合法的谋杀”,与此颇有相似之处。它触及了一个尖锐的现代社会问题,即司法体系未能成为正义的延续,反而时不时加害于人性。

  当然,在默尔索这个“离经叛道”的人身上,形象地体现了加缪关于“荒诞”的哲学思想,这也是加缪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生活的虚无、绝望与陌生感在默尔索的身上表现了出来,无论是他面对母亲葬礼时的平静,还是面对自己死刑时的绝望,都表现出了一种生活的无意义、死亡的无法战胜之意。在《局外人》中,加缪表达了对“荒诞”的认知,在之后的《鼠疫》中,他则表达出了对“荒诞”的反抗,而这也正是他一脉相承的思想。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点,即“局外人”。中心之人是默尔索,局外之人也是默尔索。明明杀人的是他,被告是他,被审判生活和灵魂的人也是他,但在整个法庭中,被隔离在外的也是他,甚至曾经在母亲的葬礼上,他也是置身事外的那个。默尔索看着证人来来往往,对他过往的生活进行陈述;听着律师和检察官论述观点,讲他的罪与罚;观察着陪审团的人,猜测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宣判。但自始至终,他都被要求沉默,就连审判之后法官问他是否有话说,他也只是说了句“没有”。

  默尔索是一个局外人,看着法庭上对他的司法和灵魂审判,而我们也是默尔索的局外人,看着这场荒诞的审判如何将毫无干系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加缪在局外设置了另一个局,来表现这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那个人到底为什么被判死刑,因为他在海滩上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因为他拒绝上帝没有信仰?也许,只是因为他过于随遇而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式微)

责任编辑胡亚秋
标签小说    
0

加缪的局中局

时间:2020-03-23 22:33:4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

  作者:式微

  那个人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被判了死刑。

  这句话无论从司法还是从现实逻辑上看,似乎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加缪的《局外人》中,它真实地发生了。法庭用看似严密的司法与道德关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局外人》的故事很简单。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处理完母亲的葬礼后与新结识的朋友雷蒙来到海滩度假,莫名其妙地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此人为雷蒙的仇人——默尔索朝他开了五枪。随后,默尔索进入牢狱等待审判,在法兰西法庭上,他被判死刑。

  《局外人》以默尔索为第一视角切入,言语之间平静疏离,就像默尔索这个人一样。小说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描述从其母亲去世到杀死阿拉伯人之间的事,从默尔索的视角描写了他周围的世界,以及他对周围的一切感知,包括刺眼的阳光、清凉的海水、闷热的风、白昼中沸腾的热气。这一切感知作用在默尔索身上,构成了他的社会行为。所以,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太阳、皮革味、马粪味、油漆味、焚香味,一夜没有睡觉的疲倦,都使我头昏眼花”;而在海边,“我只觉得太阳像铙钹一样压在我的头上,那把刀闪亮的锋芒总是隐隐约约威逼着我……大海吐出了一大口气,沉重而炽热……我全身紧绷,手里紧握着那把枪。扳机扣动了……”,默尔索杀了那个阿拉伯人。

  默尔索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生活老实本分、循规蹈矩,对任何事物几乎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颇有几分“低欲望”群体的特征,无论是主管带给他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喜爱的女友想与他结婚,他只是觉得“都行”。但无欲无求的默尔索从未作恶,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只是一个对社会无害到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严肃的法庭上,被描述成“丝毫没有一点人性”的“罪不可赦”之人。第二部,讲述了默尔索在牢狱中度过的日子与法庭上关于死刑的宣判。从司法逻辑上讲,默尔索的谋杀并无预谋,实为稀里糊涂犯下的罪过,理应得到从轻量刑。但很显然,在法庭上检察官对其的控诉和法官对其的审判不仅仅出于对这桩谋杀案,更多的是对默尔索生活的审判。默尔索母亲下葬那天他出奇的平静、不知道母亲的具体年龄、下葬第二天便与女友看电影约会,这些都成了对他的控诉,在法庭的一步步逼问中,默尔索成了“一个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的人”。最终,他被“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了死刑。当司法审判被冠以道德的名义,法庭不仅审判了他的罪行,也宣判了他的灵魂有罪,不仅要将他的肉体斩首,也残杀了他的精神。

  于此看来,《局外人》所批判的对象已经浮出水面——现代司法体系的谋杀本质。在《局外人》出版的五年后,加缪写了《鼠疫》,《鼠疫》中借塔鲁之口将死刑描述为“合法的谋杀”,与此颇有相似之处。它触及了一个尖锐的现代社会问题,即司法体系未能成为正义的延续,反而时不时加害于人性。

  当然,在默尔索这个“离经叛道”的人身上,形象地体现了加缪关于“荒诞”的哲学思想,这也是加缪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生活的虚无、绝望与陌生感在默尔索的身上表现了出来,无论是他面对母亲葬礼时的平静,还是面对自己死刑时的绝望,都表现出了一种生活的无意义、死亡的无法战胜之意。在《局外人》中,加缪表达了对“荒诞”的认知,在之后的《鼠疫》中,他则表达出了对“荒诞”的反抗,而这也正是他一脉相承的思想。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点,即“局外人”。中心之人是默尔索,局外之人也是默尔索。明明杀人的是他,被告是他,被审判生活和灵魂的人也是他,但在整个法庭中,被隔离在外的也是他,甚至曾经在母亲的葬礼上,他也是置身事外的那个。默尔索看着证人来来往往,对他过往的生活进行陈述;听着律师和检察官论述观点,讲他的罪与罚;观察着陪审团的人,猜测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宣判。但自始至终,他都被要求沉默,就连审判之后法官问他是否有话说,他也只是说了句“没有”。

  默尔索是一个局外人,看着法庭上对他的司法和灵魂审判,而我们也是默尔索的局外人,看着这场荒诞的审判如何将毫无干系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加缪在局外设置了另一个局,来表现这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那个人到底为什么被判死刑,因为他在海滩上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因为他拒绝上帝没有信仰?也许,只是因为他过于随遇而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式微)

责任编辑:胡亚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