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逐梦——“精灵”们的皮影人生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排练皮影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工作室里雕刻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进行皮影制作的上色工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表演结束后和小朋友互动交流(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为小朋友表演皮影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李赛(前中)和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部分演员合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进行皮影戏排练(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李赛在工作室里制作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工作室里雕刻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李赛在工作室里画稿(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新华社郑州4月7日电(记者史林静)一声“嘘”声后,剧场的灯渐渐灭了,几个“小”演员随即走到幕后,打开头顶上方的一排灯光,白色幕布亮了起来,光影摇曳中,一只乌龟和仙鹤斗智斗勇的故事被生动演绎。
这些双手对舞的皮影艺人来自郑州精灵梦皮影艺术团。这是一支由袖珍人组成的皮影队,他们平均年龄24岁,平均身高不足1.3米,如不仔细辨认,会以为是一群七、八岁的孩童。
“您好,里面有皮影戏,精彩正在上演。”在郑州市建业大食堂旅游区,李赛身穿天蓝色传统长衫,站在“皮影戏苑”的招牌下,笑盈盈地向门前往来的游客介绍。阳光下,他的皮肤看起来更白了,新烫的头发也显得格外精神。
1994年出生的李赛是这个团队的“掌门人”,也是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非遗项目豫东李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成长于皮影世家的李赛,自幼便经常看爷爷表演皮影,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学好皮影戏,2010年,李赛与师兄马峰一起,背起行囊到全国各地学艺。有的师傅擅长雕刻、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唱腔,只要在网上看到收徒和演出的消息,李赛都会去试一试。
由于小时候患上生长激素缺乏症,李赛的身高只有1.3米多。身体的局限,使他的学艺道路异常艰苦。在练习操控皮影时,他手小稳定性差,仅仅是几根操纵杆简单的分合就要花掉一周时间。“为了让皮影人物活起来,每天都要重复五六个小时的练习,手上都磨出了茧子、压出了坑。”李赛说。
作为“一担挑”的行当,艺人除了表演还需要制作皮影。皮影制作工艺繁琐精细,要经制皮、画稿、镂刻等十八道工序。“要想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表情、发丝、衣服的花样,每一刀每一笔都不能错。”李赛说。
“现在的影视作品越来越丰富,传统皮影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皮影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价值。”李赛说,他想把这门老手艺传承好,小小的人,也有大大的梦想。
2015年,李赛同师兄一起回到郑州,组建精灵梦皮影艺术团,招募和他们一样的袖珍演员。目前,团队共有十几名袖珍演员,都是“一担挑”的全能型艺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是皮影文化的传播者、自食其力的手艺人。”李赛说。
在李赛的工作室,有人在电脑前抠图、绘图,有人在灯下雕刻人物、染色。台案上一个色彩绚丽的唐宫小姐姐皮影造型显得格外亮眼,这是剧团最近推出的一个新节目。“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后,剧团也趁热打铁,创新表演形式,推出皮影版唐宫小姐姐。”李赛说。
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创新尝试。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们都在钻研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童话、动漫、寓言故事……剧团在原有皮影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皮影魅力。如今剧团每年演出5000场,观众达10万人次。
“我要为来到新时代的老艺术,打造一副锃亮的铠甲。”李赛说。如今,这支队伍不仅赋予皮影新的生命,也让演员们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这里,就像小羊找到了羊群,有了归属,也被认可。”团队成员李康说。每次谢幕,观众看到他们后掌声都会更热烈;出去演出,总会有不少人帮忙搬道具。
“是会遇到一些偏见,但更多的是偏爱。”李康说。
古朴的幕布后面,一个个精致的“剪影”在暖色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逼真,伴随着鼓声弦乐,一场场皮影传奇正在这些“精灵”手中上演。世间本无童话,他们却始终以年轻的模样,演绎着最美的皮影童话。
光影逐梦——“精灵”们的皮影人生
