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赏金秋园林之美 看中华戏曲之魅

时间:2020-10-30 14:10:56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魏昕悦

10月29日,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北京园博园里名团名剧名家争艳,地方园里上演沉浸式地方戏;戏曲票友大赛、戏曲主题数字体验展、5G直播等活动精彩纷呈,为这个深秋编织起美丽的梨园之梦。据介绍,本届戏曲周重点突出了专业性、群众性、信息化、常态化四大特色,多角度、多维度、多形式呈现中华戏曲的潜在魅力,更在探索戏曲现代化发展模式中作出了努力和尝试。

专业性

沉浸式表演打造“戏10月23日至28日,走在园博园的13处演出空间中,随处都能邂逅名家名角。北京36家专业院团以及民间社团带来了180场演出,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个剧种。

风景如画的北京园、忆江南园、闽园,则由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打造成为别具一格的“戏曲生态园”,依园林而定制的演出内容,沉浸式的园林戏曲氛围,让人身临其境。观剧之余,观众还通过参与戏服试穿、唱段学习等形式,近距离地体会戏曲魅力。

“沉浸式演出是一次极佳的艺术尝试,观众在身边,和平时观众在台下感觉完全不同。而且今年的‘演前演后谈’各位专家也在台下,也会对我们的表演给予点评,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参与沉浸式表演的专业演员,在这种方式中看到了戏曲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沉浸式演出也获得了游客和市民们的认可,悠扬婉转的唱腔,精彩绝伦的亮相,惟妙惟肖的演技,引得人们拍手叫好,喝彩声在园博园各处此起彼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演前演后谈”等活动贯穿戏曲周全程,让“学术”走进观众中,形成演员、观众、专家共同品戏、聊戏的沉浸交互“对话”。

群众性

民间社团开嗓激情“飙戏”

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特色除了强调专业性,也突出群众性,票友大赛就是重要活动之一。今年的票友大赛在往届“京剧”单一剧种基础上,增加了“评剧”与“河北梆子”,形成多剧种竞演。经过激烈角逐,赵侠、申素娟、张艳芳等8位票友获得金奖。

据悉,中国戏曲文化周票友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年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吸引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上海、陕西等20多个省市地区戏迷票友的关注和支持,收获了广大戏曲票友和戏迷朋友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民间社团演出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周上群众参与的重要一环。本届戏曲周上,锦绣谷明天剧场、重庆园、石家庄园、西安园、长沙园以及银杏大道的票友小舞台等地,近30家民间及高校社团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90余场精彩演出。青春正盛的大学生戏曲社团为传统注入青春活力,中科院京剧协会向观众展示了科学家的文艺范儿,地方戏曲社团则带来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经典唱段,这些民间社团的活跃彰显着戏曲极为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

信息化

5G技术全程“云支持”

今年戏曲周沿袭往届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特色的同时,更多了一层高科技加持——5G直播。主场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这也是全国首个演出全程5G直播的戏曲文化活动。在6天时间里,5大剧种、26名国家一级演员通过12场直播活动与网友见面。

为了确保本届戏曲文化周直播效果和观众体验,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G+8K+卫星”直播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便携微站设备亮相园博园,两天内实现了两个固定直播点和两个机动直播点的4/5G信号覆盖。直播期间,还使用了多机位拍摄,它充分发挥了5G技术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满足VR直播需求之余,还可实现高清机位切换,确保直播画面清晰流畅,避免了因卡顿及画面转换时清晰度降低而导致的眩晕感。

这场由5G网络支撑和保障的戏曲周,是5G为文化产业赋能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前沿技术和传统文化的一次亲密接触。据统计,通过东方大剧院、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北京丰台客户端、“丰台发布”快手号等平台播放量突破千万,创下戏曲周线上参与人数的新高,观众们给予戏曲周好评的弹幕络绎不绝。

此外,今年中国戏曲文化周还举办了“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以全新交互语言,与全新维度,将古典与未来交织,开启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戏曲之梦。

常态化

精彩戏曲活动还将继续

无论是阳光剧场里的名家荟萃,还是园博园银杏大道上的票友小舞台,这些都通过戏曲周融入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拉近了他们与戏曲的距离。“戏曲周把这些名家都请到园博园来唱戏,是把演出送到我们老百姓身边,演得精彩,我们看得过瘾,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明年戏曲周我还来。”每年戏曲周都不缺席的刘先生又许下了“明年之约”。

戏曲周的主场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主办方采用了多点联动的方式,打造常态化戏曲文化活动。主场活动落幕后,京剧文化之旅、“戏炫生活 共享小康”主题活动及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会一直延续到11月。这些常态化活动将在北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以多元的戏曲艺术活动持续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魏昕悦)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戏剧    
0

