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遇见 让青春走向绽放
——乌什县亚贝希村高校青年学子实践基地纪实
“理想 奋斗 担当 际遇 珍惜”新疆大学大三学生漆怡的工作日志扉页上工整的写着10个大字,翻开笔记本,娟秀的字体密密麻麻的记载着自己在脱贫攻坚一线——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8个月以来的实习心得。
其中,最令她激动的和振奋的是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爷爷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她和分布在乌什县、乡、村三级实习的54个小伙伴们,在微信联络群内热烈地交流着各自的学习心得,分享着实习的点滴收获,纷纷表示来对了地方、做了对的事,更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实习生活。敏于学习、勇于担当、勤于实际,“扣好扣子”,让自己的人生“拔节孕穗期”充分吸收基层一线的阳光,蓄积未来所需力量,让自己可以更好拥抱、融入新时代,在祖国的发展中贡献、绽放青春。
融入
凌格,一个河南长大的姑娘,跨越三千多公里考入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大学学习维吾尔语言,2018年9月成为了高校青年学子实践工作站的成员之一。
刚来到亚贝希村时,脸上写满了新奇和激动,立志好好学习语言,帮助村里脱贫攻坚做点事。短暂的高兴后,是吃住学都在村里的单调,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带来的不适应,是语言沟通不畅的着急和孤单。甚至和她的同学张文轩等人,身上都多处出现了被蚊虫叮咬的“金腰带”,奇痒不已。挠,挠破了,流血了,结疤了,再挠。郁闷、头疼、眉头紧锁,成为那段时间,她们共同的表情。
工作站站长、第一书记张鑫给每个实习生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帮了她们大忙。她们所有的困惑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向15岁时的习爷爷学习过“四关”,变成她们心中的信念,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都不再是问题。
找到节奏再出发,向农民学习,学习维吾尔语、了解风俗、掌握习俗,给农民上夜校、交朋友,教普通话,讲健康文明生活常识。他们成为了约3200名农民的老师,授课200次,被群众称为“尕老师”。当农民带着从自己家地里、院子里采摘的新鲜苞米、葡萄向他们表达感谢,给他们品尝时;当老乡不停的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满桌的肉和鸡蛋,让他们改善生活时,感动始终温暖他们的心,孩子们一声声阿恰(姐姐)阿卡(哥哥),让他们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孤单不再有,已记不得泪目多少次了。
“真情换真心,真心暖人心,双向的。”现在再问凌格她们在村实习的感觉,温暖的笑意从心中溢出,挂在脸上。
成长
海如拉·热合木吐拉,由喀什市到了新疆大学汉语专业学习,从小衣食无忧,未曾接触过农村生活的他,也从未计过账。
到了亚贝希村后,协助工作队、村党支部做脱贫攻坚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着农民做收入测算,算好“脱贫账”。小麦、玉米、核桃、牛、羊,以前都是餐桌上吃的和电视上见的,现在要测算收入,这可是把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难坏了。更别说,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等。
慢慢的他们从工作队身上发现,事情做于细,成于严。每天跟着工作队员,入户走访,上炕进圈,用双脚反复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块土地,核桃地、小麦田、蔬菜大棚、卫星工厂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紫外线让他们的皮肤更黑了,笑起来时的一口白牙,成为不少实习生显著的标志。努力的结果,也让他们更自信了。不仅成为了算好脱贫账的行家里手,能分得清韭菜和小麦,知道怎样进行种植田间管理,意识到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深刻的领会到了党中央确定的“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性。
土胚房变安居房、泥巴路变沥青路、小土渠变防渗渠、涝坝水变自来水,路灯照亮了夜空,家门口建了厂房,看病不掏钱,养老有保障,调产业促就业,收益分红加表彰,解决的困难一桩桩。
工作队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里去,从村民脸上的笑容、嘴中的变化,实习生们切身的感到了自己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清晰的知道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是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在村实习期间,10名实习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7人被工作站党支部接续培养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引领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新疆农业大学大三实习生刘保乐在带领村民们学习红歌,他自己一脸陶醉的模样,就足以感染大部分村民。
这与刚到实践工作站时,内向的他判若两人。他和实践工作站的小伙伴们,刚来没多久就发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唯一的娱乐活动也就是跳麦西来甫。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各村民小组推荐的节目同质性、相似性比较高,一台联谊活动下来全是一样的舞蹈,让大家都觉得达不到预期效果。更别提,寓教于乐,带动引领新风新貌,为扶志、扶贫注入动力。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在网上边查边学,在工作队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重大节点,结合村情,制定了全年的文化活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村民刚开始,因从未参与过,不太理解,参与性不强。实习生们就自己先学,录视频,播演给他们看,一遍遍的和他们聊天。慢慢的有人试着参与下,赶紧录下来,结合着普通话教学,用精美的PPT讲解展演给村民们看。村民的心渐渐捂热了,红歌、快板、广场舞、快闪、小品、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全部组织起来了,在60多次文体活动中,新风新貌逐渐形成。尤其是近期组织的纪念五四运动百年、献礼祖国70华诞音乐快闪活动中,在实习生的带动下,村民们齐声从心中高喊出“我爱你中国!”时,大家的眼中都浮动着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泪光。
在学习贯彻传承五四精神座谈会上,实践工作站负责人、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说到,“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你们将来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跑出更好的成绩,都能在实现中国梦中让青春大放光彩!”,实践工作站的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的认同和决心。(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应急管理局、交通局驻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工作队 杨磊供稿 )
最美好的遇见 让青春走向绽放
