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专题专栏

追忆“中国好人”黄士元:一支笔一脚泥一辈子

时间:2020-02-26 12:59:57来源:湖南文明网作者:彭团 余艺

1.jpeg

黄士元(左三)和农民朋友聊天交谈。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3月5日讯(记者 彭团 余艺)黄士元,一个一辈子为农民写戏的“中国好人”,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走完了76岁的一生。

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坎坎坷坷,几十年苦苦乐乐,他靠着一双带泥的脚板,踩出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十字歌。

“一辈子勤奋笔耕,戏写农民、曲写农民、宏篇著十卷、声誉远播荣梓里;几十年呕心沥血,国夺金奖、省夺金奖、甘顾作人梯、艺坛今日哭先生”,挽联胜雪,追思着黄老的过往。

“愿黄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他!”街头百姓说;

“黄士元老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好痛啊!”他的学生说;

“泪目!当年观赏《旋转的钞票》的情景犹在眼前。”网友留言;

……

这个人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如此缅怀、敬重?记者采访了黄士元的生前友人,听听他们眼中的黄士元。

他的唱词比电影好看

2.jpeg

黄士元下乡为农民朋友送书。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扎根农村17年时间里,黄士元曾当过电影放映员。放映前,他总要加演幻灯片,由他本人演唱,唱的是乡亲们的故事。

“讲起收媳妇,忙得劲直鼓,打肿脸哒充胖子,家底全不顾”唱词写得通俗,乡亲们自然爱听。“农民们收工后去看露天电影,主要是想听听黄士元写的幻灯唱词,看不看电影不重要。”黄士元的老乡熊志新回忆。

熊志新还和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黄士元走在常德武陵镇的大街上,身后有个肩挑菜担的老农正哼着小调。黄士元听出来了,哼的是他放幻灯片时编的小调。他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他自己都忘了,可农民还记得。两人紧紧握手,老农对黄士元说:“兄弟啊,你是我们农民的骄傲!”

为什么他的唱词让老百姓如此念念不忘?“他就是个农民!他的作品都是农村语言,有乡野味道”,熊志新说,黄士元住农村时,为了捕捉生活中的戏点,在自家禾场上搭建了一个凉棚,供村民纳凉闲谈。进城后,他依然不忘故土不忘根,和乡亲们常来常往,客人进门,不需要脱鞋,以免显得生分。住房在一楼,连着三户人家,后门外地面的空坪是他和乡亲们聊天的好地方。

一手赶蚊子,一手写作

3.jpeg

因戏相交44年的好友张新民为黄士元送去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证书,黄士元很高兴。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4.jpeg

黄士元常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作品精品值钱的更是人品”“名星巨星,闪光的莫过良心”。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75岁的农村退休教师黄士英是黄士元50多年的挚交。黄士元的离去,让他泪流不止,“他卧病在床,写字困难,还在看我的《谷酒飘香》,想动笔修改。”

“夏天常常躲在蚊帐里点着煤油灯写作。实在热得受不住了,干脆把脚伸进冷水桶里,一手赶蚊子,一手写作。”黄士英说,黄士元年轻时家境贫寒,文化水平不高,勤奋、坚持是他成才的重要原因。

5.jpeg

1989年,黄士元作品《洞房悄悄话》剧照。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多年来,当戏剧走入低谷,剧团纷纷解散时,黄士元反映农村生活的“土”戏却风靡城乡。《嘻队长》讴歌了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旋转的钞票》写出了现实社会对金钱的人生百态;《二嫂戏店》赞赏民营经济的新生;《待挂的金匾》表达农民对腐败现象的痛恨……

60多年,2万多天坚守,黄士元先后创作戏剧曲艺作品1000多件,出版专著10本400余万字,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成长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7年5月,黄士元获评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除了缅怀,更有人接过他创作的笔

6.jpeg

2018年11月27日,黄士元在改剧本。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受访者供图

“1月8日,我看望黄老师,他鼓励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写作品要争取写一个,成一个,不要猴子摘包谷,摘一个,丢一个。”

“2月1日,我写的《产业立市谱新篇》昨晚在常德市电视台春晚演出。黄老师祝贺并给我鼓励。”

“2月27日,黄老师可能因药物止痛致精神恍惚,不太认识人。他妹妹说我姓曾,他忽然念起我的名字。”

……

黄士元戏剧曲艺创作工作室的曾强鑫有较多的机会陪伴黄老师,也真实地记录了老师生病期间的一点一滴。

“我原来是门外汉,做技术工作的,有幸聆听黄老师讲课,给我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从此,我开始了戏剧曲艺的学习与写作。”曾强鑫在2018年写了31篇戏剧小品之类的作品,有9个作品“站”上了舞台。“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除了缅怀,更要有人接过他创作的笔!”正如网友呼吁的,黄士元在生前就已成立黄士元戏剧曲艺创作工作室,呕心沥血辅导培养了一批业余作者,为戏剧创作后继有人奉献余力。

黄士元的微信名叫“戏文”,他一辈子为农民写了很多戏,《哎哟弯的笑声》是他最后一部戏,他在病床上完成了初稿,他的学生曾强鑫和夏新祥正接过他手中的笔,续写农民的“土味”生活。

记者手记:作家本色是农民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搞创作,是托农民的福,沾生活的光”,这是黄士元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一个虔诚的践行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他是一个忠诚的扶犁者,扎根泥土,创作源于农民兄弟,又把戏回馈给父老乡亲。

