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时间:2021-02-05 13:09:1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王珍力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吕鹏

电视剧《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作为一部经典且极富传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说,因其情节和内容具有强烈的影视画面特征,成为影视改编的热门作品。在此版《风声》推出之前,电影版的《风声》和电视剧版的《风声传奇》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效果。如何在既有经典之后推陈出新,是这部电视剧面临的巨大挑战。所幸电视剧《风声》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叙事方式的杂糅与探索

《风声》讲述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我党谍报人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汪伪政权时期,潜伏在汪伪情报处的我党谍报人员李宁玉,以及其同事顾晓梦、吴志国、金生火、白小年等因为需要协助日军破解二代恩尼格玛机的秘密而被封闭在军舰上。因破解了密码,日军想要灭口。为求自救,顾晓梦刺杀了破译工作的组织者日本人森田,后又联手嫁祸于另外一个破译专家金圣贤得以脱身,却因为身份被识破,再次被困于裘庄之内,希望查找识别出代号为“老鬼”的我党情报人员。

如果前半段的“船上故事”为引的话,那么5集之后的所有故事都集中在日军将领龙川肥原在裘庄中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我党地下人员,30余集的内容,用谍战的外衣装饰了一部极其烧脑的推理剧。将我党地下工作者与敌人的斗智斗勇,内化于层层的推理与分析之中,使得故事逻辑严密、情节曲折而又紧张,扑朔迷离同时又扣人心弦,让观众对每一个人物的命运走向牵肠挂肚的同时,又急切地想知道每个人物的最终结局。

为了加强故事的推理和逻辑,营造出富有悬念并制造紧张感,该剧创新性地将顺序、插叙、未来想象等叙说方式进行了几乎等分量的杂糅,用以呈现谍战剧中的险象环生,同时也凸显推理侦破在电视剧音画创作中所特有的节奏和美感。故事将正常的顺序、人物回忆的插叙,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和部分的倒叙杂糅到了一起,使得一部电视剧在叙事中将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熔于一炉。初看剧时,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且混乱,但深入剧情之后,才发现电视剧的多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角度深化了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使得故事更加圆满、人物更加丰富。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话剧元素的引入与嫁接

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行为和对象的呈现”,“以让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表现“平凡的日常体验”。然而不同的文艺作品表现日常的方式手法则是大异其趣,虽然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但是其形式则各富特色,这或许是某一种艺术成为一类独有的艺术的合法性的理由。举例而言,话剧和电视剧不同,话剧的特色在于舞台表演和及时与观众的沟通,电视剧的特色在于通过镜头代替受众并引导受众进行观看,从演员表演的角度看,二者必然各有侧重与不同。然而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将两者互相嫁接,多少会产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电视剧《风声》大量地引入和嫁接了话剧的元素,就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风声》嫁接话剧元素的第一个表现是电视剧场景相对固定。虽然情景类型剧主要采取棚内拍摄的形式,然而绝大部分以生活为展现对象的现实题材剧,都会强调或表现具体场景的变化,以体现剧情情境的不同。《风声》的电视剧场景主要且只有两处相对封闭的空间,一个是军舰之中,一个是裘庄。所有的故事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展开,并稍加延伸,与话剧舞台的演出有异曲同工之效。再者,电视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都带有浓重的话剧味道,这种味道甚至让人物显得有些脱离生活的“做作”。最后,众所周知的是,电视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特征,然而话剧则不同。电视剧中有众多有关名著、名画、甚至名酒和西洋名曲的镜头,一方面显示了剧中人物的个性和身份,另一方面也使得电视剧具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观众区隔度。这种区隔不单单表现在谍战剧中以烧脑为特征的斗智斗勇的整体呈现,也表现在通过台词和表演所呈现的文化资本对于观众的筛选。这些,都是《风声》在电视剧的创作形式和受众抉择等方面的有益尝试。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思想内容的凝练与提升

