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雄安“非遗”传承人话创新:望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时间:2022-01-20 16:12:45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崔涛 赵丹媚

    杨丙军在创作芦苇画。 韩冰 摄

中新网雄安1月20日电(崔涛 赵丹媚)河北“两会”正在石家庄举行,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人大代表杨丙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芦苇画将雄安的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希望利用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杨丙军在指导学生创作芦苇画。 韩冰 摄

创新让芦苇画走出国门

在白洋淀里划船的杨丙军,16岁那年遇到了来此间写生的几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 从小渴望学习绘画的杨丙军主动当向导,白天跟随他们写生,晚上自己摸索绘画。写生的老师被这个勤快好学又有艺术天赋的少年打动了,留下联系方式让他到北京学画。

杨丙军将学画的意愿告诉父母,背负着沉重生活压力的父母沉默了。几天后,当他以为不再有机会学画时,父亲揣着借来的30元钱搭火车送他去了北京。16岁的白洋淀少年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

大学结业后,在上世纪80年代,杨丙军选择回白洋淀创作芦苇画,在白洋淀传统老艺人的指导下,他潜心研究芦苇画。

“要体现沧桑感,可选择靠近根部的芦苇;要体现活泼细嫩的感觉,即用梢部的芦苇。”杨丙军说,白洋淀的芦苇皮薄节长有韧性,非常适合作画。

丰厚的美术知识和素养使杨丙军创作的芦苇画从技艺到艺术上都得到极大提升,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他吸取了国画、版画、油画等技法,同时将原本复杂的传统工艺创新、精简,并运用特制工具进行多次改进,创作出的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美感,又有现代生活气息。

从本世纪初开始,杨丙军带着他的芦苇画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参加过多次大型国际展览。在美国,他创作的作品备受青睐,往往展览没有结束,所带来的作品已销售一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是无国界的。”杨丙军表示,在国外参加展览,当他现场开始创作芦苇画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东方的独特艺术所吸引。


杨丙军创作的《雄安画卷》芦苇画。 杨丙军供图

希望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雄安人,如何利用芦苇助力雄安发展,是杨丙军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白洋淀地区,芦苇用途颇广,有“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芦苇造纸、织席、编篓、打帘和制作芦苇工艺品。在杨丙军看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芦苇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此次河北省两会上,杨丙军表示,他建议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对雄安本地的芦苇产品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给以支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帮助传统芦苇产业提档升级,产生更高附加值,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同时,在芦苇画的题材选择上,杨丙军也有了新的思路。

“芦苇画作品要反映这个时代。”杨丙军表示,以前别人了解白洋淀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作家孙犁的作品和《小兵张嘎》等影视剧作品。如今,杨丙军创作了《雄安画卷》《雄安建设者》《雄安高铁站》等反映雄安新貌的作品。

“我希望通过芦苇画将雄安的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让雄安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纽带,让世界了解到雄安不仅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城市,也是一个艺术的城市。”杨丙军说。(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非遗    
0

雄安“非遗”传承人话创新:望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时间:2022-01-20 16:1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崔涛 赵丹媚

    杨丙军在创作芦苇画。 韩冰 摄

中新网雄安1月20日电(崔涛 赵丹媚)河北“两会”正在石家庄举行,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人大代表杨丙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芦苇画将雄安的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希望利用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杨丙军在指导学生创作芦苇画。 韩冰 摄

创新让芦苇画走出国门

在白洋淀里划船的杨丙军,16岁那年遇到了来此间写生的几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 从小渴望学习绘画的杨丙军主动当向导,白天跟随他们写生,晚上自己摸索绘画。写生的老师被这个勤快好学又有艺术天赋的少年打动了,留下联系方式让他到北京学画。

杨丙军将学画的意愿告诉父母,背负着沉重生活压力的父母沉默了。几天后,当他以为不再有机会学画时,父亲揣着借来的30元钱搭火车送他去了北京。16岁的白洋淀少年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

大学结业后,在上世纪80年代,杨丙军选择回白洋淀创作芦苇画,在白洋淀传统老艺人的指导下,他潜心研究芦苇画。

“要体现沧桑感,可选择靠近根部的芦苇;要体现活泼细嫩的感觉,即用梢部的芦苇。”杨丙军说,白洋淀的芦苇皮薄节长有韧性,非常适合作画。

丰厚的美术知识和素养使杨丙军创作的芦苇画从技艺到艺术上都得到极大提升,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他吸取了国画、版画、油画等技法,同时将原本复杂的传统工艺创新、精简,并运用特制工具进行多次改进,创作出的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美感,又有现代生活气息。

从本世纪初开始,杨丙军带着他的芦苇画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参加过多次大型国际展览。在美国,他创作的作品备受青睐,往往展览没有结束,所带来的作品已销售一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是无国界的。”杨丙军表示,在国外参加展览,当他现场开始创作芦苇画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东方的独特艺术所吸引。


杨丙军创作的《雄安画卷》芦苇画。 杨丙军供图

希望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雄安人,如何利用芦苇助力雄安发展,是杨丙军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白洋淀地区,芦苇用途颇广,有“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芦苇造纸、织席、编篓、打帘和制作芦苇工艺品。在杨丙军看来,雄安新区的设立为芦苇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此次河北省两会上,杨丙军表示,他建议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对雄安本地的芦苇产品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给以支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帮助传统芦苇产业提档升级,产生更高附加值,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同时,在芦苇画的题材选择上,杨丙军也有了新的思路。

“芦苇画作品要反映这个时代。”杨丙军表示,以前别人了解白洋淀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作家孙犁的作品和《小兵张嘎》等影视剧作品。如今,杨丙军创作了《雄安画卷》《雄安建设者》《雄安高铁站》等反映雄安新貌的作品。

“我希望通过芦苇画将雄安的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让雄安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纽带,让世界了解到雄安不仅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城市,也是一个艺术的城市。”杨丙军说。(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