一个作家的情怀不仅仅是文学,还有文化的担当与使命。愿天堂里,黄老还在写戏。


责任编辑王嘉超
标签中国好人    
0
专题专栏
版式_1
默认版式
参与互动
010-88886666
公共微信

追忆“中国好人”黄士元:一支笔一脚泥一辈子

时间:2020-02-26 12:59:57

来源:湖南文明网

作者:彭团 余艺

1.jpeg

黄士元(左三)和农民朋友聊天交谈。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3月5日讯(记者 彭团 余艺)黄士元,一个一辈子为农民写戏的“中国好人”,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走完了76岁的一生。

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坎坎坷坷,几十年苦苦乐乐,他靠着一双带泥的脚板,踩出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十字歌。

“一辈子勤奋笔耕,戏写农民、曲写农民、宏篇著十卷、声誉远播荣梓里;几十年呕心沥血,国夺金奖、省夺金奖、甘顾作人梯、艺坛今日哭先生”,挽联胜雪,追思着黄老的过往。

“愿黄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他!”街头百姓说;

“黄士元老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好痛啊!”他的学生说;

“泪目!当年观赏《旋转的钞票》的情景犹在眼前。”网友留言;

……

这个人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如此缅怀、敬重?记者采访了黄士元的生前友人,听听他们眼中的黄士元。

他的唱词比电影好看

2.jpeg

黄士元下乡为农民朋友送书。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扎根农村17年时间里,黄士元曾当过电影放映员。放映前,他总要加演幻灯片,由他本人演唱,唱的是乡亲们的故事。

“讲起收媳妇,忙得劲直鼓,打肿脸哒充胖子,家底全不顾”唱词写得通俗,乡亲们自然爱听。“农民们收工后去看露天电影,主要是想听听黄士元写的幻灯唱词,看不看电影不重要。”黄士元的老乡熊志新回忆。

熊志新还和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黄士元走在常德武陵镇的大街上,身后有个肩挑菜担的老农正哼着小调。黄士元听出来了,哼的是他放幻灯片时编的小调。他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他自己都忘了,可农民还记得。两人紧紧握手,老农对黄士元说:“兄弟啊,你是我们农民的骄傲!”

为什么他的唱词让老百姓如此念念不忘?“他就是个农民!他的作品都是农村语言,有乡野味道”,熊志新说,黄士元住农村时,为了捕捉生活中的戏点,在自家禾场上搭建了一个凉棚,供村民纳凉闲谈。进城后,他依然不忘故土不忘根,和乡亲们常来常往,客人进门,不需要脱鞋,以免显得生分。住房在一楼,连着三户人家,后门外地面的空坪是他和乡亲们聊天的好地方。

一手赶蚊子,一手写作

3.jpeg

因戏相交44年的好友张新民为黄士元送去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证书,黄士元很高兴。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4.jpeg

黄士元常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作品精品值钱的更是人品”“名星巨星,闪光的莫过良心”。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75岁的农村退休教师黄士英是黄士元50多年的挚交。黄士元的离去,让他泪流不止,“他卧病在床,写字困难,还在看我的《谷酒飘香》,想动笔修改。”

“夏天常常躲在蚊帐里点着煤油灯写作。实在热得受不住了,干脆把脚伸进冷水桶里,一手赶蚊子,一手写作。”黄士英说,黄士元年轻时家境贫寒,文化水平不高,勤奋、坚持是他成才的重要原因。

5.jpeg

1989年,黄士元作品《洞房悄悄话》剧照。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多年来,当戏剧走入低谷,剧团纷纷解散时,黄士元反映农村生活的“土”戏却风靡城乡。《嘻队长》讴歌了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旋转的钞票》写出了现实社会对金钱的人生百态;《二嫂戏店》赞赏民营经济的新生;《待挂的金匾》表达农民对腐败现象的痛恨……

60多年,2万多天坚守,黄士元先后创作戏剧曲艺作品1000多件,出版专著10本400余万字,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成长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7年5月,黄士元获评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除了缅怀,更有人接过他创作的笔

6.jpeg

2018年11月27日,黄士元在改剧本。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受访者供图

“1月8日,我看望黄老师,他鼓励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写作品要争取写一个,成一个,不要猴子摘包谷,摘一个,丢一个。”

“2月1日,我写的《产业立市谱新篇》昨晚在常德市电视台春晚演出。黄老师祝贺并给我鼓励。”

“2月27日,黄老师可能因药物止痛致精神恍惚,不太认识人。他妹妹说我姓曾,他忽然念起我的名字。”

……

黄士元戏剧曲艺创作工作室的曾强鑫有较多的机会陪伴黄老师,也真实地记录了老师生病期间的一点一滴。

“我原来是门外汉,做技术工作的,有幸聆听黄老师讲课,给我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从此,我开始了戏剧曲艺的学习与写作。”曾强鑫在2018年写了31篇戏剧小品之类的作品,有9个作品“站”上了舞台。“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除了缅怀,更要有人接过他创作的笔!”正如网友呼吁的,黄士元在生前就已成立黄士元戏剧曲艺创作工作室,呕心沥血辅导培养了一批业余作者,为戏剧创作后继有人奉献余力。

黄士元的微信名叫“戏文”,他一辈子为农民写了很多戏,《哎哟弯的笑声》是他最后一部戏,他在病床上完成了初稿,他的学生曾强鑫和夏新祥正接过他手中的笔,续写农民的“土味”生活。

记者手记:作家本色是农民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搞创作,是托农民的福,沾生活的光”,这是黄士元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一个虔诚的践行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他是一个忠诚的扶犁者,扎根泥土,创作源于农民兄弟,又把戏回馈给父老乡亲。

一个作家的情怀不仅仅是文学,还有文化的担当与使命。愿天堂里,黄老还在写戏。


责任编辑:王嘉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