一部剧的形式与电视剧音画的运用与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服务于思想内容的展现和升华,就有流于艺术创作的形式主义的嫌疑。《风声》对于我党地下情报工作者的刻画描绘,在紧凑的剧情、严密的逻辑的加持下,在狡猾的敌人和非人的折磨的衬托下,充分体现了我党谍报人员坚定的信仰和不变的情操。

展现一个好故事,传递一种正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弘扬社会的主旋律,这既是我国电视剧生产制作的要求,也是广大电视剧工作者的追求。《风声》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了正面的价值内核,将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展现和家国的命运进行勾连,既能让人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推理的快感和欣赏的愉悦,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于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对于国家的热爱。这种独富匠心又潜移默化地弘扬正面价值、培养爱国情怀的创作,也是电视剧有益的探索。

虽然《风声》作为一部电视剧有诸多探索之处,并进行了难得的创新,然而依然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众男演员精彩纷呈的演出之中,两位女主角的表演,尤其是对我党地下工作者李宁玉的演绎,与整部剧的水准尚有一定距离。如若不是其他演员更加出色和具有信服力的表演,以及故事本身的丰富弥补了这一角色表演的缺憾,让人某种程度上可以忽视其表演的薄弱的话,极有可能成为该剧的一个黑洞。再者,电视剧为了制造人物关系的牵连、矛盾和冲突,也有用力过猛的嫌疑。比如李宁玉的丈夫实际上是其哥哥,而哥哥又是原军统的超级特工,和金生火一时瑜亮,甚至枪杀了白小年的父母。而白小年表面是张司令的机要秘书,实则是裘庄庄主的小儿子,而审问他们的龙川肥原竟然是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的丈夫……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虽然将人物之间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从不同的视角考验人性制造冲突,然而略显刻意和传奇的人物关系则又会使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失真。另外,电视剧在化妆上的粗糙,比如拷打吴志国时处理伤口和血液的“假”,则是更小的问题了。不过总体而言,瑕不掩瑜,《风声》作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电视剧,还是值得肯定的。(吕鹏)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小说    
0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时间:2021-02-05 13:09:16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王珍力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吕鹏

电视剧《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作为一部经典且极富传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说,因其情节和内容具有强烈的影视画面特征,成为影视改编的热门作品。在此版《风声》推出之前,电影版的《风声》和电视剧版的《风声传奇》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效果。如何在既有经典之后推陈出新,是这部电视剧面临的巨大挑战。所幸电视剧《风声》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叙事方式的杂糅与探索

《风声》讲述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我党谍报人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汪伪政权时期,潜伏在汪伪情报处的我党谍报人员李宁玉,以及其同事顾晓梦、吴志国、金生火、白小年等因为需要协助日军破解二代恩尼格玛机的秘密而被封闭在军舰上。因破解了密码,日军想要灭口。为求自救,顾晓梦刺杀了破译工作的组织者日本人森田,后又联手嫁祸于另外一个破译专家金圣贤得以脱身,却因为身份被识破,再次被困于裘庄之内,希望查找识别出代号为“老鬼”的我党情报人员。

如果前半段的“船上故事”为引的话,那么5集之后的所有故事都集中在日军将领龙川肥原在裘庄中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我党地下人员,30余集的内容,用谍战的外衣装饰了一部极其烧脑的推理剧。将我党地下工作者与敌人的斗智斗勇,内化于层层的推理与分析之中,使得故事逻辑严密、情节曲折而又紧张,扑朔迷离同时又扣人心弦,让观众对每一个人物的命运走向牵肠挂肚的同时,又急切地想知道每个人物的最终结局。

为了加强故事的推理和逻辑,营造出富有悬念并制造紧张感,该剧创新性地将顺序、插叙、未来想象等叙说方式进行了几乎等分量的杂糅,用以呈现谍战剧中的险象环生,同时也凸显推理侦破在电视剧音画创作中所特有的节奏和美感。故事将正常的顺序、人物回忆的插叙,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和部分的倒叙杂糅到了一起,使得一部电视剧在叙事中将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熔于一炉。初看剧时,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且混乱,但深入剧情之后,才发现电视剧的多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角度深化了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使得故事更加圆满、人物更加丰富。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话剧元素的引入与嫁接