赏金秋园林之美 看中华戏曲之魅

时间:2020-10-30 14:10:5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魏昕悦

10月29日,2020(第四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北京园博园里名团名剧名家争艳,地方园里上演沉浸式地方戏;戏曲票友大赛、戏曲主题数字体验展、5G直播等活动精彩纷呈,为这个深秋编织起美丽的梨园之梦。据介绍,本届戏曲周重点突出了专业性、群众性、信息化、常态化四大特色,多角度、多维度、多形式呈现中华戏曲的潜在魅力,更在探索戏曲现代化发展模式中作出了努力和尝试。

专业性

沉浸式表演打造“戏10月23日至28日,走在园博园的13处演出空间中,随处都能邂逅名家名角。北京36家专业院团以及民间社团带来了180场演出,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个剧种。

风景如画的北京园、忆江南园、闽园,则由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打造成为别具一格的“戏曲生态园”,依园林而定制的演出内容,沉浸式的园林戏曲氛围,让人身临其境。观剧之余,观众还通过参与戏服试穿、唱段学习等形式,近距离地体会戏曲魅力。

“沉浸式演出是一次极佳的艺术尝试,观众在身边,和平时观众在台下感觉完全不同。而且今年的‘演前演后谈’各位专家也在台下,也会对我们的表演给予点评,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参与沉浸式表演的专业演员,在这种方式中看到了戏曲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沉浸式演出也获得了游客和市民们的认可,悠扬婉转的唱腔,精彩绝伦的亮相,惟妙惟肖的演技,引得人们拍手叫好,喝彩声在园博园各处此起彼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演前演后谈”等活动贯穿戏曲周全程,让“学术”走进观众中,形成演员、观众、专家共同品戏、聊戏的沉浸交互“对话”。

群众性

民间社团开嗓激情“飙戏”

中国戏曲文化周的特色除了强调专业性,也突出群众性,票友大赛就是重要活动之一。今年的票友大赛在往届“京剧”单一剧种基础上,增加了“评剧”与“河北梆子”,形成多剧种竞演。经过激烈角逐,赵侠、申素娟、张艳芳等8位票友获得金奖。

据悉,中国戏曲文化周票友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年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吸引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上海、陕西等20多个省市地区戏迷票友的关注和支持,收获了广大戏曲票友和戏迷朋友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民间社团演出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周上群众参与的重要一环。本届戏曲周上,锦绣谷明天剧场、重庆园、石家庄园、西安园、长沙园以及银杏大道的票友小舞台等地,近30家民间及高校社团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90余场精彩演出。青春正盛的大学生戏曲社团为传统注入青春活力,中科院京剧协会向观众展示了科学家的文艺范儿,地方戏曲社团则带来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经典唱段,这些民间社团的活跃彰显着戏曲极为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

信息化

5G技术全程“云支持”

今年戏曲周沿袭往届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特色的同时,更多了一层高科技加持——5G直播。主场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这也是全国首个演出全程5G直播的戏曲文化活动。在6天时间里,5大剧种、26名国家一级演员通过12场直播活动与网友见面。

为了确保本届戏曲文化周直播效果和观众体验,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G+8K+卫星”直播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便携微站设备亮相园博园,两天内实现了两个固定直播点和两个机动直播点的4/5G信号覆盖。直播期间,还使用了多机位拍摄,它充分发挥了5G技术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满足VR直播需求之余,还可实现高清机位切换,确保直播画面清晰流畅,避免了因卡顿及画面转换时清晰度降低而导致的眩晕感。

这场由5G网络支撑和保障的戏曲周,是5G为文化产业赋能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前沿技术和传统文化的一次亲密接触。据统计,通过东方大剧院、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北京丰台客户端、“丰台发布”快手号等平台播放量突破千万,创下戏曲周线上参与人数的新高,观众们给予戏曲周好评的弹幕络绎不绝。

此外,今年中国戏曲文化周还举办了“梦入梨园”——戏曲数字体验展。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以全新交互语言,与全新维度,将古典与未来交织,开启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戏曲之梦。

常态化

精彩戏曲活动还将继续

无论是阳光剧场里的名家荟萃,还是园博园银杏大道上的票友小舞台,这些都通过戏曲周融入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拉近了他们与戏曲的距离。“戏曲周把这些名家都请到园博园来唱戏,是把演出送到我们老百姓身边,演得精彩,我们看得过瘾,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明年戏曲周我还来。”每年戏曲周都不缺席的刘先生又许下了“明年之约”。

戏曲周的主场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主办方采用了多点联动的方式,打造常态化戏曲文化活动。主场活动落幕后,京剧文化之旅、“戏炫生活 共享小康”主题活动及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会一直延续到11月。这些常态化活动将在北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以多元的戏曲艺术活动持续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魏昕悦)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