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永乐宫纪事》:再现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

时间:2021-07-31 09:09:0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杨珏 伏沼竹

身姿婀娜,面容俊秀,云髻轻挽,在鼓乐声中她们踏歌而舞、绿带飘飘,仿若永乐宫壁画中神采照人的玉女走出来一般。近日,舞台剧《永乐宫纪事》在山西大剧院上演,首次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历时10年的“永乐宫搬迁”。

在现实与虚幻的交织演绎中,《永乐宫纪事》让一段岁月尘封的往事徐徐展开。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根治黄河水患,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三门峡水库开始兴建,而永乐宫所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正处于工程淹没区。

“永乐宫壁画的绘制方法,代表了元代时期美术绘画水平的鼎盛时刻。”运城市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辉说。永乐宫所绘精美的大型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它题材丰富,画技高超,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壁画风格,让无数远道而来的游人叹为观止。

水库修建迫在眉睫,文物保护利在千秋。经再三考虑,国家决定对永乐宫进行整体搬迁。勘察、测绘、设计、选址、临摹、加固、揭取、迁运、复建,这一干就是十年。资金短缺、技术难度高是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当时国内国外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请的“洋”专家要价贵且没有十足把握,国内专家只好自力更生。参建人员大胆实践、土洋结合,终于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壁画拆卸、搬运、装修方法。

如今,永乐宫里有一个“永乐宫拆移展览室”,里面陈列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工具:如中间装着齿轮的“椅子”、带着锯条的“磨盘”、改造的铲子铁锹等。这是由于涂抹绘制在泥沙上的壁画结构脆弱、极易损坏且壁画人物密集,规则切割会破坏最精细的脸部,现成的工具无法实现壁画搬迁,参建人员只好自己改装。正是靠着这样的一股韧劲,从搬迁到最后的重建,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都没有丢失或损坏,整个过程实现了零失误。重建后的永乐宫不但建筑风格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复原后的壁画也保持了本色,完好如初。

导演左青说,创作团队用歌剧讲《搬迁风波》,用蒲剧讲《纯阳殿夜话》,用舞剧的形式讲述最美的那幅壁画《朝元图》;又用绛州鼓乐讲整个搬迁过程;用音乐剧讲当时青年一代,也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人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还用话剧的形式引申出党为了保护永乐宫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永乐宫纪事》剧照

《永乐宫纪事》创造性地将蒲剧、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将珍贵的永乐宫壁画与现代声光电等舞台技术有机结合,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

永乐宫整体搬迁建筑约15公顷,壁画1005.68平方米,留存手稿20000多页,参建人员在艰苦漫长的迁建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攻克了诸多难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最低的保护费用、最高的保护标准,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对永乐宫的全面保护任务,为古建筑、壁画易地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借鉴,为古代壁画的修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体现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夏日炎炎,走在永乐宫中,古朴浑厚的美感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运城市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永乐宫纪事》就是尝试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让美丽的壁画走出永乐宫,让更多的人了解永乐宫,走进永乐宫。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说:“我们希望探索和实践用艺术的方式讲运城故事,讲山西故事,讲中国故事。”(记者 杨珏 通讯员 伏沼竹)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博览    
0

《永乐宫纪事》:再现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

时间:2021-07-31 09:09: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杨珏 伏沼竹

身姿婀娜,面容俊秀,云髻轻挽,在鼓乐声中她们踏歌而舞、绿带飘飘,仿若永乐宫壁画中神采照人的玉女走出来一般。近日,舞台剧《永乐宫纪事》在山西大剧院上演,首次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我国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历时10年的“永乐宫搬迁”。

在现实与虚幻的交织演绎中,《永乐宫纪事》让一段岁月尘封的往事徐徐展开。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根治黄河水患,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三门峡水库开始兴建,而永乐宫所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正处于工程淹没区。

“永乐宫壁画的绘制方法,代表了元代时期美术绘画水平的鼎盛时刻。”运城市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辉说。永乐宫所绘精美的大型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它题材丰富,画技高超,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壁画风格,让无数远道而来的游人叹为观止。

水库修建迫在眉睫,文物保护利在千秋。经再三考虑,国家决定对永乐宫进行整体搬迁。勘察、测绘、设计、选址、临摹、加固、揭取、迁运、复建,这一干就是十年。资金短缺、技术难度高是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当时国内国外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请的“洋”专家要价贵且没有十足把握,国内专家只好自力更生。参建人员大胆实践、土洋结合,终于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壁画拆卸、搬运、装修方法。

如今,永乐宫里有一个“永乐宫拆移展览室”,里面陈列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工具:如中间装着齿轮的“椅子”、带着锯条的“磨盘”、改造的铲子铁锹等。这是由于涂抹绘制在泥沙上的壁画结构脆弱、极易损坏且壁画人物密集,规则切割会破坏最精细的脸部,现成的工具无法实现壁画搬迁,参建人员只好自己改装。正是靠着这样的一股韧劲,从搬迁到最后的重建,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都没有丢失或损坏,整个过程实现了零失误。重建后的永乐宫不但建筑风格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复原后的壁画也保持了本色,完好如初。

导演左青说,创作团队用歌剧讲《搬迁风波》,用蒲剧讲《纯阳殿夜话》,用舞剧的形式讲述最美的那幅壁画《朝元图》;又用绛州鼓乐讲整个搬迁过程;用音乐剧讲当时青年一代,也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人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还用话剧的形式引申出党为了保护永乐宫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永乐宫纪事》剧照

《永乐宫纪事》创造性地将蒲剧、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将珍贵的永乐宫壁画与现代声光电等舞台技术有机结合,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

永乐宫整体搬迁建筑约15公顷,壁画1005.68平方米,留存手稿20000多页,参建人员在艰苦漫长的迁建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攻克了诸多难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最低的保护费用、最高的保护标准,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对永乐宫的全面保护任务,为古建筑、壁画易地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借鉴,为古代壁画的修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体现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夏日炎炎,走在永乐宫中,古朴浑厚的美感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运城市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永乐宫纪事》就是尝试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让美丽的壁画走出永乐宫,让更多的人了解永乐宫,走进永乐宫。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说:“我们希望探索和实践用艺术的方式讲运城故事,讲山西故事,讲中国故事。”(记者 杨珏 通讯员 伏沼竹)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