时间:2019-10-20 21:29:4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杨磊
——乌什县亚贝希村高校青年学子实践基地纪实
“理想 奋斗 担当 际遇 珍惜”新疆大学大三学生漆怡的工作日志扉页上工整的写着10个大字,翻开笔记本,娟秀的字体密密麻麻的记载着自己在脱贫攻坚一线——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8个月以来的实习心得。
其中,最令她激动的和振奋的是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爷爷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她和分布在乌什县、乡、村三级实习的54个小伙伴们,在微信联络群内热烈地交流着各自的学习心得,分享着实习的点滴收获,纷纷表示来对了地方、做了对的事,更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实习生活。敏于学习、勇于担当、勤于实际,“扣好扣子”,让自己的人生“拔节孕穗期”充分吸收基层一线的阳光,蓄积未来所需力量,让自己可以更好拥抱、融入新时代,在祖国的发展中贡献、绽放青春。
融入
凌格,一个河南长大的姑娘,跨越三千多公里考入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大学学习维吾尔语言,2018年9月成为了高校青年学子实践工作站的成员之一。
刚来到亚贝希村时,脸上写满了新奇和激动,立志好好学习语言,帮助村里脱贫攻坚做点事。短暂的高兴后,是吃住学都在村里的单调,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带来的不适应,是语言沟通不畅的着急和孤单。甚至和她的同学张文轩等人,身上都多处出现了被蚊虫叮咬的“金腰带”,奇痒不已。挠,挠破了,流血了,结疤了,再挠。郁闷、头疼、眉头紧锁,成为那段时间,她们共同的表情。
工作站站长、第一书记张鑫给每个实习生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帮了她们大忙。她们所有的困惑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向15岁时的习爷爷学习过“四关”,变成她们心中的信念,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都不再是问题。
找到节奏再出发,向农民学习,学习维吾尔语、了解风俗、掌握习俗,给农民上夜校、交朋友,教普通话,讲健康文明生活常识。他们成为了约3200名农民的老师,授课200次,被群众称为“尕老师”。当农民带着从自己家地里、院子里采摘的新鲜苞米、葡萄向他们表达感谢,给他们品尝时;当老乡不停的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满桌的肉和鸡蛋,让他们改善生活时,感动始终温暖他们的心,孩子们一声声阿恰(姐姐)阿卡(哥哥),让他们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孤单不再有,已记不得泪目多少次了。
“真情换真心,真心暖人心,双向的。”现在再问凌格她们在村实习的感觉,温暖的笑意从心中溢出,挂在脸上。
成长
海如拉·热合木吐拉,由喀什市到了新疆大学汉语专业学习,从小衣食无忧,未曾接触过农村生活的他,也从未计过账。
到了亚贝希村后,协助工作队、村党支部做脱贫攻坚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着农民做收入测算,算好“脱贫账”。小麦、玉米、核桃、牛、羊,以前都是餐桌上吃的和电视上见的,现在要测算收入,这可是把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难坏了。更别说,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等。
慢慢的他们从工作队身上发现,事情做于细,成于严。每天跟着工作队员,入户走访,上炕进圈,用双脚反复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块土地,核桃地、小麦田、蔬菜大棚、卫星工厂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紫外线让他们的皮肤更黑了,笑起来时的一口白牙,成为不少实习生显著的标志。努力的结果,也让他们更自信了。不仅成为了算好脱贫账的行家里手,能分得清韭菜和小麦,知道怎样进行种植田间管理,意识到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深刻的领会到了党中央确定的“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性。
土胚房变安居房、泥巴路变沥青路、小土渠变防渗渠、涝坝水变自来水,路灯照亮了夜空,家门口建了厂房,看病不掏钱,养老有保障,调产业促就业,收益分红加表彰,解决的困难一桩桩。
工作队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里去,从村民脸上的笑容、嘴中的变化,实习生们切身的感到了自己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清晰的知道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是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在村实习期间,10名实习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7人被工作站党支部接续培养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引领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新疆农业大学大三实习生刘保乐在带领村民们学习红歌,他自己一脸陶醉的模样,就足以感染大部分村民。
这与刚到实践工作站时,内向的他判若两人。他和实践工作站的小伙伴们,刚来没多久就发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唯一的娱乐活动也就是跳麦西来甫。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各村民小组推荐的节目同质性、相似性比较高,一台联谊活动下来全是一样的舞蹈,让大家都觉得达不到预期效果。更别提,寓教于乐,带动引领新风新貌,为扶志、扶贫注入动力。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在网上边查边学,在工作队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重大节点,结合村情,制定了全年的文化活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村民刚开始,因从未参与过,不太理解,参与性不强。实习生们就自己先学,录视频,播演给他们看,一遍遍的和他们聊天。慢慢的有人试着参与下,赶紧录下来,结合着普通话教学,用精美的PPT讲解展演给村民们看。村民的心渐渐捂热了,红歌、快板、广场舞、快闪、小品、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全部组织起来了,在60多次文体活动中,新风新貌逐渐形成。尤其是近期组织的纪念五四运动百年、献礼祖国70华诞音乐快闪活动中,在实习生的带动下,村民们齐声从心中高喊出“我爱你中国!”时,大家的眼中都浮动着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泪光。
在学习贯彻传承五四精神座谈会上,实践工作站负责人、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说到,“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你们将来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跑出更好的成绩,都能在实现中国梦中让青春大放光彩!”,实践工作站的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的认同和决心。(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应急管理局、交通局驻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工作队 杨磊供稿 )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