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行为和对象的呈现”,“以让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表现“平凡的日常体验”。然而不同的文艺作品表现日常的方式手法则是大异其趣,虽然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但是其形式则各富特色,这或许是某一种艺术成为一类独有的艺术的合法性的理由。举例而言,话剧和电视剧不同,话剧的特色在于舞台表演和及时与观众的沟通,电视剧的特色在于通过镜头代替受众并引导受众进行观看,从演员表演的角度看,二者必然各有侧重与不同。然而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将两者互相嫁接,多少会产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电视剧《风声》大量地引入和嫁接了话剧的元素,就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风声》嫁接话剧元素的第一个表现是电视剧场景相对固定。虽然情景类型剧主要采取棚内拍摄的形式,然而绝大部分以生活为展现对象的现实题材剧,都会强调或表现具体场景的变化,以体现剧情情境的不同。《风声》的电视剧场景主要且只有两处相对封闭的空间,一个是军舰之中,一个是裘庄。所有的故事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展开,并稍加延伸,与话剧舞台的演出有异曲同工之效。再者,电视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都带有浓重的话剧味道,这种味道甚至让人物显得有些脱离生活的“做作”。最后,众所周知的是,电视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特征,然而话剧则不同。电视剧中有众多有关名著、名画、甚至名酒和西洋名曲的镜头,一方面显示了剧中人物的个性和身份,另一方面也使得电视剧具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观众区隔度。这种区隔不单单表现在谍战剧中以烧脑为特征的斗智斗勇的整体呈现,也表现在通过台词和表演所呈现的文化资本对于观众的筛选。这些,都是《风声》在电视剧的创作形式和受众抉择等方面的有益尝试。

《风声》:谍战剧的创新与探索

思想内容的凝练与提升

一部剧的形式与电视剧音画的运用与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服务于思想内容的展现和升华,就有流于艺术创作的形式主义的嫌疑。《风声》对于我党地下情报工作者的刻画描绘,在紧凑的剧情、严密的逻辑的加持下,在狡猾的敌人和非人的折磨的衬托下,充分体现了我党谍报人员坚定的信仰和不变的情操。

展现一个好故事,传递一种正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弘扬社会的主旋律,这既是我国电视剧生产制作的要求,也是广大电视剧工作者的追求。《风声》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了正面的价值内核,将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展现和家国的命运进行勾连,既能让人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推理的快感和欣赏的愉悦,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于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对于国家的热爱。这种独富匠心又潜移默化地弘扬正面价值、培养爱国情怀的创作,也是电视剧有益的探索。

虽然《风声》作为一部电视剧有诸多探索之处,并进行了难得的创新,然而依然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众男演员精彩纷呈的演出之中,两位女主角的表演,尤其是对我党地下工作者李宁玉的演绎,与整部剧的水准尚有一定距离。如若不是其他演员更加出色和具有信服力的表演,以及故事本身的丰富弥补了这一角色表演的缺憾,让人某种程度上可以忽视其表演的薄弱的话,极有可能成为该剧的一个黑洞。再者,电视剧为了制造人物关系的牵连、矛盾和冲突,也有用力过猛的嫌疑。比如李宁玉的丈夫实际上是其哥哥,而哥哥又是原军统的超级特工,和金生火一时瑜亮,甚至枪杀了白小年的父母。而白小年表面是张司令的机要秘书,实则是裘庄庄主的小儿子,而审问他们的龙川肥原竟然是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的丈夫……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虽然将人物之间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从不同的视角考验人性制造冲突,然而略显刻意和传奇的人物关系则又会使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失真。另外,电视剧在化妆上的粗糙,比如拷打吴志国时处理伤口和血液的“假”,则是更小的问题了。不过总体而言,瑕不掩瑜,《风声》作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电视剧,还是值得肯定的。(吕鹏)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