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新纪录片向西方推介杜甫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全世界引起关注。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
汪朗携宣纸线装版《汪曾祺经典小说》做客单向空间
他的文字魅力不仅体现在小说中,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中。读他的散文,能嗅到南方花木的味道,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会变得生动有趣。在他的散文集《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活着,就得有点儿滋味》中,他把平淡的小事儿讲得有滋有味,让人感受到不可言说的温暖。他希望用这些平凡而充满性灵的文字安抚人心,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正如铁凝所言,汪曾祺“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青橄榄》串起的青春记忆
维扬,你在《青橄榄》里说:“《青橄榄》是我们共同放飞的几十只鸽子,正在蓝天中试航、测翅,这寥寥可数的几十页正是它们起飞时留下的照片,有灰色的,白色的,也有黑色的,朋友,你喜欢哪一只?或许全部都喜欢?那么我都一一赠送予你,作为永久的纪念吧!”
茅威涛:在创新中不断拓宽戏路(艺术生涯·“梅花”这样绽放⑧)
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从艺40周年之际,收到一份颇具象征意义的珍贵礼物:中心造型为一只巨大蝴蝶的小百花越剧场,在西湖之畔落成。百年越剧,终于结束了没有专属剧场的历史,似要跟随蝴蝶翩然飞向未来。
顾适推出首部科幻短篇集
耗时8年修订 《万有引力之虹》再版
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晦涩、艰深的写作手法,为文学评论界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也为普罗大众的阅读设置了极大障碍,让它成为“挑战高智商”这一阅读类型的代表作品。作为一部“后现代史诗”,小说1973年出版后曾引起极大争议,有评论表示,“出版近50年,没有人敢说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诗赋外交”传递出怎样的史与情
一首诗,一段史,一片情。中国寄给韩国、印度、意大利的诗文,恰似国际文化交流史的缩影,分别代表中华文明对东亚和南亚的影响、文明古国的互通以及中欧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也正好代表三个历史时期以及三种文明形态的交汇
《高铁作证》:高铁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
《高铁作证》可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国人形象展现给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它的深意正待我们慢慢去领会
当戏曲邂逅新媒体
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蓝翎:一个清瘦的影子
画吧,画出生命之美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