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巩义看杜甫
河洛文化根植于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杜甫从幼年起,直到他35岁前往长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河洛地区的巩县、洛阳。
对话诗评家耿占春:阅读古诗是我片刻的享受
在华语诗坛,他是诗人,也是诗歌理论学者,长以文学批评述诸笔端。著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等代表作品。
《千家诗》与海南
《千家诗》诞生不久就传播到海南,成为人们了解社会和学习诗歌创作的范本。
让古诗词从清流变潮流
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方诗意——《2022中国诗词大会》带动的现象级诗词热潮,让人明白诗词就是力量,启发着观众将诗心作为一种生活指引,将诗意作为一门生活哲学。
军旅生活跃动出的诗行
刘笑伟的诗歌是有情之作,他以充沛的热情和火热的激情,拓展了军旅诗歌的意境之美。
江南才女出新作 用古诗词再现“古典的春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作家潘向黎新作《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
《唐代五诗人》:唐代诗人的精神故乡
文学、诗歌是作者对于生命感悟的升华,从有形之物质到无形之精神再到文字符号的意境中。在众多唐代诗人中,除了我们经常提起的“李杜”之外,还有更多诗人不断地被历代名家所追捧,人们乐此不疲地解读他们的诗作,期望以现实关联诗人所处的时代。
《2022中国诗词大会》缘何再话奉节?“诗词+”赋能 “景”上添花
以诗会友,弘扬文化。自2017年以来,奉节连续五年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已成为文人骚客期待的一场文化盛宴。
读古代才女写的诗,向传奇女神们致敬
穿越千载历史风沙,她们用诗词歌赋,将才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今日惊蛰|一声雷唤苍龙起
惊蛰节气如期而至
读诗集《在自然这边》:以诗歌与一片湖泊深度对话
诗集《在自然这边》是哨兵向家乡洪湖的致敬之书,也是他的修行之书。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雪广为诗人所喜爱,所以中国古代咏雪诗浩如烟海。
一阕冰雪诗 千秋家国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英语诗歌中的冰雪游戏
自奥运会成为竞技盛会以来,诗歌和体育就一直联系在一起。
读徐南鹏诗集《另外的一天》:时代主题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正是因为徐南鹏有了这样的阅历与心境,一些看似平常的物象,到了他的诗歌世界里,都充满了柔情,充满了生命活力,甚至有时还带有某种孤独感。
芒克等300多位诗人“云”上共聚“诗歌24小时”跨年
三百余诗人,吟咏跨越八大时区,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1日上午十时持续至2022年1月1日上午十时,打造“盐铁诗歌24小时”,喜迎新年。
以诗之名共谱宁德新篇章 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邀你谈诗论道
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绽放——安静油画作品展在书画频道美术馆隆重举行
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已近百年历程,已经成为具有中国意象和中国审美特征的绘画种类。
“冯至译文全集”:重新体悟冯至的精神生命史
冯至先生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他曾被鲁迅先生称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更是中国德语文学翻译与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疫情下中外诗人“云端会诗”:天总会亮起来,繁星满空留给守夜人
为期四天的活动中,受邀诗人和市民一起,将举办《上海文学》第六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首发式暨诗歌论坛、“上海的诗意”克勒门沙龙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诗歌活动。
美丽的得耳布尔
【散文】一树花开十里香
孙睿新书《斜塔》:悬念迭起中的人性考验
故事的起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