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文潭:爬山梗越火,心灵越需要关照
作者:封寿炎
“一起爬山吗?”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之后,这句寻常邀约变得让人毛骨悚然。爬山梗热度之高,连杭州桐庐垂云通天河景区都不惜冒着侵权吃官司的风险做起广告——景区入口处赫然贴出剧中男主角的漫画形象,声明“张东升禁止入内”。
中年男人带岳父母爬山,在山顶给老俩口拍照时将他们推下悬崖。痛下杀手的原因,是对于他和妻子的离婚纠纷,老俩口“劝散不劝和”——假如这是一起真实事件,当它作为社会新闻被报道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响呢?大概不外乎“凶手受到严惩,正义得到伸张”。旁观者先是义愤填膺,继而拍手称快,痛骂一顿“渣男”之后,三天五天也就忘却了。
然而,当《隐秘的角落》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把一位杀人凶手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完整呈现的时候,却揭开了一个现实生活之下的心灵世界。人心如同水井,表面平静无波,暗地里却深不见底。潜藏在人性深渊的逻辑和因果,使人倒抽一口冷气,也促人警觉深思。
当然,作为文艺作品,《隐秘的角落》对人性之恶推向了极端。在日常生活中,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出现概率微乎其微。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无数观众深受触动、热议不休,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类似元素,使他们产生了共情。甚至,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环顾当下的生活周遭,凝视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不难发现一面面镜子,上面隐隐绰绰的映像,都有张东升、朱朝阳的影子。
《隐秘的角落》触动人心的一个痛点,就是很少人关心他人的心灵。社会有其规训体系,每个“考核指标”都外显量化——学校要求人们成为好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职场要求人们成为好员工:积极上进,业绩突出;家庭要求人们扮演好诸多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都请担负起责任来。
规训体系只管外在,无涉心灵。作为“学霸”,朱朝阳完成“考核指标”堪称完美。然而,无论是冷漠的父亲还是控制的母亲,都从不过问他内心深处发生着什么。至于失败者,规训体系更是“不相信眼泪”。面对“没有能力、一事无成”的张东升,妻子、岳父母,还有家族里那么多亲戚,没有人对他的心灵有一丁点兴趣。这不仅仅是剧情。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学校里的“学渣”,职场上的失败者,被家庭放逐的弃儿,当他们被推上一条荆棘之路,人们就会捂上耳朵,懒得倾听他们的诉说和缘由。
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自我、健全人格和自洽价值观,那么即使无人倾听,他也可以自我关照心灵、安顿人生。但是,《隐秘的角落》告诉我们,自我成长有多么艰难。家庭是中国人人生的重要场景,强有力地塑造着个体的性格、自我和人生。这部网剧正是把触角探进一个个家庭深处,剖示其中的潜流汹涌。父爱缺失是朱朝阳心中深深的创痛,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更是摧毁了他自我成长的可能性。同样,当“凤凰男”张东升面对原生家庭的期望,面对妻子一家朝朝暮暮的苛责鄙视,他的自我又能栖身何处?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一个人生活在伦理社会里,各种伦理关系便由四面八方包围了他,要他负起无尽的义务,至死方休,摆脱不得”。人生的重心放在“关系”上,父母、夫妻、子女,一对一对的关系定义着一个人。在严丝合缝的关系之网中,个体心灵难有容身之所,也难有成长空间。窒息的心灵终究开出“恶之花”,点滴创痛累积为巨大的罪错,张东升朱朝阳们的人生轨迹令人扼腕,又何尝不使人深深触痛。
当下社会强调外在,在宏观上表现为“发展叙事”,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每一项都具体为量化指标。微观上,考学升学、职务晋升、买房买车,每一项目标都外显而具体。但是,强调外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内在的心灵。人之为人,需要拥有尊严和自我价值,需要内心的丰富充盈和精神成长。人的幸福感离不开心灵的自我关照,也离不开对于他人内心的体察和关照。这个内在的心灵世界不应该是无人注目的“隐秘角落”,它起码跟物质的、外在的世界同等重要。呵护涵养、时时照拂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避免爬山梗那样的悲剧和毁灭。
祈年文潭:爬山梗越火,心灵越需要关照