时间:2021-04-08 09:55:2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史林静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排练皮影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工作室里雕刻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进行皮影制作的上色工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表演结束后和小朋友互动交流(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为小朋友表演皮影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李赛(前中)和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部分演员合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进行皮影戏排练(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李赛在工作室里制作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精灵梦皮影艺术团的演员在工作室里雕刻皮影(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李赛在工作室里画稿(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新华社郑州4月7日电(记者史林静)一声“嘘”声后,剧场的灯渐渐灭了,几个“小”演员随即走到幕后,打开头顶上方的一排灯光,白色幕布亮了起来,光影摇曳中,一只乌龟和仙鹤斗智斗勇的故事被生动演绎。
这些双手对舞的皮影艺人来自郑州精灵梦皮影艺术团。这是一支由袖珍人组成的皮影队,他们平均年龄24岁,平均身高不足1.3米,如不仔细辨认,会以为是一群七、八岁的孩童。
“您好,里面有皮影戏,精彩正在上演。”在郑州市建业大食堂旅游区,李赛身穿天蓝色传统长衫,站在“皮影戏苑”的招牌下,笑盈盈地向门前往来的游客介绍。阳光下,他的皮肤看起来更白了,新烫的头发也显得格外精神。
1994年出生的李赛是这个团队的“掌门人”,也是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非遗项目豫东李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成长于皮影世家的李赛,自幼便经常看爷爷表演皮影,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学好皮影戏,2010年,李赛与师兄马峰一起,背起行囊到全国各地学艺。有的师傅擅长雕刻、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唱腔,只要在网上看到收徒和演出的消息,李赛都会去试一试。
由于小时候患上生长激素缺乏症,李赛的身高只有1.3米多。身体的局限,使他的学艺道路异常艰苦。在练习操控皮影时,他手小稳定性差,仅仅是几根操纵杆简单的分合就要花掉一周时间。“为了让皮影人物活起来,每天都要重复五六个小时的练习,手上都磨出了茧子、压出了坑。”李赛说。
作为“一担挑”的行当,艺人除了表演还需要制作皮影。皮影制作工艺繁琐精细,要经制皮、画稿、镂刻等十八道工序。“要想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表情、发丝、衣服的花样,每一刀每一笔都不能错。”李赛说。
“现在的影视作品越来越丰富,传统皮影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皮影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价值。”李赛说,他想把这门老手艺传承好,小小的人,也有大大的梦想。
2015年,李赛同师兄一起回到郑州,组建精灵梦皮影艺术团,招募和他们一样的袖珍演员。目前,团队共有十几名袖珍演员,都是“一担挑”的全能型艺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是皮影文化的传播者、自食其力的手艺人。”李赛说。
在李赛的工作室,有人在电脑前抠图、绘图,有人在灯下雕刻人物、染色。台案上一个色彩绚丽的唐宫小姐姐皮影造型显得格外亮眼,这是剧团最近推出的一个新节目。“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后,剧团也趁热打铁,创新表演形式,推出皮影版唐宫小姐姐。”李赛说。
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创新尝试。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们都在钻研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童话、动漫、寓言故事……剧团在原有皮影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皮影魅力。如今剧团每年演出5000场,观众达10万人次。
“我要为来到新时代的老艺术,打造一副锃亮的铠甲。”李赛说。如今,这支队伍不仅赋予皮影新的生命,也让演员们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这里,就像小羊找到了羊群,有了归属,也被认可。”团队成员李康说。每次谢幕,观众看到他们后掌声都会更热烈;出去演出,总会有不少人帮忙搬道具。
“是会遇到一些偏见,但更多的是偏爱。”李康说。
古朴的幕布后面,一个个精致的“剪影”在暖色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逼真,伴随着鼓声弦乐,一场场皮影传奇正在这些“精灵”手中上演。世间本无童话,他们却始终以年轻的模样,演绎着最美的皮影童话。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