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上山下河滚泥浆”,《绝密使命》成为学党史助燃剂

时间:2021-05-06 18:12:15来源:文汇报作者:王彦

央视一套播出的《绝密使命》首次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

在一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剧目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角色”最小的,他们的经历也可能是最不为大众熟悉的。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为剧中人吸引、对历史的细部好奇,并进而从党史中寻找答案。

央视一套播出的《绝密使命》正在现实中引发又一轮学党史的热潮。因为剧作在题材上创新,首次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观众自发从史料中找寻与那些无名英雄相关的蛛丝马迹。也因为剧中角色一个个“上山下河滚泥浆”,接地气的故事与朴实的小人物情感让人代入,剧中故事的发生地之一、闽粤交界的伯公凹,被不少年轻网友预约为看祖国山河的“下一站”。

党史研究人员做“导赏”,为电视剧开讲

《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3000公里路通往何方?又因何隐秘在了岁月之中而鲜为人知?随着剧情渐入佳境,观众为剧中红色交通员揪心的同时,也对历史中的这群小人物产生浓厚兴趣。

在网上,福建龙岩的党史研究人员吴升辉化身电视剧“导赏员”,确认剧中的史实,也拓宽观众对隐蔽历史的认知。在网络视频中,他这样解读剧名《绝密使命》的两层含义。

一层“绝密”在于使命本身,为了绕开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了将物资、情报和人员安全送抵目的地,交通员的工作可以视为“伪装者的日常”。吴升辉说:“根据史料记录,中央对交通员的要求很严格,要党龄较长,要对敌斗争有一定经验,要政治坚定,要身体健壮。交通员还要忠于党的事业,严守纪律,在对敌斗争中胆大心细、勇敢果断、机警灵活、随机应变和善于隐蔽。”剧中还原的,就是生活社会化、大众化的交通员。他们以“商人”“码头工人”等身份作掩护,将文件写在内衣上,或藏在热水瓶中和竹扁担里,把黄金熔化成金条藏在裤腰带里,把银元绑在手臂上送往党中央,将采购的无线电零件放在饼干盒及罐头里带到苏区。

另一层 “绝密”在于历史的尘封。“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于1930年10月组建,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撤销,由于战争环境的险恶,上海通往全国各苏区的交通线大都被敌人截断和破坏,唯独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被保存下来。” 《绝密使命》聚焦的就是这条秘密的“血脉”,它从当年的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等地,最后抵达瑞金。吴升辉说,由于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的高度机密和特殊性,有关文件和史料大多未能公开就被销毁,很多相关人员也成为了无名英雄。所以,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被披上了神秘面纱。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红色历史被挖掘,必然会绽放出别样光彩,如今电视剧《绝密使命》热播,便是最好佐证。

在烟火气中诠释忠诚信仰,小人物视角真挚动人

与其他波澜壮阔、大开大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不同,《绝密使命》的切口很小,叙事的手法也极为日常。都是循着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逻辑,勾勒出了平凡中的伟大、于无声处的惊心动魄。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用双脚踩出来的。为完成任务,他们需要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历尽艰辛,同时面临敌人的步步紧逼。在已播出的剧情中,通过几个细节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当时情况的艰辛。邹家兄弟从伯公凹运送枪支到古木督,因为隐秘性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山路。三个人背着两大箱子枪支翻山越岭,从黑夜走到太阳升起。忍饥挨饿、大汗淋漓,邹冬宝肩膀上被磨得血红的镜头让人看得生疼。罗挺和两位挑夫带着伪装的 “货物”以国防部的名义运送枪支,一路遭到重重关卡的特务盘查,一不小心便会暴露……娓娓道来的故事让观众渐渐沉浸其中。

为了营造日常感,剧中也为这群交通员安排了人之常情。潘雨青与妻子谢秋莲的相互呵护,邹叔宝与赖西诺的不离不弃,邹家大嫂对邹家兄弟的倾情照顾等,爱情、亲情、战友情打动了观众的心,也让剧集更有烟火气。有观众表示, “看到潘雨青脚上的鞋已经破了,谢秋莲给他缝了新山袜的时候,真真是被他们的感情打动” “赖西诺和邹叔宝的爱情不正是现代社会年轻人恋爱观的写照吗?”