时间:2020-07-25 17:03:1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封寿炎
作者:封寿炎
“一起爬山吗?”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之后,这句寻常邀约变得让人毛骨悚然。爬山梗热度之高,连杭州桐庐垂云通天河景区都不惜冒着侵权吃官司的风险做起广告——景区入口处赫然贴出剧中男主角的漫画形象,声明“张东升禁止入内”。
中年男人带岳父母爬山,在山顶给老俩口拍照时将他们推下悬崖。痛下杀手的原因,是对于他和妻子的离婚纠纷,老俩口“劝散不劝和”——假如这是一起真实事件,当它作为社会新闻被报道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响呢?大概不外乎“凶手受到严惩,正义得到伸张”。旁观者先是义愤填膺,继而拍手称快,痛骂一顿“渣男”之后,三天五天也就忘却了。
然而,当《隐秘的角落》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把一位杀人凶手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完整呈现的时候,却揭开了一个现实生活之下的心灵世界。人心如同水井,表面平静无波,暗地里却深不见底。潜藏在人性深渊的逻辑和因果,使人倒抽一口冷气,也促人警觉深思。
当然,作为文艺作品,《隐秘的角落》对人性之恶推向了极端。在日常生活中,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出现概率微乎其微。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无数观众深受触动、热议不休,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类似元素,使他们产生了共情。甚至,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环顾当下的生活周遭,凝视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不难发现一面面镜子,上面隐隐绰绰的映像,都有张东升、朱朝阳的影子。
《隐秘的角落》触动人心的一个痛点,就是很少人关心他人的心灵。社会有其规训体系,每个“考核指标”都外显量化——学校要求人们成为好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职场要求人们成为好员工:积极上进,业绩突出;家庭要求人们扮演好诸多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都请担负起责任来。
规训体系只管外在,无涉心灵。作为“学霸”,朱朝阳完成“考核指标”堪称完美。然而,无论是冷漠的父亲还是控制的母亲,都从不过问他内心深处发生着什么。至于失败者,规训体系更是“不相信眼泪”。面对“没有能力、一事无成”的张东升,妻子、岳父母,还有家族里那么多亲戚,没有人对他的心灵有一丁点兴趣。这不仅仅是剧情。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学校里的“学渣”,职场上的失败者,被家庭放逐的弃儿,当他们被推上一条荆棘之路,人们就会捂上耳朵,懒得倾听他们的诉说和缘由。
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自我、健全人格和自洽价值观,那么即使无人倾听,他也可以自我关照心灵、安顿人生。但是,《隐秘的角落》告诉我们,自我成长有多么艰难。家庭是中国人人生的重要场景,强有力地塑造着个体的性格、自我和人生。这部网剧正是把触角探进一个个家庭深处,剖示其中的潜流汹涌。父爱缺失是朱朝阳心中深深的创痛,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更是摧毁了他自我成长的可能性。同样,当“凤凰男”张东升面对原生家庭的期望,面对妻子一家朝朝暮暮的苛责鄙视,他的自我又能栖身何处?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一个人生活在伦理社会里,各种伦理关系便由四面八方包围了他,要他负起无尽的义务,至死方休,摆脱不得”。人生的重心放在“关系”上,父母、夫妻、子女,一对一对的关系定义着一个人。在严丝合缝的关系之网中,个体心灵难有容身之所,也难有成长空间。窒息的心灵终究开出“恶之花”,点滴创痛累积为巨大的罪错,张东升朱朝阳们的人生轨迹令人扼腕,又何尝不使人深深触痛。
当下社会强调外在,在宏观上表现为“发展叙事”,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每一项都具体为量化指标。微观上,考学升学、职务晋升、买房买车,每一项目标都外显而具体。但是,强调外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内在的心灵。人之为人,需要拥有尊严和自我价值,需要内心的丰富充盈和精神成长。人的幸福感离不开心灵的自我关照,也离不开对于他人内心的体察和关照。这个内在的心灵世界不应该是无人注目的“隐秘角落”,它起码跟物质的、外在的世界同等重要。呵护涵养、时时照拂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避免爬山梗那样的悲剧和毁灭。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