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展示其创作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直播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5月26日电(记者宋瑞、栗雅婷)架起手机支架,打开补光灯,设置好背景音乐……身着传统中式旗袍的吕敏与直播平台里的百余位“粉丝”开始了互动。只见她十指联动,上下翻飞,将红线相互交织,斜卷结、搭扣结、双联结、万字结……一个个精美的中国结转瞬即成。
49岁的吕敏是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她把一根根红绳系上“云端”,通过直播传播中国结编织技艺。
“以前我只进行现场教学,对时兴的直播一窍不通。后来听从朋友建议,购买了专业的直播设备。现在我每天要花上一段时间进行试播练习,还录制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吕敏说,为了让中国结编织技艺在“云端”传播更广,她将教学步骤一一细分,并以画图纸的方式作为辅助,让观众更好了解并掌握不同中国结的编法。
“我现在已经有200多位‘粉丝’了,通过直播平台,我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
尽管疫情影响了她的销售量,但吕敏依旧乐观,“我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电’,提升技艺,研究新的编织技法。接触直播后,我有机会和更多手工艺人分享各种编织技艺,将学到的新花样融入我的新作品中。”
疫情暴发后,吕敏把对武汉的情感编进中国结,设计了“武汉加油”“福安中国”等作品,深受欢迎。她还免费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部分驰援湖北的天津医疗队队员。
“我正努力让传统的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结绳技艺。”吕敏说。
传统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
时间:2020-05-27 08:33:39
来源:百象文艺网
作者:王珍力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展示其创作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栗雅婷 摄
5月21日,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吕敏在工作室里直播编织中国结。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5月26日电(记者宋瑞、栗雅婷)架起手机支架,打开补光灯,设置好背景音乐……身着传统中式旗袍的吕敏与直播平台里的百余位“粉丝”开始了互动。只见她十指联动,上下翻飞,将红线相互交织,斜卷结、搭扣结、双联结、万字结……一个个精美的中国结转瞬即成。
49岁的吕敏是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她把一根根红绳系上“云端”,通过直播传播中国结编织技艺。
“以前我只进行现场教学,对时兴的直播一窍不通。后来听从朋友建议,购买了专业的直播设备。现在我每天要花上一段时间进行试播练习,还录制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吕敏说,为了让中国结编织技艺在“云端”传播更广,她将教学步骤一一细分,并以画图纸的方式作为辅助,让观众更好了解并掌握不同中国结的编法。
“我现在已经有200多位‘粉丝’了,通过直播平台,我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
尽管疫情影响了她的销售量,但吕敏依旧乐观,“我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电’,提升技艺,研究新的编织技法。接触直播后,我有机会和更多手工艺人分享各种编织技艺,将学到的新花样融入我的新作品中。”
疫情暴发后,吕敏把对武汉的情感编进中国结,设计了“武汉加油”“福安中国”等作品,深受欢迎。她还免费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部分驰援湖北的天津医疗队队员。
“我正努力让传统的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结绳技艺。”吕敏说。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