情感有多浓稠,当这些交通员舍生取义时,凡者不凡的英雄气,更令人信服。交通员李寿科为保护邹叔宝和交通站,选择在押解途中跳崖牺牲,“该是我履行入党誓言的时候了”,说罢,纵身而下。邹叔宝从手臂上溃烂化脓的伤口中抠出160块大洋时,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也是因为情感浓稠,剧中的小小交通站伯公凹成为许多人最新认识的红色地标。革命史上,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伯公灯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被观众反复提及,“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首席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影视    
0

“上山下河滚泥浆”,《绝密使命》成为学党史助燃剂

时间:2021-05-06 18:12:15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彦

央视一套播出的《绝密使命》首次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

在一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剧目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角色”最小的,他们的经历也可能是最不为大众熟悉的。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为剧中人吸引、对历史的细部好奇,并进而从党史中寻找答案。

央视一套播出的《绝密使命》正在现实中引发又一轮学党史的热潮。因为剧作在题材上创新,首次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观众自发从史料中找寻与那些无名英雄相关的蛛丝马迹。也因为剧中角色一个个“上山下河滚泥浆”,接地气的故事与朴实的小人物情感让人代入,剧中故事的发生地之一、闽粤交界的伯公凹,被不少年轻网友预约为看祖国山河的“下一站”。

党史研究人员做“导赏”,为电视剧开讲

《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3000公里路通往何方?又因何隐秘在了岁月之中而鲜为人知?随着剧情渐入佳境,观众为剧中红色交通员揪心的同时,也对历史中的这群小人物产生浓厚兴趣。

在网上,福建龙岩的党史研究人员吴升辉化身电视剧“导赏员”,确认剧中的史实,也拓宽观众对隐蔽历史的认知。在网络视频中,他这样解读剧名《绝密使命》的两层含义。

一层“绝密”在于使命本身,为了绕开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了将物资、情报和人员安全送抵目的地,交通员的工作可以视为“伪装者的日常”。吴升辉说:“根据史料记录,中央对交通员的要求很严格,要党龄较长,要对敌斗争有一定经验,要政治坚定,要身体健壮。交通员还要忠于党的事业,严守纪律,在对敌斗争中胆大心细、勇敢果断、机警灵活、随机应变和善于隐蔽。”剧中还原的,就是生活社会化、大众化的交通员。他们以“商人”“码头工人”等身份作掩护,将文件写在内衣上,或藏在热水瓶中和竹扁担里,把黄金熔化成金条藏在裤腰带里,把银元绑在手臂上送往党中央,将采购的无线电零件放在饼干盒及罐头里带到苏区。

另一层 “绝密”在于历史的尘封。“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于1930年10月组建,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撤销,由于战争环境的险恶,上海通往全国各苏区的交通线大都被敌人截断和破坏,唯独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被保存下来。” 《绝密使命》聚焦的就是这条秘密的“血脉”,它从当年的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等地,最后抵达瑞金。吴升辉说,由于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的高度机密和特殊性,有关文件和史料大多未能公开就被销毁,很多相关人员也成为了无名英雄。所以,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被披上了神秘面纱。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红色历史被挖掘,必然会绽放出别样光彩,如今电视剧《绝密使命》热播,便是最好佐证。

在烟火气中诠释忠诚信仰,小人物视角真挚动人

与其他波澜壮阔、大开大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不同,《绝密使命》的切口很小,叙事的手法也极为日常。都是循着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逻辑,勾勒出了平凡中的伟大、于无声处的惊心动魄。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用双脚踩出来的。为完成任务,他们需要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历尽艰辛,同时面临敌人的步步紧逼。在已播出的剧情中,通过几个细节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当时情况的艰辛。邹家兄弟从伯公凹运送枪支到古木督,因为隐秘性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山路。三个人背着两大箱子枪支翻山越岭,从黑夜走到太阳升起。忍饥挨饿、大汗淋漓,邹冬宝肩膀上被磨得血红的镜头让人看得生疼。罗挺和两位挑夫带着伪装的 “货物”以国防部的名义运送枪支,一路遭到重重关卡的特务盘查,一不小心便会暴露……娓娓道来的故事让观众渐渐沉浸其中。

为了营造日常感,剧中也为这群交通员安排了人之常情。潘雨青与妻子谢秋莲的相互呵护,邹叔宝与赖西诺的不离不弃,邹家大嫂对邹家兄弟的倾情照顾等,爱情、亲情、战友情打动了观众的心,也让剧集更有烟火气。有观众表示, “看到潘雨青脚上的鞋已经破了,谢秋莲给他缝了新山袜的时候,真真是被他们的感情打动” “赖西诺和邹叔宝的爱情不正是现代社会年轻人恋爱观的写照吗?”

情感有多浓稠,当这些交通员舍生取义时,凡者不凡的英雄气,更令人信服。交通员李寿科为保护邹叔宝和交通站,选择在押解途中跳崖牺牲,“该是我履行入党誓言的时候了”,说罢,纵身而下。邹叔宝从手臂上溃烂化脓的伤口中抠出160块大洋时,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也是因为情感浓稠,剧中的小小交通站伯公凹成为许多人最新认识的红色地标。革命史上,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伯公灯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被观众反复提及,“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首席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